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月11日哈尔滨讯】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生物资源保藏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与黑龙江茂全马铃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牵手”,通过了千吨淀粉生产线的产业化示范和生产规模试验,实验生产出来的细胞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在产量、品质、成本等方面均已达标。

哈工大生命科学院杨谦教授科研团队在讨论研究方案
这标志着2018年完成中试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杨谦教授科研团队研制的马铃薯淀粉工业副产物资源化生物技术历经两年的“磨砺”,这项科研成果成功“落地”转化,步入推广应用阶段。

淀粉细胞蛋白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黑龙江省是马铃薯生产大省,但传统工艺下,马铃薯生产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资源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我国马铃薯淀粉工业也由于其副产物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马铃薯淀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生物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是全球唯一利用生物技术对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渣和汁水资源化处理的高新技术,这项技术的“诞生”有助于我省及国家马铃薯产业的长远发展。

实验室中的哈工大杨谦团队
据杨谦教授介绍,该项技术产业化示范、生产规模试验的完成,将使马铃薯淀粉工业走向“新生”。该技术以资源化处理的方式,彻底排除了薯渣和高浓度有机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从淀粉加工的废液里提炼出饲料蛋白源、人体蛋白、氨基酸、寡糖、B族维生素等产品,实现了马铃薯淀粉生产废弃物的变废为宝,同时,也有助于马铃薯产地的农民提高经济收益,扩大就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杨谦教授科研团队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历经成百上千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迎来了该项技术的“诞生”和“落地”。该项技术的研发过程先后得到了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发改委、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的资金支持,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被国家环保部列入国家高新技术推广名录,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生物技术空白。

发酵通气量观察图片
此次生物技术成果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唯一能够彻底解决马铃薯淀粉工业这一难题的关键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