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1月13日深圳电】11月11至15日,由博闻创意会展统筹组织的“第二十二届高交会智慧医疗健康展”,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盛大开幕!

新冠疫情使得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民需求时代”。在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下,我国的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充分整合和运用,智慧医疗按下了加速键,医疗服务业带来了革命性升级。
智慧医疗健康展在第二十二届高交会上的亮相,成为了解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最佳窗口。展览紧跟医疗行业热点,专注于智慧医疗和个人健康,重在打造“家庭-医疗机构-社康-医院”生态医疗圈;展览聚焦于展示AI+医疗、科技+中医、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康复理疗大健康、智能养老、医疗机器人、健康检测、医疗电子配件和医疗大数据等。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将有5大发展趋势
我国居民的亚健康倾向正不断上升中,根据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病所做的调查,今后20年的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发病人数会增长三倍。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强调“以健康为中心”,以及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三驾马车的齐头并进。大健康产业恰恰是“防、治、养”模式的产业体现,随着公众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治未病”正被视为下一个蓝海。
主办方面称,疫情反向推动了我国大健康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目前我国的各大城市都在竞相构建大健康产业集群,例如武汉在今年4月发布了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是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显示,2020年由“健康中国”带来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到2023年,我国的大健康产业预计将实现超14万亿元的产值;2030年有望超16万亿元,是目前市场规模的3倍。有鉴于此,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医疗健康行业将会有五大发展趋势。
一是高科技化:未来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双向音频远程、慢病监测、区块链医学等高科技将在医学领域大范围应用,成为引导行业的新风向;
二是精准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未来将通过精准的检测、治疗和康养,来实现个性化、专业化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顾管理系统;
三是智能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将为大健康产业带来变革。针对医疗行业的需求,AI 医疗企业可以利用AI技术提高医疗行业的诊断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组织管理效率,进一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
四是融合化:未来的大健康产业将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更多企业与行业都将跨界大健康产业。目前已有不少省市正在研究大健康+旅游的产业模式;
五是国际化: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是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

5G、AI、大数据为 “数字医疗和全民健康”探索经验
AI、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的智能诊治、物资调配、药物研发等方面,涌现出了一系列非典型服务场景,为提高管控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智慧医疗是以“感、知、行”为核心的智能远程疾病预防与护理平台,需要融合多种数字技术。如何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的优势来帮助医生解决难题,成为目前智慧医疗的建设难点。
5G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远程医疗高效对接
智慧医疗是5G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场景。在5G网络下,诊断和治疗将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医疗资源更加趋于平均化,健康管理和初步诊断亦将家居化,医生与患者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分配和对接。目前,5G医疗健康在细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手术、应急救援、远程示教、远程监护,以及智慧导诊、移动医护、智慧院区管理、AI辅助医疗等方面。

AI医疗对误诊说NO,提高个体的长期存活率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意味着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都能得到更为普惠的医疗救助,获得更好的诊断,以及更安全的微创手术、更短的等待时间和更低的感染率,并且还能提高每个人的长期存活率。从全球医疗行业发展状况来看,AI医疗将会在医学影像识别、智能诊疗、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健康管理这5个方向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
未来,智慧医疗将出现开发人工智能医生缓解医护人员不足,助力药物挖掘效率,利用精准医疗治疗癌症这三大趋势。谷歌、微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也争相进入AI医疗领域,AI医疗将迎来一个极速发展阶段。
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可穿戴远程健康监护
5G 边缘医疗云,可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数据传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互联互通,为院前急救、智慧医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依托 5G 低时延和精准定位的能力,可以支持可穿戴监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持续上报患者位置信息,进行生命体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计算,并传输到远端监控中心,远端医护人员可实时根据患者当前状态,做出及时的病情判断和处理。
(易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