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抢抓重点项目与新基建 央企下半年投资提速扩面

哈电集团制造的世界首台百万千瓦水轮机组白鹤滩右岸水轮机进入安装环节。

7月18日,中铁大桥局施工人员在湛江调顺跨海大桥西主塔左幅进行封顶混凝土浇筑。当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湛江调顺跨海大桥西主塔左右两幅成功封顶,该桥东西两座主塔已全部完成封顶,预计年底合龙。

效益降幅持续收窄,投资增速逐月加快……近日陆续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勾勒出上半年近百家中央企业运行明显改善的总体态势。

成绩来之不易、成之为艰。如何跑好2020年“下半程”,实现全年目标?稳投资是关键一环。据了解,下半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多措并举开展中央企业的稳投资工作,在有力有序做好重大项目落实落地的同时,抢抓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资机遇,但金融、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项目的监管将加强。

生产经营加速好转

7月16日,在南沿江城际铁路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江阴东制梁场施工现场,全新研制的千吨级分体式架桥机、过隧运梁车通力协作,稳稳地架设成功一榀长40米、重达近1000吨的高铁箱梁。

这是中国铁建千吨级高铁施工装备产业链中的2套装备,与之前已研发制造并投入使用的A型搬梁机、B型搬梁机、轮轨式提梁机、运架一体机,共同组成千吨级高铁施工装备完整产业链,标志着中国铁建在中国高铁迈入时速“400公里”时代,率先实现该领域全产业链布局。

注意到,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央企业保持全年工作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要求不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力有序抓好生产经营、管理提升、技术创新、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有效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4万亿元、净利润438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8%和37.7%,降幅均较1月至5月有所收窄。其中,6月当月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双双转正。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央企还实现了逆势上扬。从7月18日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哈电集团”)召开的年中会上获悉,哈电集团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9.4%,正式合同签约额同比增长38.9%,多项经济运行指标稳中向好,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中国一重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一重”)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4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2.3%。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投”)上半年则新增装机758.58万千瓦,发电量2664亿千瓦时,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92%,净利润同比增长57.02%。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兵器装备集团”)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2.75%;实现利润总额45.85亿元,同比增长12.22%。

“总体上好于预期,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央企上半年经营业绩,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如此评价。

在他看来,央企“期中考”成绩不俗,一方面得益于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二季度宏观经济主要指标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也源自中央企业在拓市场、抓生产、控成本、稳投资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哈电集团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以全方位的市场营销策略统筹谋划,中标国电电力内蒙古上海庙2×1000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合同和白音华66万千瓦锅炉项目;通过“云签约”签订聊城祥光2×660MW热电联产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在通流改造项目、工业锅炉、垃圾锅炉、生物质发电等市场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能”)制定增收节支、提质增效行动方案,落实181项“硬核”举措,顶住下行压力。2月份发电量触底后开始反弹,降幅逐月收窄,5月份开始实现正增长。公司综合、风电利用小时保持领先。累计完成发电量(国内)3182亿千瓦时。

兵器装备集团则深化产融结合,汇聚应对疫情影响的合力。制定《2020年产融结合实施方案》,明确金融支持产业发展7个方面22条举措;深化资金集中与供应链金融,推进供应链管理提升和产融结合向纵深发展,成员单位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注册率达到40%;针对疫情对产业链安全的冲击,财务公司出台进口件物资储备50亿元专项低息贷款方案;加大对汽车产业支持力度,长安汽车金融完成年度资源投放方案,计划全年总投入6.2亿元。

万亿投资落地开花

7月17日,由中国中铁二局承建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支线试点工程顺利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正式移交运营,这既是广州市首条正式移交运营的地下综合管廊,也是全国首条在中心城区采用全盾构法施工的综合管廊,将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集电力、通信以及供水为一体的运输“生命线”,并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及国际金融城建设装配“助力引擎”。

在拓市场、抓生产、控成本的同时,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全力以赴稳投资,项目开发建设“提速扩面”,“投资增长,走路也有力气了。”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如是形容。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哈电集团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解决了供应链保障、产品运输、国际合作等多方面难题,有序推进国家重点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一带一路”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世界首台百万千瓦水轮机组白鹤滩右岸水轮机进入安装环节、迪拜哈斯彦项目完成1号机组满负荷发电、厄瓜多尔美纳斯大型水电项目土建工程实现最终移交、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堆首台稳压器成功发运等多个重要节点顺利完成。

上半年,国家电网公司实际仅用三个半月就完成了既定建设任务,“三区三州”、抵边村寨等中央部署重大战略性工程全面完成,按期实现“6·30”目标;张北柔直、东吴扩建特高压工程竣工投运,青海—河南直流工程双极低端启动调试;冬奥配套、雄安新区配套、电铁配套及“煤改电”、边防供电、重要电源送出、主网架完善等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供电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做好重大项目落实落地的同时,央企还抢抓新投资机遇,积极布局新业务,勇于探索新思路,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国家电投提出,要将数字化、智慧化融入能源发展中,把综合智慧能源作为集团公司的重要发力点、创新点和新增长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加强清洁供暖、氢能、储能、电能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发建设,促进综合智慧能源与建筑、交通、信息、卫生等重要产业、智慧城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打造出国内、国际上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智慧能源“样板”。

中国华能主动对接新基建,新能源项目开工46个、420万千瓦;新增并网94.5万千瓦,同比增长50%;工业互联网项目实现水电全覆盖、火电覆盖了10个区域18家电厂,智能煤矿建设有序推进。

国资委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1月至5月加快5.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11.7个百分点。自3月份全面复工以来,中央企业月度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正增长,月度投资增速分别为4.1%、11.8%、13%、21.2%,呈逐月加快态势,二季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30.7亿元,同比增长14.8%。分行业看,发电、汽车、通信、冶金等行业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15%。

积极布局重点项目

当前,中央企业运行出现不少亮点,但困难压力同样不容忽视。彭华岗表示,下半年国资委将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多措并举开展中央企业的稳投资工作。

首先就是有力有序做好重大项目的落实落地。优先确保国家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和效益好的、见效快的保增长项目顺利实施。对于在建项目强化管理,严控投资成本,争取早建成、早见效;建成的项目加快投产达产,尽快发挥效益。

金沙江上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苏洼龙、叶巴滩、巴塘、拉哇水电站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苏洼龙电站计划于2021年投产发电。以水电为支撑,首批光伏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启动,总装机3000万千瓦的大型水光互补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初具雏形,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800亿千瓦时,替代标煤消耗2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00万吨。

“发挥中央企业稳投资的重要作用,稳妥有序落实好全年投资计划安排。”彭华岗表示,下半年国资委还将继续引导支持企业重点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环节、维护产业链安全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抢抓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资机遇,积极有序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做好高质量投资项目的储备,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

针对下半年的工作,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从打好“三副牌”的角度分析形势、明确任务。他强调,在“存量牌”方面,针对9项SDSJ指标短板,要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客观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增量牌”方面,扎实推动“三个一批”项目,要集中优势兵力推动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综合智慧能源发展等,做好后续项目规划储备。在“未来牌”方面,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总部和各二级单位要尽快将思想统一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上来,把握发展先机,将落地项目抓出成效、抓出效益。

7月10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子”)旗下山西长城“智能云”工厂网信产品在太原正式下线,年产国产整机将达100万台套。当天,中国电子与山西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网信工程和数字政府一体化建设为牵引,共同打造合作平台和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网信产业、大数据产业和智能制造。

就在此前一周的时间里,中国电子还与湖北、江西等地方政府“牵手”,在产业园区、现代数字城市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对这些省份的投资力度。

这恰恰也是下半年中央企业“稳投资”的一大方向。彭华岗表示,国资委支持引导中央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计划、有重点地与地方政府共同开展战略合作活动,重点围绕“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推动一批对地方发展、对民生服务具有较大影响力、带动力的项目落实落地。

他还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指导中央企业做好境内外疫情对投资影响的预判和风险防范。继续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持续加强对金融、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的项目监管力度。


【责任编辑:王海珠】

住建部部长倪虹:四维发力,擘画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11月21日,安徽芜湖——在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掷地有声地指出:“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必须从规划、资金、运营、治理四方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路径,以‘绣花功夫’激活城市存量价值。”这场由住建部主导的全国性会议,为“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行动定下基调,释放出以存量变革引领增量突破的强烈信号。规划引领:从“体

益阳市多措并举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锚定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统筹抓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移动污染源和扬尘污染防治、黑臭水体和畜禽粪污治理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方面,益阳市通过引进新型农机、推广秸秆还田和综

广东茂名“农文旅体+”激活县域经济

荔枝林变身体育赛场,废弃矿坑成网红民宿,罗非鱼游上文旅餐桌,茂名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融合革命唤醒县域经济新动能。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在万亩荔枝林边开打。全省21支“村BA”冠军队在此上演巅峰对决,吸引数万游客驻足观看。赛场外,荔枝冰淇淋、罗非鱼烧烤等特色小吃供不应求,柏桥服务区开业首月吸引超143万人次游客,形成“高速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吉林黑土地崛起“绿色粮仓”,亩均增收500元的生态密码

秸秆覆盖的土地宛若一层厚被,稻蟹共生的水田里鱼儿游动,这些绿色生产场景正成为吉林粮食增产的新奥秘。今年秋收时节,吉林省产粮区的农民们迎来了一场丰收。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里,玉米收割机在覆盖着秸秆的土地上穿梭。种粮大户杨青魁抓起一把黑土用力一攥,土壤松软油润:“有了这层‘秸秆被’,土壤能多蓄水40毫米,相当于额外下了一场透雨。”吉林保护性耕作面

河北省启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发布河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和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力促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并签署京津冀共建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议。为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

“小巨人”企业激增至1.76万家!我国中小企业总量突破6000万,创新能力跃居全球前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4日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不足4万家猛增至14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从5000余家突破至1.76万家,中小企业总量超6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链支撑作用凸显“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超350%,“小巨人”企业增幅达252%。超六成“小巨

「农垦享购」亮相第22届农产品交易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助力健康中国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2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津举办。农垦享购作为聚焦银发群体的营养滋补品团购超市受邀,在中国农垦展区系统展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展会期间,农垦享购展位备受全国农产品采购商的关注,所展现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黑龙江“十五五”规划蓝图揭晓:锚定“五转变一迈进”战略 部署十二项振兴任务

擘画未来五年高质量振兴发展路径。作为黑龙江重振雄风关键期的战略指引,该《建议》以“五转变一迈进”为核心战略框架,系统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行动纲领。《建议》创新提出“五个转变”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产业层级

邵东药膳香溢廉桥:以膳为媒 共探中医药产业新未来

一批遵循古法、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药膳,还有融合现代创意、契合多元口味的新式养生佳肴供嘉宾、现场观众参观品鉴。玉竹三丝、玉竹黄精坛香肉、玉竹西芹炒虾仁,一道道廉桥玉竹为食材的膳食色香味俱全

福建低空经济:山海联动创新局 产业融合绘新篇

以“应用需求牵引、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共赢”为核心理念,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据福建省发改委最新数据,全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已集聚企业703家,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5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千亿大关。政策先行筑牢发展根基福建在全国率先构建“1+N”政策体系,以《福建省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为统领,福州、厦门、漳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全免进入倒计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护航下狂飙十余年后,即将迎来首个重大的财税政策转折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明确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目前的全部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

标准化引领新产业,四方面发力助推新型工业化

标准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石,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话语权。在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工信部明确了强化标准引领的四大发力点。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标准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表示。未来工信部将紧密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重点从四个方面主动发力,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基础性

全球产业革命激荡中的中国破局之道

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全球化深刻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的历史性关口,世界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立足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系统剖析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内核,揭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转型挑战,重点阐述中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重构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破局路径。一、全球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与战略博弈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启幕:共筑蓝色经济新未来

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本届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海洋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及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海洋治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新路径。高层领导致辞 共绘海洋发展蓝图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以及联合国粮食

硬制造、软服务双轮驱动!天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动能

以创新为翼、以融合为舵,孕育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与新路径,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据天津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分别达21.8%和14.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中试平台激活创新链,科技成果加速“变现”在天津滨海新区,中石

全球首发潮涌!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引爆行业新风向

461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低空经济、AI医疗成焦点。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进博会以“开放、创新、合作”为主题,汇聚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4108家境外企业集中展示461项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历史新

醴陵双骄登榜全国百强 陶瓷花炮铸就产业金名片

近年来,醴陵通过瓷博会、花炮博览会等国际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捡瓷器玩烟花"文旅场景,推动"陶瓷+烟花+文旅"深度融合。两大传统产业不仅成为城市核心名片,更通过产业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大科技助力小茶果 攸县油茶香飘世界

10月26日,在油茶林最动人的丰收时节,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在攸县拉开盛大序幕,全国136户企业齐聚一堂,现场签约总金额达3.51亿元,攸县红土地孕育了800余年的“小油果”,在科技的助力下,正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开幕式现场“全国每10株油苗就有7株产自攸县。”现在的攸县油茶苗凭借其果皮薄、果实大、出籽率高的特点牢牢占据全国市场的70%。攸县税务局成立专项

上海试点“标地营造”土地开发新模式,复兴岛大吴淞率先启动

黄浦江畔,一场关于土地开发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海悄然展开,而复兴岛将成为这场变革的首要试验田。记者近日从“上海标地营造专家咨询会”上获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率先推出了土地储备改革创新机制——“标地营造”,将在试点片区探索系统构建动态匹配、跨周期平衡、持续增值的城市建设运营新模式。这一改革将彻底改变以往局限于“通、平”要求的土地交付标准,转向更注重规划引领、空

德州市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3年培育300家规上标杆企业

营业收入、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指标,成为德州市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的导航图。近日,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同时创新建立“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重点培育库”。根据这一计划,德州将在三年内推动至少3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质量领先、效益突出的规上标杆企业。该计划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将入库企业科学划分为“启航期”“成长期”“跃升期”三个梯队,通过线上培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