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6月3日黑龙江七台河电(记者聂盛良 通讯员林志勇)6月2日,记者在黑龙江省勃利县大四站镇立新村黑木耳种植户龚守道的种植基地看到,他正带领着20余名村里的贫困妇女顶着春日的暖阳采收黑木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龚守道今年共种植23万袋木耳菌包。九丰和金丰品种的黑木耳各种植了10万袋,西藏六号种植了3万袋,让他高兴的是这三个品种的黑木耳今年长势喜人,出芽率竟都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去年龚守道就改变了以往用传统老观念种植黑木耳的思想,跟着被誉为“中国黑木耳第一市”黑龙江省东宁市的两名食用菌专家,学习做菌、养菌、困菌、催芽和采收,这让他不仅走出了靠天吃饭,今年挣、明年赔的困境,而且还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将黑木耳采收完成,避免了伏天烂耳、流耳、长白毛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在科技的指引下,今年他的黑木耳又提前喜获丰收,这让他非常高兴。
黑木耳种植户龚守道说:“自从张彦龙副县长领来两位老师到了咱勃利,技术指导了三个要点,第一要点是锅炉,以前我们用的是蒸气,现在我们用的是长压。第二点我们把养菌方式改变了,以前我们养菌和现在养菌不一样,以前通风也不一样,现在我们有很多的优势。第三点是木耳催芽,往年是露天摆催芽,现在是用草袋子催芽,现在这个产量非常可观。”

大四站镇福兴村金峰屯的黑木耳种植户畅俊峰,这几天也同样高兴又忙碌,因为他种植的11万袋九丰黑木耳在5月8日就已经开始采摘,按市场保守价钱27元一斤干耳算,他纯收入可达二十多万元。
畅俊峰说:“张彦龙副县长领着东宁的老师专家帮我指导,今年木耳长势特别好,预计收入每袋在一块五以上,我这点木耳能剩二十万吧,心里真的特别高兴。

只有转变思想,才能让黑木耳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破解勃利县黑木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难题,去年黑龙江省勃利县委县政府就积极引技增智,县政府副县长张彦龙将被誉为“中国黑木耳第一市”的东宁市食用菌专家带到了勃利县黑木耳种植户家中,手把手的教菌农如何用科技种植黑木耳。
东宁市的食用菌专家刘丕顺说:“到勃利做黑木耳项目,在这之前,勃利都是全光管理,东宁都是短草帘子栽培,照正常情况能提早二十天,在高温之前能把木耳采收完,这样能减少菌农的损失,增加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