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儿卖菜设菜站、微信群里接外卖单、创始人轮番变身大厨主播,花式售卖半成品菜……
从街边的苍蝇小馆,到有着几百上千家门店的上市餐饮公司,从老板到员工,疫情让餐饮人使出“十八般武艺”,谋求数字化、零售化的提速,寻求资本的更多关注。可以说,餐饮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而伴随着餐饮业复工,餐饮界也在反思:疫情结束后,突围之路该怎么走?
自营小程序加持,外卖多条腿走路
3月中旬以来,北京餐饮业陆续复工,连锁餐饮门店开始恢复堂食,商场、餐馆内就餐人数也逐渐多了起来。不过,北京消费者松果念叨了许久要去餐馆吃烤鸭的愿望,最终还是借助外卖实现了。
“从春节就一直馋烤鸭,忍了近两个月就盼着去店里吃。但堂食恢复后我还是有顾虑,最终决定点外卖,不过味道还是不及堂食。”松果说,她这次是通过商家自营微信外卖小程序下的订单,同样的半套烤鸭比第三方外卖平台便宜了18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除了肯德基、麦当劳等自营外卖业务较成熟的企业外,自疫情暴发以来,其他餐企自营外卖的也多了起来。3月1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71家受访企业中,约五成企业都有自己的微信小程序。
快餐连锁品牌真功夫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其自有外卖小程序“功夫会”占比约为9%,且预计会持续增长,真功夫也会将其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大力发展,并考虑在现有配送之外与第三方配送合作补充运力。
嘉禾一品上线小程序外卖发展自有线上流量。图/资料图片嘉禾一品上线小程序外卖发展自有线上流量。图/资料图片
外卖业务究竟能否拯救餐饮企业?新京报记者近期采访了至少7家餐企负责人,均认为从长远来看,堂食才是根本,外卖只是补充,但疫情期间外卖是强有力自救方式。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说:“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打造自有流量外卖,把小程序做起来”。根据嘉和一品的说法,公司有约200万名电子会员,可以将会员体系打通,借助数据满足更多个性化需求。不过,小程序是慢慢积累的过程。
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情况。木屋烧烤联合创始人王乐武告诉新京报记者,其自营外卖小程序于2月10日上线,每日约几百个订单,完全不能和外卖平台相比,只是一个补充渠道,需要长期积累。小恒水饺创始人李恒说:“做自营外卖有一定难度,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保证持续拉新获客。”
而借助社群及短视频平台,一段时间内,成为餐饮企业拉客获新的渠道。疫情暴发后,木屋烧烤的5000多位员工人人都开通了抖音号,通过短视频增强品牌认知度。而在小恒水饺,每个门店都有3个微信群,店员在群内接外卖订单,单店日均社群订单100个左右。
发力半成品菜,零售化快速推进
特殊时期,消费者对半成品菜的需求增加,成了餐饮企业发力零售业务的“加速器”,疫情正推动餐饮全产业链的一场变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报告显示,六成多受访企业将在疫情结束后布局品牌的零售化及集团化发展。同时,零售巨头们也坚定地看好半成品菜市场,试图与更多餐饮企业合作。
3月20日,西贝餐饮副总裁楚学友在社交平台宣布,西贝新增两道“到家功夫菜”。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自2019年9月,西贝推出首款“到家功夫菜”羊蝎子后,几乎没有上新其他的半成品菜,而在疫情期间,其加速了半成品菜的推出步伐,截至目前该系列已有13款产品。
海底捞的半成品菜,则直接由董事长张勇“掌镜带货”。今年2月3日,海底捞官微推出《开饭了》的视频节目,董事长张勇化身张大厨,讲解西红柿鸡蛋面的做法。很快,3月初,海底捞就公布了其“海底捞开饭了方便菜肴”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