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1月2日电(雷世斌 通讯员 渐飞武汉报道)没有大张旗鼓的广告、没有轰轰烈烈的开业庆典……悄无声息之间,武汉工匠面包成为“黑马”,攻城掠地进驻武汉中高端商业综合体。业界观察者说,在实体店竞争惨烈的今天,工匠面包各店做到家家火爆、店店精彩,殊为不易。
2020年1月1日,工匠面包创始人刘奕君首次介绍爆红秘诀。“工匠面包的定位是:高端、优品、新鲜”, 刘奕君说,知易行难,真要做到这几点颇不容易。

(图为工匠面包创始人刘奕君与新一代品牌定位专家刘渐飞交流。)
“好的面包会唱歌”
刚烤出来的面包都有着自己特别的味道。譬如法棒出炉的那一刻,你看“她”饱满且哼着歌儿,劈里啪啦的,好听极了。刘奕君说,面团是有生命的,做面包是一种福报,面包师以面包为载体传递爱心。
工匠面包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比如招牌产品“心太软”。
那一年,刘奕君去上海参加封闭式烘焙技能训练。其时,她不得不离开刚出生100天的儿子。相隔千里,每天她打电话回去听听儿子的声音。一次,儿子在电话里哭了。她一边哄儿子,一边悄悄抹眼泪。这一切被师傅于焕楼看在眼里。次日,于师傅对刘奕君说,要给她一个惊喜。惊喜是于师傅“加餐”传授制作一款“牛奶酱”的技巧。“两个月后,你的孩子就可以吃这个产品了……”刘奕君品尝了这款美味后,抑制不住眼泪流淌。其间有学成后的喜悦之情、有对师傅的感激之情,也有对孩子想念之情……
回来后,她将这款牛奶酱取名“心太软”。迄今为止,这款倾注了她深情的产品一直成为店内畅销品。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浮躁时代,刘奕君尊崇百分百手作的精致慢生活。工匠面包拒绝工业化的生产线商品,精选优质食材,以100%手工现做的温度与感动,重新探索和定义“面包”。最重要的是,从选材到制作过程中要“用心”、“用情”。
为保障产品品质,她精心选择食材。直到现在,每家店的面粉、食用油必须由她亲自选定。一次,为严选食用油,她一路探寻到了地中海边一家庄园。当她品尝到油品时,“我要找的就是这样的味道”!瞬间,她簌簌流下眼泪。
“有时慢就是快”
有人说刘奕君发展很“快”:5年开了12家店,几乎成为武汉高端面包代名词。
有人说刘奕君搞“慢”了:有的品牌2年就做到了一百多家连锁店。
刘奕君说,有时慢就是快。
不少加盟商带着现金来谈合作,她都婉拒了。迄今为止一直坚持直营。她不要以牺牲品质为代价的速度。工匠面包在锤炼烘焙师队伍,他们是每家门店的核心。
工匠面包店内有一款丹麦面包十分畅销。但制作优质的丹麦面包,得下慢功夫:从面团搅拌时,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面筋的强度将影响面包体积的大小,发酵环境要在低温12—17小时内熟成,包入奶油后进行三次三折叠共27层。每次折叠后的面胚要放进零下18摄氏度的冷冻室,修整30分钟。最后还要低温醒发,以保证表皮的酥脆和面包心的柔软。
她陪同我们参观面包制作流程时,平静地说:好吃的面包,要经过搅拌-发酵-静置-翻面-分割-静置-整形-二次醒发-烘烤等复杂工序,虽然效率低、周期长,但口感好。
中央工厂冷冻面团再加工产品速度会更快一些。“但我们宁愿慢一些”,她坚定地说。
店前销售火爆,后场面包师们坚持慢工细作。面包从烤箱里新鲜出炉,训练有素的女店员将其摆至货架,或餐厅顾客面前。
制作一款面包需要优质裸麦粉,但市场上很难稳定供应裸麦粉。有人说,用普通面粉替代的话,一般顾客很难感受到细微差别,这样做可很快解决问题。最后定夺时,刘奕君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这一提议。她选择了“慢”:专程托师傅找日本匠人订购一台石磨。精选优质小麦,在店内现场磨面粉。
“以慢为快”的经营哲学还体现在她对待员工态度上。工匠面包规定员工必须定期去日本等发达国家培训学习。一些员工嫌耽误时间,影响工作进度。每当此时,刘奕君就苦口婆心解析“慢就是快”的经营哲学,直到员工接受认可为止。

(图为工匠面包实体店产销两旺场景。)
“创新是灵魂”
工匠面包的成功,创新是源动力。
如今武汉几乎所有面包店都流行“试吃”:在门口摆上刚出炉的面包,切成大块,热情招呼往来人们品尝……这一招儿看似简单,但在营销实战中威力巨大。试吃后立即进店购买的转化率达50%以上。刘奕君是“吃螃蟹者”,她探索的这一招儿几乎成为行业“标配”。
去年1月,刘奕君在汉口壹方商业综合体又推出一个创举:创立以面包为主食的轻食餐厅。起步之初,业界多不看好,也有许多人没看懂个中奥秘。很快,餐厅生意火爆,并大幅提升顾客忠诚度和复购率。她的初衷是通过餐厅倡导面包消费理念,通过场景教会顾客如何享受面包美食,引导消费潮流。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此举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工匠面包,而且由于面包供应量加大确保了货架陈列面包更加新鲜。
如今的工匠面包,既是面包售卖店铺,又是手工制作工坊,更是倡导面包为主食的餐厅。
为更好满足顾客需求,工匠面包成立20人的产品研发团队,每天不断进行新品研发。每家店除常规产品之外,各店结合顾客的情况和期待,推出个性化产品。每月19日是“工匠创造日”,各店内会集中陈列新品面包。
工匠面包坚守蒂芙尼蓝的视觉基调,但鼓励各店形式上大力创新:宜家店是木匠风格,徐东店是布匠风格,永旺店是花匠风格,凯德店是小而美的日式匠人风格……
应邀与刘奕君交流时,新一代品牌定位专家刘渐飞表示,工匠面包牢牢把握住“不变”与“变化”的关系。“不变”的是“高端、优品、新鲜”这个品牌定位,“变化”的是围绕定位的各种创新。因为“不变”,工匠面包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独特位置。因为“变化”,让定位统帅下运营配称不断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粘性愈来愈强。工匠面包成功案例值得企业家研究、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