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北京5月28日电(记者王海珠 王启明)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电力公司董事长刘宏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山西电力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政策机遇,积极推动电力改革,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能源供给更加清洁。山西电力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60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总量的28%,年均增速近40%,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规模全国第一。我们把发展光伏与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光伏发电基地4个,建成村级光伏电站3698座,累计结算电费和补贴20.7亿元,惠及20余万贫困户。
二是能源消费更趋绿色。山西电力大力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清洁取暖改造覆盖240万户,其中“煤改电”31万户,规模增长近7倍;帮助企业用电炉替代冲天炉,改用焦炭为用电,已改造500多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三是资源配置更靠市场。山西电力建立了“中长期+现货”的电力市场体系,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2%,占比全国领先。通过落实输配电价、一般工商业降电价政策和市场化交易,每年减少客户用电成本近70亿元,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对外合作更加开放。“点亮全国一半灯,暖热华北一半房。”是山西能源贡献的历史写照。当前,山西电力认真落实中央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意见要求,立足“电力外送基地”战略定位,依托“三交一直”特高压交直流大电网,深化与江苏、天津等12个省市电力合作,年外送电量近千亿度,居全国第四。
五是保障能力更为坚强。山西电力在防疫保电和服务复工复产两线作战中,落实“五严五防”部署要求,我们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保持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出台助推企业复工复产“10+6”措施,2-6月份预计减少企业用电成本13亿元。电网投资规模增加到121亿元,预计拉动社会投资240亿元。
《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统筹推进电力外送,以华北、华东等受电区域为重点,制定山西电力外送实施方案,有序推动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山西电力布局“晋电外送”,助力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刘宏新说,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显著,电力产业基础好。山西电力将加快外送通道建设,进一步提升山西“电力外送基地”的能级和水平。目前,山西已形成了“三交一直”特高压外送通道格局,连接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电网,年外送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有效促进了山西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为发挥特高压工程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带动优势,刘宏新建议规划建设山西-浙江±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工程,有效缓解华东区域电力供需缺口,促进东部地区绿色发展。目前华北-华中区域电网仅通过长治-南阳单回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相连,华中区域受电能力受到限制。建议规划建设长治-南阳第二回交流特高压工程,满足山西长治地区在建漳泽、赵庄、高河电厂合计装机464万千瓦送电华中的需求,提升山西向华中区域送电能力。
刘宏新指出,2019年山西电网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达到98.87%、99.84%,风电、光伏装机双双突破千万千瓦,分别达到1252.98万千瓦和1090.07万千瓦,在全国分别排第6位和第7位,占全省电源总装机的25.3%。与此同时,新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给电量消纳和运行调节带来压力。按照山西试点建设目标,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力争达到40%,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6400万千瓦,增长4060万千瓦。
刘宏新说,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发展,已成为山西能源革命的重要课题。我建议加强网源、新能源与其他电源统一规划,提升火电调节能力,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电化学储能设施建设发展,发挥市场在新能源消纳中的作用,健全完善配额制等保障机制,引导新能源高效利用、有序发展,促进山西新能源在更大领域发挥作用。
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山西篇】: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综改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李晋平:做好“六新”大文章,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
全国人大代表、忻州市委书记郑连生:为了人民利益必须肩负脱贫攻坚重任
全国人大代表、忻州市市长朱晓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提升政府服务水准
全国人大代表、吕梁市市长王立伟:践行“两山”理论 增绿与增收双赢
全国人大代表、阳泉市市长雷健坤:突破资源性城市瓶颈,勇做能源革命排头兵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武章:集中智慧 履职尽责 护航民企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杨蓉:以民意为引领,推动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太钢集团董事长高祥明:乘风破浪 把太钢打造成国际高端制造业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晋商银行董事长王俊飚:传承晋商理念 肩负晋商银行普惠天下重任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电力公司董事长刘宏新:积极推动电力改革 当好山西新能源排头兵
全国政协委员、“晋民投”董事长昝宝石:民营企业家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