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克勤 张新平 王景斌 宋增煌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河南省“辉县山楂”的老祖宗——“山楂爷”,人们为了纪念“丰功伟绩”,于1979年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山楂爷”。从此,“山楂爷”的身份正式得到了“官方”认可。作为所在地的一代人,我叫宋增煌,辉县市沙窑乡小井村土窑凹自然村人。受“老爷子”所托,我为之代言:
我是谁?
我是辉县“山楂爷”,小名“山里红”,由于生长在太行山区,所以也叫“太行红”。
我是三百多年前清朝康熙年间,由宋姓举人从山东山楂树采码嫁接到辉县小井村的一株野生山楂树上而来。所以说,我的母亲是山东“人”,父亲是辉县小井村“居民”。从此后,一桩异地“姻缘”在辉县小井村“开花结果”,周围野生山楂树都从我的身上采码嫁接。于是,我的第一代“子孙”诞生了。又于是,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孙遍布了辉县。人们为了纪念我的“丰功伟绩”,于1979年给我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山楂爷”。从此,我的身份正式得到了“官方”认可。

我以前做了什么?
首先,我带来了辉县山楂家族的繁荣。从我开始,由于年代久远,我也不清楚我以下到底有多少代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的子子孙孙遍布辉县山区,特别是海拔在400米以上的深山区,主要分布在沙窑、南寨、西平罗、南村、黄水、上八里、薄壁等乡镇,特别是小井、九峰山、平甸、潭头、三郊口、凤凰山、沙窑、水寨窑、南沙水、后庄、金牛寺等村庄是家族的主要“领地”,分布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年产鲜果15万余吨。
其次,我为山区群众带来过“小康”生活水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曾经是山区群众“钱袋子”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当时的山楂每斤达到1.5元以上,这在当时可是一项不少的收入,“万元户”在当地可是出了名的多,几乎家家户户盖起了红砖瓦房,多年找不上媳妇的光棍汉告别了单身,一直想要远嫁外地的姑娘们也就地“消化”了,甚至远在城市的姑娘也嫁到了山区。
其三,我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辉煌成绩。食药两用的功效、优质的品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山楂糖片、山楂罐头、山楂精、山楂糕等山楂制品企业遍布乡村,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并由此带来了种植、销售、运输等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老百姓也人人都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家里山楂树多的群众也在辉县最早实现了“小康”。
其四,我为辉县市打造了“城市名片”。辉县山楂具有果实浑圆、果色鲜红、果面光泽、果点突出等典型特征,适宜鲜食以及做医药制品和深加工制品,有机酸、钙、山楂黄酮类含量均高于同类产品,山楂及其制品远销我国20多个省市及东南亚国际市场。2006年被科技部评为“道地山楂生产基地”,2007年被河南省农业厅和河南日报社联合评选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2008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万亩绿色山楂生产基地”认定。

我的现在怎么样?
300多年的傲然挺立,300多年的风霜岁月,我成了辉县山楂的“名片”。然而,毕竟岁月不饶人,现今的我已经是“奄奄一息”,除了仅有的两个枝杈还能显示出我“一息尚存”外,我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意气风发”,就连上世纪人们为我立的石碑也已经被风雨磨得字迹模糊了。更重要的是,经历了上世纪的辉煌之后,由于部分人的“急功近利”使然,山楂制品的销售受到了致命打击,鲜果价格一落千丈,一两毛钱一斤的价格在物价飞涨的当下时代,已经没有了吸引力,昔日果农的精心管理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的后代也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尽管都还在日益丰茂的植被掩盖下“苟延残喘”,但群体的衰落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现今的辉县山楂,其实已经不是我的“血脉流传”,也已经不是正宗的“山里红”了。尽管辉县山楂被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但产业的日益萎缩,价格的持续低迷,高端产品的缺乏,实际上已经不能为习大大的脱贫攻坚贡献多大力量了,“老态龙钟”的我也只能发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悲叹了。
我的未来在何方?
在辉煌不再的静默中,偶尔听到从树下经过的人们对“山楂爷”没有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所发出的叹息,曾经一度使我充满了期待,也使我看到了重振“山楂爷”家族的希望。近两年来,辉县市食全饰美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增煌把打造“山楂爷”文化和重振“山里红”产业列入了合作社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重点工作。2018年4月3日,“中国辉县中草药种植基地命名揭牌暨中医药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辉县市胜利召开,来自国内外20多位专家学者和中医药企业代表为辉县市的中医药发展把诊问脉,一致建议在辉县建立世界第一个植物药种植基地,把百泉文化和辉县山楂打造成世界品牌,并发出了“百泉宣言”。同时还计划在7月7日首届英国剑桥“一带一路”国际大会上发布“剑桥宣言”,共同为辉县经济大发展做出贡献。专家的建议和努力好像给我打了一支“强心针”,我忍不住振臂高呼“万岁”!声音随着山风送到了我的子孙后代耳中,他们也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发挥出家族的所有力量,为重振“辉县山楂”雄风,让“山楂爷”文化和“辉县山楂”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提供绿色食品、健康生活倾其所有。
我们期待这一时刻尽快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