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2月1日安徽六安讯】为落实李国英省长视察金寨“培养能人、培育产业”指示精神,六安市自去年5月以来,在金寨县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整市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作。截止11月底,全共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3650人,其中村级3350人,镇级345人,联结带动小农户15.36万户。
通过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四个方面成效,一是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在3650名带头人中,外地引进或外出回乡1054人,他们即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二是繁荣了农业产业经济。产业带头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当地茶叶、中药材、白鹅、水果等特色产业,发挥头雁效应,引导帮助农户发展产业。六安市产业带头人直接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基地28.7万亩,养殖畜禽214.2万头(只),间接带动农户发展种植业185万亩。三是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开展产业带头人培育试点,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种养业生产经营,参加技术培训,到产业带头人基地或车间务工等,增加了经济收入,全市共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4.5亿元,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17.2亿元。四是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财政扶持资金入股、资产收益分红等方式,村集体经济享受分红收益。全市共1258个带头人成为承接主体,参与“三变”改革,为村集体增收1.34亿元。
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推进。
六安市政府成立了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领导组,协调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工作。市里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的实施意见》,对产业发展带头人工作进行系统部署,计划用2—3年时间,在每村培育3名以上村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每乡镇培育3名以上乡镇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小农户覆盖率达50%以上,形成“培育一批能人,振兴一方产业,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二)拓宽培育路径,明确选人标准。
主要通过3种途径,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即:在乡村能人中挖潜培育一批、在现有经营主体中引导提升一批、在县内外人才中引进落户一批。明确选人标准,产业带头人必须达到“四有”标准:有产业基础、有资金投入、有联结带动、有良好人品。重点选择诚实守信,乐于奉献,有一定产业基础,能立足乡村发展农村经济,具有一定示范引领作用,能够真实联结带动小农户发展与增收的农村产业经营者。
(三)严格评选程序,组织开展培训。
始终做到公开公正、阳光操作,严把“四关”,即:组织个人申请、村级推荐遴选、乡镇审核确认、县级评价认定。比如,金寨县在确定第一批20个乡镇级产业带头人后备人选时,组织7位专家,采取公开答辩的形式,无记名评分进行确定,力求好中选优。按照从事主业范围,区分种养殖生产型、产品加工型、市场营销型、生产服务型、综合经营型等类型带头人。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分级开展培训,其中,市负责乡镇级带头人培训,县区负责村级带头人培训,确保每人每年接受培训1次以上。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班,培训乡镇级带头人126名。今年9月,采取室内培训和外出考察相结合方式,组织173名乡镇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参训。
(四)实行动态管理,发挥带头作用。
为加强对产业发展带头人的管理,各县区均制定了《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认定管理办法》,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分级管理体系,设立信息台账。按照乡镇级、村级设立“年纯收入、紧密稳定联结小农户(贫困户)收入增幅,带动当地关联产业规模增幅、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四项目标清单,实行定期量化考核,凡是考评不达标的,不予授牌认定;已认定的,若发生违法违纪行为或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取消资格。为进一步培育好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突出抓好“四个结合”,即:与打造高档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相结合,支持经营主体壮强产业、延长链条、创建品牌、拓展市场,带动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与实施“四带一自”模式相结合,创新产业带头人与贫困户紧密联结机制;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优先将符合条件的优秀产业纳入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典型进行评选表彰,现已有2名产业带头人纳入“能人回归”工程,挂任乡镇党委委员及所在村第一书记;与乡村治理相结合,鼓励带头人在文明新风倡导、参与社会管理、热心公益事业等出策出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五)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保障。
市级在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评选乡镇级、村级优秀带头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带头人发展。市财政先后安排35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10个乡镇级和30个村级优秀带头人。各县区围绕发展需求,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大棚厂房、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产品营销渠道,加强品牌塑造,产业带头人项目覆盖率达50%以上。同时,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认真落实用地政策,在规划、土地、林业、环评、交通、水利等行政审批环节开辟“绿色通道”。
(六)创新联结方式,带动农户增收。
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的目的,就是联接带动农户,目前共有6种模式。一是产业共振模式。产业带头人通过自己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户发展同类产业,直接带动农户增收。二是技术培训带动模式。三是订单收购带动模式。四是电商销售带动模式。五是务工就业带动模式。六是入股分红带动模式。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坚持高位推进是抓好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试点的根本保障。市政府成立了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领导组,分管市长任组长,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金寨县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任第一组长、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实行专管专抓,强力推进。明确乡镇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县重点工作督查督办,细化了乡镇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工作考评办法,压实责任,跟踪问效,紧抓不松。
(2)健全配套政策是开展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试点的重要基石。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吸引能人、留住能人、服务能人、提升能人,政府从加大项目资金、优化金融保险、落实用地用电等方面出台政策,帮助解决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用地、用电、保险、融资、税收等政策,特别是要借鉴外地金融部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验做法,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发展保驾护航。
(3)创新联结机制是开展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试点的根本目的。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的目的,就是通过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的产业发展有效链接带动农户。通过产业共振、培训带动、订单收购带动、务工就业带动、入股分红带动等多种模式,将产业发展带头人与农民的利益紧密链接,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下一步,六安市将立足本市实际,以全面系统推进农村特色产业“138+N”工程为抓手,以四大农业绿色发展平台为载体,大力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将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强培训,积极承担并做好2021年“师带徒”农民培训项目,加大资金投入,注重宣传挖掘典型,切实将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打造成振兴乡村经济的主力军。(王善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