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2月21日安徽六安讯】“要想富,先修路”。六安市金寨县古碑镇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把山里的山核桃、手工挂面、粉丝等土特产能够便捷地运输出去,给群众带来了便利和财富。记者采访了古碑镇宋河村人胡炎林,以下为他的口述:
我叫胡炎林,今年25岁,老家在金寨县古碑镇宋河村上排组,现在和母亲一起在杭州市西湖区生活。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初中毕业后,我就来到大城市打拼,现在在杭州从事餐饮行业。去年因为疫情原因我没有回家,思乡之情难耐,我第一时间做了核酸检测便坐着动车回到老家金寨。
坐在通村农班车靠窗边的座位上,我一边和老乡聊着天,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感叹:“两年没回来了,老家的交通真是变化大呀!”
小时候,咱们宋河人上一趟集镇只能走狭窄不平的泥巴土路,坐上那破三轮车和拖拉机,遇到坑洼地能把人颠好高,所到之处灰尘满天飞,雨天更是无法出行。稀泥巴路很容易让车轮子陷进去开不动,年少无力的我只能跟着大人们在后面用力推车。下雨天路滑更是没办法,随便走几步就让裤腿沾满泥,一不小心摔倒更是惨。
过去交通不便,我们宋河的山核桃、手工挂面、粉丝、红豆腐、糍粑、葛粉、红薯粉、茶叶等等都很难运出去,自然都没有钱买需要的东西,日子苦的过不下去。原本我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后来因为家里穷,书也不想读了,只想早点离开大山走进城市谋生。初中毕业后我就放弃了学业只身去了大城市。
现在好了,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周围还架起了钢铁护栏,户户通公路直接修到家门口,出行可方便了。
现在这条路被称作“红岭”公路,很多城里人会开着越野车队来这里游玩,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喝农家水,购土特产,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财富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路好了,交通便利了,宋河人也走出了大山,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引领下找到了致富的路子。许多村民买上了电动三轮、小汽车、小货车,再也不用为道路难走,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都是国家的“户户通”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呀!要想富,先修路。可以说,是交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两条腿到两个轮子,再到四个轮子甚至更多轮子,真是得益于民生工程,山乡巨变呀!
我们县实施的是33项民生工程,有很多是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我们的穷根也拔掉了,贫困的帽子也摘掉了。我们县还要修飞机场和新的动车站,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口述:胡炎林 通讯员:李承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