【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 记者王璐报道】记者今日获悉重庆市大足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去年规上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大幅增长,企业亏损面降低、资产负债率下降。园区集中度、产出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均位居区域前列。
在大足高新区内,区域内的重庆万星新能源汽车公司负责人说,他们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83天的时间,该公司从2018年4月签约入驻大足高新区,到了7月份,就在过渡厂房内正式投产了。
据大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能让入园项目尽快投产,大足高新区设立了项目建设”现场督导牌”,通过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责任领导,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专题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方式,做到出现新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研判、出现新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
目前,全区民营企业占全区市场主体95%以上。去年,大足高新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为各类税费主体减负7.3亿元;领导干部对口联系帮扶374家企业,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让民营经济更加健康发展,记者了解到,下一步,重庆市大足高新区将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引进智能产业,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技术等自身优势与大企业连成一体,深化产业链对接,并对有技术优势的小微企业进行扶持。引导优质民营企业进入“民参军”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同时坚持共享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就业创业,兴办社会事业。
同时,重庆市大足高新区正在进一步放宽放活政策措施,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不断在优化市场、生态、金融、人才环境等方面助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据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大足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去年,全区新增规上企业3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实现利润增长17.6%,企业亏损面降低35.7%、资产负债率下降3.1个百分点。园区集中度达到80%以上,产出强度达到75亿元/平方公里,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3万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