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2月3日深圳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制造业及供应链、生产制造业和终端服务链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百年一遇大变革”几乎成为所有企业面临的局面,如何攻破成为当下首要课题。

▲位于深圳市兴海大道3040前海世茂大厦3001的思汇中国
以国际科技创新为载体,链接核心创新要素资源,以树立标杆科技IP企业或项目为发展目标,打造为科技创新产业化汇聚全球资源国际化科技平台的思汇中国,在这种大形势下,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尤其在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全球核心创新要素,为汇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中心、机构和创业者建立了连接国际前沿科技、应用场景和全球市场的全方位通道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思汇中国创始人、董事长葛芬女士
为此,中经联播近期采访了思汇中国创始人及董事长葛芬女士,她谈到:科技赋能、服务创新,这是疫情后大湾区产业发展的核心点,也是推动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葛芬表示,企业开始探索线上对接的模式,尤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由于工业品和消费品之间存在差异,需要找寻更为精准和专业的对接平台。疫情发生前,制造业已经开始推进数字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简称DX),而此次疫情的发生必将加速这种转型进程。如果说疫情前DX为制造企业带来的价值是“生产业务效率提高”,那么在疫情后发挥的则是“业务持续性发展”的效果。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工作方式将更追求时间和场所的多样性,并采取以数据为核心的活动方式,营业、会谈、签约、验收都可在线上进行。其优势在于,一切都可数据化,利用数据能更有效地设定目标,选择精准的对接方式,促进销售和业务扩大。

尽管国内疫情形势相对趋于稳定,多数企业实现了复工复产,但海外部分地区仍处于城市封锁、交通受限的状态。疫情让众多企业意识到启动商业持续性计划(BCP)的重要性。BCP是为了在面对由于自然或人为造成的故障或灾难时,防止正常业务中断而建立的计划,以确保关键业务功能持续运转,最小化对于业务的负面影响并让业务恢复正常运行。疫情期间,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业务持续运营,大部分企业选择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线上交流的方式,日常消费活动也从线下向线上转变,在线论坛、云签约等变成热门词汇,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成为必然。

在全球疫情影响下,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国际制造业产业链分工模式面临调整,越来越多国家更加重视从安全角度布局制造业产业链,政府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干预度明显上升,区域化协作将对制造业产业布局产生更明显影响,制造企业产业链布局更短、更快、更有弹性。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前,疫情蔓延,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危险,制造业产业链出现紊乱。面对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失序”,我国应如何化危为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应从国内制造业需求端入手,激活巨大的国内市场,纾困制造业中小企业,建立起以内需为中心的国内大循环;同时,扩大投资,不放松海外订单,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

▲思汇中国区商务总裁张丽芳女士(申成勇/无人机拍摄)
制造强国的建设,首先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目前,制造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要从技术创新、发展环境、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发力,协同创新,共同推动。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目前,我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关键产品、重大技术装备等方面可优化提升的空间很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跨越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思汇中国国际载体商务总裁邱虹女士(申成勇/无人机拍摄)
葛芬认为,构建全方位合作的制造业创新链,强化核心竞争力是当下要务,着力打造更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制造业产业链,增强制造业产业链创新意识,对标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链,鼓励制造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商向综合生产服务商转变,深耕国内市场,稳定市场份额。

▲大湾区各行业代表在思汇中国参观学习(申成勇/无人机拍摄)
面对制造业的困境,须深刻认识促进制造业产业基础提升、加快制造业产业链升级,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相结合,打好制造业产业基础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葛芬强调,供应链创新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后疫情时代,供应链创新更是站在时代的潮流,建设安全高效持续的供应链体系,已经成为了央企和其他企业的迫切需求,在新基建大力发展的当下,供应链与数字基础设施的融合,与现代金融和物流的融合,也正在通过数字化重塑带来集采供应链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并最终提升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供应链体系的迭代升级。

▲全体代表参观后合影留念(申成勇/无人机拍摄)
现代的供应链创新不是单打独斗的孤军作战,而是开放协作共赢的组织形态,是生态化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就是力量,协同创造价值,无论是央企还是其他各类企业,应该秉承现代供应链创新的宗旨,发现新场景,打造新模式,培育新功能,共同协作,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葛芬最后说到,思汇已在国际国内技术创新双循环有多年的尝试和落地的成果,未来将开放通道为实现企业跨行业、跨界、跨学科、跨境等各类合作需求进行匹配链接,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国际化的信息和智能资源共享的平台。思汇中国通过链接海内外科研机构、行业商协会共建联盟,开展包括但不限于投融资路演活动、主题沙龙活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题培训等,将离岸国际创新中心业务与企业发展需求深耕拓展,为企业提供有价值前沿科技链接,同时通过优化载体空间运营,开展对接国际科技成果转移,引进先进的国际产业、科技、金融资本,与更多海外企业形成技术和资本上的合作,加快国际创新企业在当地集聚。(采写:申成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