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老挝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主席陈宇君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6月21日老挝川圹电(特派记者申成勇)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一路奔腾向南,蜿蜒数千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流经老挝大地,浇灌出一片勃勃生机。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中老两国风雨兼程、相伴同行,彼此之间的友谊正如滔滔江水,不断奔流向前。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从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诸多领域填补产业空白,到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携手共建“一带一路”……老挝在与中国深化合作过程中,经济发展不断获得蓬勃动力。
老挝和中国的友谊达到了新高度,两个邻国致力于建设共同的未来。然而,如果没有“一带一路”倡议,双边关系的黄金时代仍将是空谈。
陈宇君表示,得益于中国2013年提出的这项倡议,这两个邻国得以建立更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该倡议还有助于老挝改善交通和贸易联系,这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真正的益处。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央领导、国家主席本扬·沃拉吉原助理宋歌(右)与老挝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主席陈宇君(左)亲切会晤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7年来,老挝和中国领导人定期互访,进行政策磋商。因此,双边关系达到了新高度,许多人现在将其称为老挝—中国关系的“黄金时代”。
据了解,老挝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是经老挝政府2011年08月11日批准成立的全资外商投资企业,该公司是陕西南泥湾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在老挝的境外投资公司。自2011年以来,陈宇君以文化使者的身份,以民间文化交流与老挝高层建立了紧密广泛的联系;在其协调下老挝高层领导多次到访中国,均获得了圆满成功。

▲老挝川圹经济特区的空间布局和文化背景
陈宇君表示,随着川圹经济特区城市概念性规划的审批通过,“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相继与国内众多地方政府、国有大型企业、知名企业、经济团体等就川圹经济特区项目建设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涵盖基础设施、矿山开发、现代农业、旅游、文化、生物技术、中医中药、酒店服务、商业物流、清洁能源、养生养老、培训教育、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等。看好川圹、走进川圹、投资川圹、发展川圹正在形成众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共识。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府办公厅213号文件,由老挝计划与投资部(中央级投资与促进管理委员会)对老挝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负责的川圹经济特区项进行调研、考察、论证或研究符合老挝法律程序的开发区正式文件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老挝川圹政府下决心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同时在丰沙湾地区建立老挝川圹经济特区,作为“一带一路”上的一个支点和亮点。特区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80万。特区定位为“文化新都、生态新城、旅游新地、产业新城”四大功能板块。
川圹经济特区的四大优势成为进驻企业创新发展的定海神针。
一、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老挝国政治稳定,老挝共产党认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外来投资提供了政治保障。老挝国大多数民众信奉佛教,民风淳朴,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安全投资地。两国对对方公民实施落地签证制度。两国民众没有种族歧视,相互尊重,融洽相处,民族认同感强。
二、准入保证,可持续发展。
老挝政府给予川圹经济特区特殊发展政策,进驻企业在老挝以本土公司名义合法开展各种经营活动。特区政府对进入特区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进入特区的企业采取有序管理,防止造成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
三、支撑力强,拓展空间大。
因川圹经济特区未来定位为老挝国都,新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及持续发展性强,进驻企业可进入东盟十国市场,立足老挝、面向东盟、反哺中国。
四、保障性强,区位优势大。
南泥湾川圹经济特区国际发展公司和川圹特区政府合署办公,因此对入驻企业的法律保障能力强,政策性灵活,可切实维护入驻企业的合法权益。老挝国与中国山水相连,从中国国内昆明、北京、长沙、成都、南宁、常州等均由直达航班,往来便利,比起投资非洲、拉丁美洲与欧洲有更大的优势。

▲陈宇君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申成勇/摄)
陈宇君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时表示,老挝川圹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符合两国领导人对两国经济合作向园区化发展的愿望,也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大型经济园区建设的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大成果之一。川圹经济特区建设是中老两国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是两国政治、经济向“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合作的落地平台。对中老两国的友好睦邻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老挝川圹经济特区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道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