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1月6日哈尔滨电(付彦华 记者朱淑英)深哈对口合作是国家确定的发展战略,引领中国南北两翼,共振于新时代改革开放。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 周年,10 月14 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深圳迎来高光时刻——庆祝大会隆重举行。相距3000 多公里的北国“冰城”同频共贺。
三年多来,深哈合作正步入“蜜月期”,两市站在时代前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互融互通、契合发展,共同打造的深哈产业园区等一批产业项目硕果累累,一座座对标“国际”的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成为打造全国跨区域对口合作的新典范。深哈合作互利共赢,见证未来,这艘航母正劈波斩浪驶向蔚蓝海洋。

日新月异的哈尔滨新区
深哈对口合作 践行国家使命
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北有深哈产业园。 一南一北两大经济隆起带,正形成投资洼地、产业项目聚集地,吸引世界目光。
深圳,面朝南海,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这里每2分钟便会诞生一家企业。深圳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杀出一条血路,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40年沧海桑田,如今改革开放再出发,新时代的深圳将赋予更宏伟的历史使命。
哈尔滨,雄踞北疆,共和国长子,中国工业的摇篮,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改革开放40年来,哈尔滨更是凭借哈工大、哈工程等51所知名高校,及中船重工703所、中电科49所等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孕育了一代优秀的龙江儿女,为祖国的国防、能源、粮食、生态做出了卓越贡献。
深哈对口合作芳华绽放,是广东、黑龙江两省对口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让我们把时间的表针拨回起点,逆转时间的唱片机,镌刻历史。2018年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了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促进两省在对口合作中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谋发展。自此深哈合作两双巨手跨越时空,紧紧握在一起,共启新的时代篇章。
冰城 五大优势 释放“磁场效应” 吸睛鹏城
1.绿色优质高效农业优势。哈尔滨自身拥有3000多万亩耕地、3570万亩林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绿色有机认证农副产品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粮食和肉蛋奶产量分别占全国比重2.15%、0.92%,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五常大米、方正大米、尚志木耳、巴彦生猪、宾西冷鲜肉、双城食品等优质绿色农产品深度开发的市场潜力巨大。可以结合“圳品”认证,与深圳企业集团、产业资本加强在绿色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
2.科技实力雄厚优势。哈尔滨市511个科研机构、217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2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名两院院士、4.6万名科技研发人员、哈工大和哈工程等51所知名高校、60多万在校大学生,具有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巨大潜力。深哈两市可以在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深入合作,走“科技+资本+服务+国际化”的创新路径,推进校企对接,加快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更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
3.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拥有得天独厚的大冰雪、大湿地、大森林资源优势,冰雪大世界、太阳岛、亚布力等景区享誉中外,以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为代表的415处历史老建筑,构成了欧陆风情现代大都市基底,形成以冰雪、避暑、文化为主打的旅游产品体系,享有冰城夏都美誉,名列全国冰雪旅游城市目的地第一名,具备与深圳旅游龙头企业共同做大做优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4.开放区位优势。既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重要枢纽,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枢纽城市。与俄罗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被赋予“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定位,拥有全国唯一以对俄为特色的自贸区、国家级新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的提升空间巨大,可以与深圳合作共同打造面向东南亚、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桥头堡。
5.产业基础优势。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哈尔滨市工业门类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种类,其中航空航天、电站设备、铝镁加工、激光通讯等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备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平台、技术、人才基础。另外,哈尔滨市立足农业资源禀赋、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现代服务业特色优势,聚焦“确定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产业链条”“明确产业布局”,将围绕培育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打造千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要素集聚,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4+4”现代产业体系,具备多产业领域合作的巨大潜力。

哈尔滨万顷湿地诗情画意
深哈多领域合作 葳蕤春华 硕果盈枝
2020年是深哈开展对口合作第四年,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科技、资本、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经济、科技、教育、金融等多领域、多层面的“交响”,打造了一批标志性跨区域合作项目,共建了一批特色产业合作平台,哈深两市对口合作取得重要实质性成果。“深哈联袂”共同奏响“合作共进之歌”,向国家与人民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了解到,深哈合作以来,两市高层领导多次互访交流,签订了《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四次联席会议,为合作事项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两市在干部交流培训、学习复制深圳先进经验、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领域合作等方面硕果缀满枝头。
向深圳学习,特区发展经验在哈市落地开花
哈尔滨市先后选派两批次20名市直部门和区、县(市)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赴深开展为期半年的挂职培训,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市)也纷纷赴深学习交流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4个部门及16个区、县(市)近千名干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通过干部挂职、对口部门交流等方式赴深圳开展对接学习,累计转化落地并联审批、承诺即开工、强区放权、评定分离等成果96项。
借深圳发展,产业项目合作凯歌高奏
深哈合作3年多以来,两市以市场化方式共同推动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与健康产业等产业领域强化合作。截至9月底,深哈产业合作项目共119个,计划总投资2198.3亿元,已完成投资268亿元;其中,竣工项目42个,完成投资85.1亿元;在建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981.6亿元,完成投资183亿元;签订正式协议、意向协议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131.7亿元,其中,今年新签约项目17个,哈尔滨新区万科中俄产业园项目、深哈金融科技城项目签约额均达200亿元。
对标世界一流园区,筑巢深圳“飞地”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黑龙江省长王文涛说,哈尔滨是黑龙江全省的龙头,哈尔滨新区是“龙睛”,要“画龙点睛”,把哈尔滨这个龙头舞动起来。深哈产业园区是深哈合作最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飞地经济”产业项目。带土移植“深圳基因”。园区位于美丽的松花江北岸,其总投资近40亿元、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选取其中1.53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启动区,由深哈两市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并以此为载体打造深圳“飞地”、哈尔滨“特区”。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5亿元,科创总部项目一期I标段全部主体结构封顶,展览馆已于8月26日举行开馆仪式、园区人才社区一期建设已启动、智慧园区顶层规划设计已完成。目前,园区注册企业106家,已签约企业25家。
强化重点领域合作,对口交流全线飘红
在经贸领域,相继联手举办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论坛等活动,分别组织两市企业赴对方城市参加各类展会,加强交流合作。在科技领域,成立中俄“两国四地”联合创新中心哈尔滨、深圳中心,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大学交流。开展“科技赋能深哈合作”工作,进一步推动两市科技领域务实有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哈尔滨市与中兴网信公司合作的健康医疗云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共接入117家各级医疗机构,采集数据22.1亿条,形成691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公共服务建设领域,鼓励深圳资本参与哈尔滨市政公用设施运营,目前,深圳中国燃气集团与哈投集团供热板块、深巴集团与交通集团分别达成合作意向。在教育领域,两市教育系统经过积极沟通,共同确定了12个学习合作项目,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在文化旅游领域,哈尔滨交响乐团与深圳交响乐团联袂演出的“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大型交响音乐会在哈尔滨、深圳两市同时线上播出。

哈尔滨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
“十四五” 擘画蓝图绘就 高质量发展
跃上潮头再逐浪。“十四五”哈市在与深圳开展对口合作,还有哪些新的设想、还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人士画龙点睛。
一是在加大向深圳学习力度上下功夫。深哈合作开展以来,全市各部门及区、县(市)与深圳市积极开展对接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哈市将继续加大向深圳学习力度,不仅要全面学习复制深圳改革措施,更加要注重复制推广深圳市先进的理念、改革的劲头、创业的激情、发展的氛围和过硬的作风。
二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下功夫。充分整合、发挥哈市的科技、人才优势,深圳市的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势、企业优势,以深哈合作园区为载体,在东北地区率先打造出比肩深圳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切实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现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围绕学习深圳促进科技创新先进经验和政策措施、共建深哈双向科技服务及信息发布平台、联合建立产业研究院、共同出资设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在哈设立“深交所企业上市服务哈尔滨工作站”等方面,与深圳市开展合作,带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三是在加强两市农业领域合作上下功夫。以“圳品”认证工作为带动,以哈尔滨优质农业、绿色农产品优势与深圳超大城市食用农产品刚性需求之间的互补性为基础,充分借助深哈合作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将哈尔滨优质农产品引入深圳市场,推动哈尔滨绿色农产品纳入“圳品”认证体系,实现两市长期可持续的互惠共赢。
四是在做好两市产业共建和转移工作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产业转移结对机制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合作共赢”原则,建立产业转移承接机制。依托哈尔滨新区、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国家级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园区,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深圳市有外溢发展需求的实力企业到哈尔滨投资兴业,推进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特别是依托深哈产业园区、哈尔滨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两个合作园区深圳“东家”的深厚人脉,共同开展好深哈两市产业共建和转移工作。

深哈产业园开工奠基仪式
书记省长“站台”深哈产业园开工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是深哈合作首个“飞地经济”、厚植“深圳基因”的超级产业大项目,在哈尔滨新区开花结果。2019 年9 月1 日是深哈对口合作的里程碑和关键节点。当日上午,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开工仪式在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科创总部项目现场举行。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程晓波,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哈尔滨市长孙喆等领导出席开工仪式。王兆力致辞时说,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建设为我们加快振兴发展推开了一扇窗、打开了一扇门。透过这扇窗,哈尔滨市可以就近对标深圳模式、深圳标准、深圳质量,促进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通过这扇门,我们要把深圳改革开放40 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引进来, “带土移植”深圳经验,复制深圳政策,引进深圳管理团队,探索深圳审批事项在园区直接落地,让投资者感受到了产业园区就如同到了特区。王伟中在致辞时称,我们深圳在全国各地也还有不少的其它产业园,这是唯一一个深圳名字打头的。我们深刻的理解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寄予的厚望,我们也深深地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这两年来,哈尔滨市和深圳市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启了南北联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征程。

建设中的深哈产业园成为投资热点
园区建设 比肩深圳速度
对标浦东、复制深圳。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短短一年,新型产业用地、招投标评定分离等“先行先试”改革,引领营商环境一路提升。从深哈两市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到成立合资公司仅用7 天,园区首个启动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36 天、综合展览中心主体结构封顶仅用63 天。不到一年时间,科创总部项目一期I 标段全部主体结构封顶,综合展览中心正式对外开馆;一期II标段已逐步完成公寓及研发用房主体结构封顶,创造了“深哈奇迹”,这样的速度比肩深圳。据哈尔滨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深哈产业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5 亿元,园区注册企业106家,已签约企业25家,包括华为鲲鹏、深圳敢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9 所、哈船卫星、深圳石墨烯创新中心等。储备重点客户52 家,积极推进众达硅光、天宇、海克斯康、安世亚太、京东、正泰等企业入园投资,计划投资总额约318 亿元。
对标世界一流园区 做大深圳“飞地”
鹏城万里,深哈腾飞。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滨侨在“2020深圳企业500强发布”活动上作区域产业介绍时称,因为看好新区,所以选择新区。企业到了深哈产业园就如同到了深圳特区一样,这里就是深圳企业面向北方投资的大本营,是驶向西欧、俄罗斯和东北亚市场的桥头堡。他说,园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目前正在建设的是临近松花江的1.53平方公里核心启动区和占地22万平方米的科创总部及高品质配套住宅——深哈万科城,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据悉,目前华为东北亚鲲鹏创新中心已落户园区,同步与腾讯、迈瑞、比亚迪、百度、京东、东软等众多龙头企业洽谈合作;在园区形成以芯片制造、人工智能、计算产业、数字经济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产业集群,构建以航空航天、卫星、机器人、传感器为推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以石墨烯、半导体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未来这里将是新兴产业的高地、科技创新的蓝海、高新技术企业的梦工厂。

正威国际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哈尔滨新区
营商环境:深哈产业园上演深圳速度
“投资必过山海关,项目优选自贸区”成为新常态。深哈产业园26平方公里产业新城强势崛起,是深哈两市对口合作的“排头兵”。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深圳速度。该产业园位居哈尔滨新区腹地,今年新区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黄金30条”、支持改革创新的“新驱25条”。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哈尔滨新区党工委书记代守仑在亚布力论坛上更是提出“其他新区有的优惠政策,在哈尔滨新区都有;其他新区没有的优惠政策,只要企业家提出来,都可以谈、都可以有”,哈尔滨新区处处洋溢?改革创新的氛围和决心。
“深圳企业想落户哈尔滨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只需在深圳大运软件小镇设立的哈尔滨新区综合服务窗口递交材料办理,该窗口受理后,将信息直接反馈给松北区行政服务中心,仅需5天企业便可收到松北区邮寄的证照,实现经营许可类证龙岗许可,松北认可。”该产业园负责人李建东介绍,由龙岗区与松北区政府共建的产业园行政服务分中心率先在全国启动异地审批办理营业执照,让入驻企业足不出园,就能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解决政府服务企业的“最后一米”。
哈尔滨投资环境如何?春江水暖鸭先知。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刚身有体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们来之前担心“投资不过山海关”,这种印象大家还是比较深的。来了之后做了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可以说当地政府部门对我们真的是“有求必应”,政府对我们支持力度非常大,行政审批等一路绿灯。
“哈尔滨营商环境正奋起直追,正向好的方向发展。”陈玉刚称,“哈尔滨新区出台的‘新驱25条’‘黄金30条’等优惠政策,同时新区出台的优惠政策的覆盖面还是比较广,对招商引资工作还是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近些年,哈尔滨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普华永道对世界190个经济体进行了营商环境评估,哈尔滨新区较去年提升了28名,位列第52位。
落地生根 彰显“特区范儿”
引鹏城活水,润冰城沃土。哈尔滨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与深哈产业园区都是深哈合作重要产业项目。其2018年6月揭牌开园,是松北区政府与龙岗区政府合作框架协议下首个深哈合作落地项目,也是龙岗区产服集团跨省输出的第一个产业运营服务项目。
其借鉴深圳模式,将龙岗产业服务模式和管理运营理念在哈尔滨新区落地生根,并积极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园发展新模式。园区占地面积约12万平米,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2.7万平米。定位为科技创新产业园,总体产业方向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软件开发设计、电子商务、互联网、节能环保、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能源等。
哈尔滨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负责人李建东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园区聚焦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的需求,以产业培育为核心,打造“链式孵化”体系,以“资金链+产业链+技术链+服务链+生活链”为服务手段,构建服务园区企业的八大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从基础物业管理到高端科技金融的多层次、广覆盖的“链式孵化”服务。
截至目前,注册在园区的商事主体839家,实体入驻62家企业。其中,引进了5家众创空间,培育了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各类自主知识产权320余项,2019年入园企业实现产值约1亿元,纳税接近1000万元。助力哈尔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哈合作新样板。

深哈产业园综合展览中心正式对外开馆
打造新引擎 开创改革开发新辉煌
四十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哈尔滨,曾是松花江边的一个小渔村。深圳,南海岸边的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以来 这两个小渔村正发生翻天覆地历史巨变。北京有中关村、上海有张江、武汉有光谷、深圳有深圳湾、哈尔滨有深哈产业园正凝聚共识,成为助力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深哈全新的合作模式,正在东北亚诞生,未来将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对接粤港澳区,聚焦科创,立足“智能+”的产业生态服务平台,打造东北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深哈对口合作、深哈产业园区将在中国的产业版图上强势崛起再出发,再创新伟业,开创改革开放新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