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0月24日深圳电(记者王海珠)由融融网主办的2020首届“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坛”10月21日至22日在深圳召开。论坛得到了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的特别支持,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信集团、中国航发集团、中广核集团等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共百余位嘉宾参会。

论坛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海强致开幕辞并宣布正式开幕。在10月21日的全天会议上,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楚序平,发表了题为“国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变革”的演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杨杜,也发表了题为“从华为公司案例看国企人才管理变革”的演讲。航空工业自控所副所长蒲优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常务副校长欧阳、融智咨询公司董事长周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监事会工作办成员徐东升、创业酵母业务合伙人王培山等多位嘉宾,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痛点、难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论坛还特意安排了一场小型圆桌论坛。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所长赵波,深圳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会长曾晓华,携手四位演讲嘉宾一起,围绕装备制造业人才管理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关于人才的“选、育、用、留、励”,每个嘉宾都发表了不同观点。杨杜教授认为:到了管理者的层级,干部人才的主动性、自驱性最为重要,干部人才更多是选择出来的,“选”高于“育”。

赵波所长认为:一方面我们都希望拥有各方面均优异的全方位人才,但结果却往往导致人才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我们又往往着眼于个人能力而忽略了组织能力。他指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用人应该从实际出发,合适的人才才是好的人才。
曾晓华表示: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应该根据具体企业和岗位大环境,发掘并发挥人才的优势。
楚序平认为:选人用人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决定一切”。

蒲优华表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企业单位的平台价值承载着“家国情怀”,对于人才具有更高的吸引力,他强调国有企业应该更加注意维系企业形象。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就业中心负责人马曦业在圆桌论坛嘉宾现场提问环节中指出,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人才使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圆桌论坛上的其他嘉宾也纷纷提出了不同建议。多数观点认为,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理想与现实,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圆桌论坛上的观点碰撞激发了听会嘉宾的共鸣与思考,获得了十分热烈的反响。
论坛向中航大学、SAE、和君商学院、创业酵母等单位,颁发了融融网年度最佳合作伙伴奖,融融网创始人兼总经理邢磊主持了颁奖仪式。

论坛还围绕“企业大学建设方法论”这一主题展开了探讨。主办方并在论坛的第二天,安排了赴中兴通讯公司科技园总部的参观行程。

据介绍,融融网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主办,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唯一的军民两用技术服务平台。融融网致力于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以赋能装备制造产业为目标,融合装备制造领域的主体、知识、资源和社交关系,旨在构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专家、机构、普通用户共同参与的生态圈。
融融网的用户群体主要面向装备制造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
(易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