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全球汽车“芯片荒”,中国目前还不能实现国产替代

一场波及全球汽车企业的芯片短缺危机正在进一步加剧。

2月21日,大众汽车集团表示,其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全球最大工厂目前有9.3万辆高尔夫车型订单正面临芯片持续短缺的挑战。自2020年底汽车用芯片短缺危机出现后,已有大众、福特、通用、奔驰、日产、本田、保时捷等车企纷纷表示面临芯片荒,其中部分企业因芯片供应紧张已经宣布短期减产计划。

在全球范围内,芯片短缺对汽车生产的影响还在扩大。日本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公司预测,芯片短缺将导致日本车企减产约50万辆,占到全球减产总量的1/3。研究机构IHS Markit预测,汽车芯片短缺可能导致第一季度全球减产近100万辆轻型车辆。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则认为,由于芯片短缺,汽车行业可能在2021年损失610亿美元。

中国作为全球新车产销量最大的市场,同样深受汽车芯片短缺困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中国汽车销量较2020年12月下降 15.9%,其中乘用车产量降幅高达18.1%。中汽协表示,1月汽车产量环比降幅较快,已经反映出汽车芯片供应不足影响到企业生产节奏。

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电子信息司约谈主要汽车芯片供应企业代表,建议汽车芯片供应企业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加大产能调配力度,提升流通环节效率,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努力缓解汽车芯片供应紧张问题。

“目前已经出现全球性的汽车芯片短缺,今年上半年短缺情况会持续存在,至少要从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才能得到缓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当前技术水平来看,汽车芯片的国产替代可能要等到三至五年以后,还需要持续地研发更新。”

“芯片荒”雪上加霜

早在2020年下半年,疫情带来的全球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已初现端倪。最近半年,在车市复苏、工厂转产、自然灾害等因素叠加作用下,汽车芯片开始出现严重供不应求,使车企面临的“芯片荒”雪上加霜。

按照目前芯片在汽车中的应用,汽车芯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负责算力,如自动驾驶系统以及发动机、底盘和车身控制等;第二类负责功率转换,如电源和接口等;第三类是传感器,如汽车雷达、气囊、胎压检测等。在这一轮芯片危机中,短缺芯片主要集中在电子稳定程序和电子控制系统等中高端芯片方面。在中国市场,一般10万元以上的车型,特别是中高端车型都会配备这两类芯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全球车市陷入低谷,车企也因此大幅削减了对汽车芯片的订单量,全球主要芯片供应商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的事件陆续发生,汽车芯片开始大幅减产。

同时,由于疫情期间人们对手机、iPad等消费电子设备的需求迅速增长,消费电子芯片的需求快速增加,部分汽车芯片的生产线转为生产消费电子芯片,进一步削减了汽车芯片的产能。

“对于芯片厂商而言,消费电子芯片的生产要求更低,利润更高。消费电子芯片的产能增加,意味着对汽车芯片的产能挤压。”许海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需求、生产要求、利润等多方面因素下,许多芯片厂商将汽车芯片生产线转化为了消费电子芯片生产线,这也是此后汽车芯片爆发短缺问题的原因之一”。

2020年下半年,全球汽车市场开始稳步复苏,尤其是中国车市快速复苏,迅速推动了芯片需求大幅增长。更重要的是,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的需求快于整车销量增速,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

“供需发生变化后,生产线需要再次转产。”许海东说,“从要求更高的汽车芯片转产为消费电子芯片,是容易的。但从要求更低的消费电子芯片转产为汽车芯片,不仅难度大,转产过渡时间也更长。”

在市场供需变化因素之外,2021年初的连续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则进一步加剧了芯片危机。

2月13日,日本福岛近海海域发生强震,全球车载芯片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位的日本瑞萨电子暂停了当地受影响工厂的生产线。2月16日,由于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暴风雪天气停电,导致三星电子、恩智浦和英飞凌等芯片巨头在奥斯汀市的当地工厂停工。通常情况下,芯片工厂特别是其核心设备光刻机需要全年无间断运转。而受暴风雪影响,目前得州电力供应紧张,处于分片区轮流供电状态,无法保证生产。

“8英寸晶圆短缺是汽车芯片产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全球晶圆紧缺,特别是8英寸晶圆紧缺,导致汽车芯片产量不足,受冲击较大的主要是芯片密集的中高端汽车。”

“芯片工厂的生产线有特殊性,即使复工也不意味着能立即恢复生产。”许海东表示,“由于芯片生产的精密度要求高,工厂在重启生产线之后需要对整个生产线的所有工艺环节、步骤进行温度、数据的重新调试,才能逐步恢复产能。”

车企与芯片供应商互相指责

由于芯片短缺,全球各地汽车制造商正在关闭装配线,一些车企对汽车芯片供应商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大众汽车集团表示,已经与博世、大陆进行讨论,因这两家芯片供应商无法解决当前芯片短缺问题以及供应无法满足大众需求,大众考虑提出索赔要求。

在德国,大众汽车将矛头指向了供应商,称其在去年4月,当时全球许多汽车生产因新冠大流行而暂停时,大众及时警告供应商,预计今年下半年需求将强劲复苏。一位大众高管表示,“我们一开始就沟通了我们的需求和预测,如果供应商不相信我们的数据,并参考他们自己的预测,应该立即通知我们,然而并没有。”

《中国新闻周刊》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方面获悉,早在去年12月份,芯片短缺已经给大众带来了生产影响。由于ESP无法生产,导致约1.5万辆汽车的减产。大众预计芯片问题的影响会在上半年延续,集团总部和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在尽可能进行资源调配,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克服困难。

面对车企的不满,芯片制造商则表示,长久以来,汽车业在市场疲软时迅速取消芯片订单,在市场复苏时又要求提升产能,这“一进一退”已经成为常态。对此,麦肯锡的合伙人Ondrej Burkacky表示:“汽车业已经习惯了整个供应链都围绕汽车的事实,不过它们似乎忽视了半导体制造商实际上确实有另一种选择。”

目前,全球车载芯片的前5大供应商是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这5家企业占据了全球汽车芯片约50%的市场份额。由于去年的疫情,全球车企普遍对去年的汽车销量预估不乐观,汽车芯片企业大幅削减了给芯片代工商的订单。

事实上,即使目前在全球汽车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半导体行业快速投产车规级芯片的意愿也并不强烈。由于车规级芯片利润率低、产能堆积现象明显,并不是芯片制造商愿意投资的前沿产品线。有供应商表示:“如果我们大量生产车规级芯片产品,一旦车企削减产能,芯片制造企业注定面临亏损。”

芯片供应商的担忧真实存在。在市场规模上,汽车产业每年在芯片上的花费约为400亿美元,约占全球芯片市场的十分之一。相比之下,苹果公司单在iPhone芯片上的花费就可能超过汽车产业全年的总和。只有像英飞凌和博世等以汽车业务作为主导的芯片供应商,才愿意去开设新厂用于汽车芯片。然而,尽管这两家公司都计划今年投产新的芯片厂,供应短缺很快缓解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加剧后,芯片价格也水涨船高。自2020年底至今,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联华电子等,以及瑞萨电子、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芯片制造商纷纷发布涨价函,价格平均上调10%至20%。同时,芯片制造商均延长了汽车芯片的发货周期,德州仪器已经将芯片供货周期延长至36周,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也已大幅延迟了汽车芯片发货周期。IHS Markit估计,交付一块车规级芯片所需的时间已经从原来的13周翻番至26周,这使得今年全球一季度100万辆轻型车面临“难产”风险。

“从短期来看,汽车芯片供应不足还没有快速解决办法。”许海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果新建或扩大汽车芯片的工厂产能,可能需要一至两年以上。从现有生产线转产是更快的解决方案,但考虑到利润率,目前许多芯片工厂仍然在主要生产消费电子类芯片,而这是问题的关键。”

国产替代加速

在这一轮芯片短缺危机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车产销量市场,暴露出长期以来汽车芯片对外依赖严重,“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凸显。危机之下,国内芯片制造商及车企已意识到自研芯片的重要性,亟须发展高精尖芯片技术。

根据iHS统计数据,目前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410亿美元,明年或将达650亿美元。但市场份额上,欧洲、美国和日本公司分别占据37%、30%和25%,中国公司仅为3%。此外,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的4.5%,国内汽车行业中车用芯片自研率仅占10%,而中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国内汽车芯片市场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

“芯片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得到解决。”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表示,中国汽车芯片短缺可能会持续长达10年之久。

加速补齐关键汽车芯片自主供给体系迫在眉睫。2020年9月,由科技部、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牵头,7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正着力补齐“卡脖子”短板,努力实现国内汽车芯片产业的自主安全可控和全面快速发展。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明确,将着力推动车控操作系统及计算平台、车规级芯片等自动驾驶技术和装备研制。

不少中国车企正在积极布局汽车芯片。国内唯一拥有车规级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科技企业地平线,近期完成的 C3 轮融资中就有众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身影,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长江汽车电子、东风资产等。同时,比亚迪、华为也开始发力汽车用芯片,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也纷纷宣布,将全面推进整车芯片的国产化工作。

“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实现汽车芯片的国产替代。”许海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相比之下,汽车芯片的精度要求没有手机芯片那么高。现在全行业都在努力做芯片研发工作,但要完全实现替代进口,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

《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第7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责任编辑:王海珠】

住建部部长倪虹:四维发力,擘画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11月21日,安徽芜湖——在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掷地有声地指出:“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必须从规划、资金、运营、治理四方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路径,以‘绣花功夫’激活城市存量价值。”这场由住建部主导的全国性会议,为“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行动定下基调,释放出以存量变革引领增量突破的强烈信号。规划引领:从“体

益阳市多措并举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锚定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统筹抓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移动污染源和扬尘污染防治、黑臭水体和畜禽粪污治理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方面,益阳市通过引进新型农机、推广秸秆还田和综

广东茂名“农文旅体+”激活县域经济

荔枝林变身体育赛场,废弃矿坑成网红民宿,罗非鱼游上文旅餐桌,茂名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融合革命唤醒县域经济新动能。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在万亩荔枝林边开打。全省21支“村BA”冠军队在此上演巅峰对决,吸引数万游客驻足观看。赛场外,荔枝冰淇淋、罗非鱼烧烤等特色小吃供不应求,柏桥服务区开业首月吸引超143万人次游客,形成“高速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吉林黑土地崛起“绿色粮仓”,亩均增收500元的生态密码

秸秆覆盖的土地宛若一层厚被,稻蟹共生的水田里鱼儿游动,这些绿色生产场景正成为吉林粮食增产的新奥秘。今年秋收时节,吉林省产粮区的农民们迎来了一场丰收。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里,玉米收割机在覆盖着秸秆的土地上穿梭。种粮大户杨青魁抓起一把黑土用力一攥,土壤松软油润:“有了这层‘秸秆被’,土壤能多蓄水40毫米,相当于额外下了一场透雨。”吉林保护性耕作面

河北省启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发布河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和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力促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并签署京津冀共建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议。为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

“小巨人”企业激增至1.76万家!我国中小企业总量突破6000万,创新能力跃居全球前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4日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不足4万家猛增至14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从5000余家突破至1.76万家,中小企业总量超6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链支撑作用凸显“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超350%,“小巨人”企业增幅达252%。超六成“小巨

「农垦享购」亮相第22届农产品交易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助力健康中国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2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津举办。农垦享购作为聚焦银发群体的营养滋补品团购超市受邀,在中国农垦展区系统展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展会期间,农垦享购展位备受全国农产品采购商的关注,所展现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黑龙江“十五五”规划蓝图揭晓:锚定“五转变一迈进”战略 部署十二项振兴任务

擘画未来五年高质量振兴发展路径。作为黑龙江重振雄风关键期的战略指引,该《建议》以“五转变一迈进”为核心战略框架,系统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行动纲领。《建议》创新提出“五个转变”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产业层级

邵东药膳香溢廉桥:以膳为媒 共探中医药产业新未来

一批遵循古法、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药膳,还有融合现代创意、契合多元口味的新式养生佳肴供嘉宾、现场观众参观品鉴。玉竹三丝、玉竹黄精坛香肉、玉竹西芹炒虾仁,一道道廉桥玉竹为食材的膳食色香味俱全

福建低空经济:山海联动创新局 产业融合绘新篇

以“应用需求牵引、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共赢”为核心理念,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据福建省发改委最新数据,全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已集聚企业703家,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5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千亿大关。政策先行筑牢发展根基福建在全国率先构建“1+N”政策体系,以《福建省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为统领,福州、厦门、漳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全免进入倒计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护航下狂飙十余年后,即将迎来首个重大的财税政策转折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明确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目前的全部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

标准化引领新产业,四方面发力助推新型工业化

标准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石,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话语权。在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工信部明确了强化标准引领的四大发力点。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标准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表示。未来工信部将紧密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重点从四个方面主动发力,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基础性

全球产业革命激荡中的中国破局之道

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全球化深刻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的历史性关口,世界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立足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系统剖析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内核,揭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转型挑战,重点阐述中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重构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破局路径。一、全球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与战略博弈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启幕:共筑蓝色经济新未来

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本届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海洋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及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海洋治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新路径。高层领导致辞 共绘海洋发展蓝图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以及联合国粮食

硬制造、软服务双轮驱动!天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动能

以创新为翼、以融合为舵,孕育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与新路径,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据天津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分别达21.8%和14.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中试平台激活创新链,科技成果加速“变现”在天津滨海新区,中石

全球首发潮涌!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引爆行业新风向

461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低空经济、AI医疗成焦点。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进博会以“开放、创新、合作”为主题,汇聚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4108家境外企业集中展示461项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历史新

醴陵双骄登榜全国百强 陶瓷花炮铸就产业金名片

近年来,醴陵通过瓷博会、花炮博览会等国际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捡瓷器玩烟花"文旅场景,推动"陶瓷+烟花+文旅"深度融合。两大传统产业不仅成为城市核心名片,更通过产业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大科技助力小茶果 攸县油茶香飘世界

10月26日,在油茶林最动人的丰收时节,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在攸县拉开盛大序幕,全国136户企业齐聚一堂,现场签约总金额达3.51亿元,攸县红土地孕育了800余年的“小油果”,在科技的助力下,正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开幕式现场“全国每10株油苗就有7株产自攸县。”现在的攸县油茶苗凭借其果皮薄、果实大、出籽率高的特点牢牢占据全国市场的70%。攸县税务局成立专项

上海试点“标地营造”土地开发新模式,复兴岛大吴淞率先启动

黄浦江畔,一场关于土地开发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海悄然展开,而复兴岛将成为这场变革的首要试验田。记者近日从“上海标地营造专家咨询会”上获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率先推出了土地储备改革创新机制——“标地营造”,将在试点片区探索系统构建动态匹配、跨周期平衡、持续增值的城市建设运营新模式。这一改革将彻底改变以往局限于“通、平”要求的土地交付标准,转向更注重规划引领、空

德州市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3年培育300家规上标杆企业

营业收入、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指标,成为德州市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的导航图。近日,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同时创新建立“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重点培育库”。根据这一计划,德州将在三年内推动至少3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质量领先、效益突出的规上标杆企业。该计划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将入库企业科学划分为“启航期”“成长期”“跃升期”三个梯队,通过线上培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