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0月20日黑龙江齐齐哈尔电(记者 魏伯勤 通讯员 刘佳)克山县把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才工作有关政策,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搭建培养锻炼平台,切实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形成了人才工作多点发力、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坚持党管人才,在谋划设计上下功夫
克山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建立“双招双引”联动机制,实施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抓人才工作,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锻炼、产学研建设、智慧人才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等一些重大事项、关键问题,亲自研究、亲自过问,先后5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并亲自带队赴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为完善孵化器经营模式和“高素质”人才招引平台提供了新思路。结合县情实际,强化顶层设计,实施更加积极、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措施,建立培养、选拔、引进、管理、使用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形成了以《克山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为统领,《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引凤归巢”实施方案》、《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工作方案》等32项为配套的人才集成政策框架体系。将人才工作纳入克山全县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定期督办,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调动克山全县各相关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了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大人才工作格局。

坚持引才标准,在拓宽渠道上求突破
克山县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思路,拓宽人才引进途径,着力打造聚才“强磁场”。三年来,共选聘“名校优生”306人。在此基础上,以从克山考出去、走出去的外地人才为突破口,实施“引凤归巢”计划,共引进来自河南、新疆、五大连池、北安等省内外机关事业人才23名,均为单位骨干力量,为克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紧紧抓住经济发展强劲势头,聚焦经济中心抓人才工作,按照“事业引进,企业使用”思路,实施“丰羽计划”,围绕县域内马铃薯、鲜食玉米等主导产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建立县级人才周转编50个,共引进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2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企业用才和事业育才有机结合,助力重点企业快速发展;为充分调动政府优质资源,吸引实用型人才扎根基层,遵循“县引乡聘村用”原则,实施“乡聘村用”引才计划,从克山全县事业机动编制中划出30个空编,分配到15个乡镇统筹使用,2020年计划引进人才24名,将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基础,服务乡村、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村集体资源吸引人才,建立在外创业能人、高校人才、企业家等各领域乡贤台账,利用村集体资源吸引人才38人,占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31.1%,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坚持育才为本,在搭建平台上做文章
开展了“名校优生”初任职培训,共培训118人,为年轻干部定岗定责、建立多岗位轮岗制度,实现了“名校优生”培养“导师制”全覆盖;为青年人才搭建挂职锻炼平台,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通知》、《青年人才挂职锻炼考核办法》,选派3名青年人才到上海农业部门挂职锻炼、选派2名到市发改委挂职锻炼、选派30名到扶贫、营商、经合等县重点部门挂职锻炼、选派29名到村进行挂职锻炼,通过青年人才上行、平行、下行挂职锻炼,丰富了阅历、提高了能力,加快了青年人才成长成才步伐;根据青年人才工作情况、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度情况,从乡镇青年人才中调整了11名专业性较强的,充实到县直部门急需岗位;适时组织召开“名校优生”基层工作经验分享座谈会,全方位了解青年人才的工作动态,营造了青年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服务至上,在强化保障上用实招
克山县在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的同时,着力构建多元化人才服务体系。一方面,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能力,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人才专员联系企业服务制度,做到零距离服务,建立人才服务微信群,实时推送相关政策服务,24小时在线为县域内人才提供答疑解惑、政策解读等专项服务,实现职能部门与人才之间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全方位关心人才生活,落实住房保障、家属调动、子女就学、就医等政策。新建高级人才公寓20套,已有12名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入住;大力推进36套技能人才公寓建设;建设青年人才公寓39套,为招入非克山籍的选调生、名校优生提供短期住房保障;积极搭建开发企业和各类人才的住房供求对接平台,对于引进人才在克山县域内购房的,每平方米补贴200元。同时,适时举办适龄男女青年职工联谊活动,既活跃了青年人才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扎根薯乡,结缘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