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员】今年5月9日,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向海南省反馈督察情况指出,“在违法围填海问题处置方面,海南省动真碰硬不够,尺度把握不一,个别围填海项目甚至继续违法违规建设。”“督察发现,这种上下埋怨、相互观望,‘部门推市县、市县看部门’的情况在海南省还比较普遍,导致许多督察整改工作相互掣肘,难以有效开展。”
这已经不是海南第一次被环保督查组通报批评了——
“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一些市县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热衷于搞“短平快”的速效政绩工程,财政过分依赖房地产,房地产企业指到哪儿,政府规划跟到哪儿,鼓了钱袋、毁了生态,一些自然保护区、优质自然岸线、生态脆弱山体遭受破坏,成了当地生态环境难以抚平的伤痛。”
“2019年8月9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公开曝光两起典型案件……澄迈县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盈滨内海不仅没有按照第一轮督察要求进行整改,反而顶风而上。”
和今年督导组反馈情况比较,一些“老面孔”又重新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比如,“未依据最新评估意见开展生态修复的三亚凤凰岛填海项目区”就曾在2017年的督导组反馈情况中榜上有名;2017年8月第一轮督察期间曾被“中央环保督察组5次交办海南澄迈红树湾项目违法填海造地、侵占海岸线、破坏红树林以及生活污水和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问题”,不仅2019年再度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顶风而上”,今年又被反馈“澄迈县不从加强红树林保护上下功夫,却在撤销自然保护区、减少自然保护区面积上花力气,为项目开发‘量身打造’方案。”
我不知道澄迈破坏红树林的问题还要继续“迎风而立”几年,但按照澄迈县“不从加强红树林保护上下功夫,却在撤销自然保护区、减少自然保护区面积上花力气”的政府作为,估计这些国家级保护物种也坚挺不了多久了。
或许,是我们群众的眼光浅薄,体会不了地方官的苦心,一边要应对中央环保督查组的轮番督查,一边还要扛着地区经济发展指标,特别是在海南经济忍受着“去房地产化”+“疫情后复工复产”的双重压力,地方官也有难处啊。
可上网查了查,也不对啊,2017年的海南出台过一个“亮点”——“根据海南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的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海南将取消部分市县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把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立为负面扣分和一票否决事项。”
市县GDP考核都取消了,生态保护能成“负面扣分”项了,到底是怎样的诱惑和苦衷,才会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厚着脸、闭着眼,放任企业和项目对这片全国最珍稀的自然生态岛屿肆无忌惮地破坏?
希望海南各级领导能尽快重拾“初心”和“使命”,抓紧“前行”
毕竟,留给海南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督察强调,海南省委、省政府应根据督察报告,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个工作日内报党中央、国务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中经观察”“直通海南自贸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