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铁路的变化有目共睹,作为共和国电气化事业的长子——中国铁路电气化局从技术追随者到技术领导者,可以说“没有电气化局,就没有现代轨道交通!”今年是建国70周年,中铁电气化局已经走过了61年,正是因为有中铁电气化局人的61年的努力与付出,改写了中国人出行的方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机械装备分公司(简称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是集设备租赁、维修、新设备研发与应用等为一体的专业化轨行装备服务公司,是助力中国高铁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电气化局集团公司轨行装备系统管理的专业职能,肩负着“中铁电化装备领先”的发展重任。近日记者特赴石家庄对中铁装备公司进行调研,与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彰显文化个性
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自2015年起先后由局集团旗下的8家子单位重组后成立,是集设备租赁、维修、新设备研发与应用等为一体等专业化轨行设备服务公司。下设项目部、修理厂、研发中心。具有分散、流动的特点,近千余名员工分布在全国各省份,平均每个作业点只有几个人,而且经常是夜间或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员工不能每天下班回家。要求员工自觉自发工作生活,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安排好工作与生活。由于地域不同,干部员工管理思维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积淀各异,给管理带来严峻考验。管理层通过调研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在持续地学习和实践中,探索出的独具特色的“车家文化”。用企业文化建设助力全员的思想认识,文化融合,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车家文化”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将爱“家”的意识转化为建“家”的热情;以“车家文化”集聚机械人才,扩宽职业通道,营造创业氛围,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为做强做优企业打下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
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管理中,并通过“车家文化” 转化为员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通过“车家文化” 将集团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融入公司的管理、生产、经营工作,坚持推动集团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落地深植,探索企业文化落细落小落实。根据企业分散、流动的特点开展文化管理实践,加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更好融入专业工作,提升基层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度和行为转化。
对于企业文化落地,是当今许多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文化来适应,但理论与实践常常变成两张皮,不能相互作用,使个性化的文化实践不得不披上统一的套装。
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精心编制了1套以“车家有我”为核心的VI标识系统,完善建设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宣贯体系、保障体系、激励体系等5大体系。“让安装工人更轻松,让工程建设更高效”的公司使命、“中铁电气化局装备领先”的发展目标、“装备精良,技艺精湛,管理精细”的公司形象、“首先讲安全,过程抓安全”的安全理念、“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公司作风、“服务第一,项目至上”的服务理念、“德才兼备,有为有位”的人才理念、“讲团结,能担当,干成事”的团队精神等。书记曹迎春告诉记者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提炼“车家文化”是因为员工的工作生活都在站点的作业车上,作业车是名符其实的家,也是员工心灵的家。“车家文化“从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员工更容易接受。通过企业管控现代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安全运用标准化、维修研发产业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文化建设特色化措施,推进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传承车家事 甘为孺子牛”、“当好车家女主人”、“车家文化杯”等系列活动让文化在具体活动中体现。“手里有电影票、车上有小药箱、桌上有生日餐、平时有小节目、节日有大活动”让家员工在小事中感受家的温馨。


同频率共发展
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是紧密结合的,管理节奏的把握决定企业文化建设推行、落地、员工认知的同频率。企业文化需要理论引导,还需要实践落地。在实践过程落地过程中有深有浅,体现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水平问题;也可深可浅,表现出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节奏把握是否合理相匹配的问题。
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健全工作制度,注重将“车家文化”融入并引领企业管理,持续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强调用“车家文化”理念经营管理企业,配套修订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在管理中不是用强制管理的手段去要求员工,而是用文化渗透的方式,坚持以各类会议、微信、专栏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车家文化”核心理念宣贯,积极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用各种办法为司乘人员提供畅、安、舒、美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管理,在公司机关、项目驻地、流动车组以及办公用品、企业产品等形象展示上,全部融入“车家文化”相关元素进行统一设计,使之不断提升“车家文化”品牌效应。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员工创新创意热情,强化参与意识。丰富了企业员工生活、增强了企业活力、提升了管理水平,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凝聚了人心。


不变中的变
企业文化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的愿景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影响是企业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它们需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影响着企业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变革。所以,企业核心理念、企业愿景、企业使命等需要足够时间内保持足够的稳定,但时代在变,企业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管理是一种实践,但需要理论体系的指导,理论和实践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完善理论体系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必须把理论用于实践——这是一个周而往复,不断循环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假设。比如,华为的企业文化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在变,从创业期的产业报国,科教兴国,到高速成长期的《基本法》,再到国际化时期的愿景、使命和战略,直到今天的管理哲学大纲,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价值主张。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变化都有一条主旋律,都有一条主血脉。表述的文字有变,具体的表现方式有变,其本质内容没有变化。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在集团文化的大框架下,确定自己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紧跟时代的脚步,用符合时代的方法、观念去不断丰富实践方式。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在为解决员工“见面难”的困境,创立了“中铁电化装备”微信订阅号平台,巩固、活跃了公司微信群、QQ群交流平台,形成了多维度的宣传工作体系。借用网络工具,创新交流模式,提高办事效率,丰富网上人生,增进员工感情。
为方便快捷查看线路上每台车辆和驾驶人员的信息,装备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引领规范管理,加快二维码技术在轨道车行车和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为每台轨道车制作了二维码,管理人员可利用二维码平台及时进行信息更新。
实施了“定制型”建设,努力展现装备特色,加速“轨行设备+”研发,丰富装备整体功能,满足员工在车上的“获得感”,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


实践出实效
文化没有对错,只有适合的文化。企业只有创建立了适合的文化才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车家文化”的推行在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带来很大的提升。
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运用企业管控现代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安全运用标准化、维修研发产业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文化建设特色化的“六化举措”。以设备运用标准化+人机组合一体化+维修研发产业化的路径,通过自动化换人,让效益提升、减少成本、提高效率。2015年以来,设备利用率提高了12%,车辆运用成本降低了3100万元,维修成本节约了2700万元,实现集团外租赁收入5100万元,挖坑机、H型钢柱智能立杆车、落锚机等一批专项设备相继投入使用,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格局。
“车家文化”激发出员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管理效益上已经初见成效,支撑保障了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深化了员工对价值理念的认知认同,有力推动了队伍作风的转变,形成了正向的辐射作用。
家和万事兴,相信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的“车家文化”让“家”更加和谐,让“车”越来越有温度!
作者简介:
姚咏梅,号素心,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记者部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首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市决策学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优雅Space联合创始人。
近20年的新闻媒体工作经历养成了用独特的视角捕捉新闻,通过对于光远、成思危、吴敬琏、林毅夫、樊纲、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等等专家、学者的访谈培养了积极、热情、轻易不言输的个性。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她的座右铭!做知性优雅女人、做最好的自己是她的追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是她的行动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