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月19日海南文昌讯】今天上午,文昌市委市政府特邀上海、深圳等地及省内专家,就上海社会科学院领衔专家团队完成的《海南文昌滨海发展战略规划》,谋划文昌未来改革开放发展新格局,就专家提出的“一城两区”进行深入研讨。海南省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并做重要讲话。会议还邀请了省级相关单位领导:海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亚东,省旅文厅规划处处长潘泳,省发改委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邱波,省资源规划厅海洋经济发展处副处长朱耀强,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邢谷敬等领导出席,并就文昌国际教育新片区(集聚区)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昌滨海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现场
“一城两区” 国际教育新片区的提出
课题组专家介绍:文昌发展要主动对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战略判断和党中央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部署,是贯彻好省委、省政府的整体要求,结合文昌自身的独特优势,提出文昌应该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积极发挥“战略抓手”的重要作用,构建“一城两区滨海发展带”的发展格局。在加快推进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同时,瞄准国际教育产业发展前沿,聚焦文昌北部“滨海发展带”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全面打造国际教育新片区(集聚区),形成与文昌国际航天城、铜鼓岭国际旅游区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城两区”滨海发展格局,并以此带动高端新型旅游康养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从而在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新高地、新优势、新动能,确保“十四五”期间海南自贸区建设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中作出贡献。
文昌规划建设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国际教育新片聚集区具有特定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市场的优势。文昌侨乡教育文脉厚重且生态环境优越、气候宜居、滨海辽阔、资源可承载发展空间大,以及铜鼓岭旅游区打造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及营造的国际高端人文环境,为国际教育新片区(集聚区)和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发展提供了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配套服务,构建“宜学、宜教、宜居、宜研、宜创”的聚集地。

海南文昌滨海发展战略规划(“一城两区滨海发展带”)
国际教育科研或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方向
与会专家在研讨中纷纷发表意见,大家认为,在文昌发展海南国际教育新片区(集聚区),既符合当前国际教育科研发展的趋势,抓住了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产业方向,在全球更加关注,对创新人才的竞争新的发展格局中抢占发展先机,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重要战略突破性抓手;是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海南高水平开放的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文昌作为海南教育重地和文昌航天科技城技术创新的重要选择。
参加研讨的专家还认为,海南文昌国际教育新片区(集聚区)通过更加开放的“岛内境外”模式引进国际高端教育机构和高端人才独立办学,可以充分利用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政策,大胆创新,探索形成“制度性开放”、“规制性开放”、“标准开放”和“管理开放”的海南自贸港“N+1”的政策高地和制度高地。发展文昌国际教育新片区(集聚区)既是对海口桂林洋大学城和陵水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延伸、对接和提升,也是对海南高端国际性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
“国际教育新片区(集聚区)”要以开放的格局,按国际通行的规则运作,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十四五期间加快启动起步区的建设,引进多所国际院校落地,然后不断延伸发展,最终形成10万以上国际教育生源规模,创造大批的现代服务业就业机会,并形成国际教育制度性开放的环境。
全力支持加快文昌铜鼓岭旅游区建设
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文昌将全面启动的海南文昌铜鼓岭旅游区建设项目,进一步依托铜鼓岭优质稀缺的生态资源,将绿色生态的绿水青山与产业发展的金山银山结合起来,为“海澄文定一体化经济圈”建设、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全域旅游合成、为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发挥国际教育新片区(集聚区)起先行先试示范作用。“十四五”期间投资总额将达到超千亿规模,项目建成后将每年为文昌带来数百亿元的地区增加值、80亿以上的税收,带来新增高端现代服务业岗位达40万以上,新增游客数百万人次,成为海南省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文昌市委市政府领导表示,将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全力支持加快文昌“铜鼓岭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建设,全力支持国际教育新片区(集聚区)的起步区建设和后续拓展。

海南文昌铜鼓岭旅游区建设项目
与会专家还就文昌国际教育新片区(集聚区)的落地和相关政策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殷天舒)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中经评论”、“走进自贸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