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 乡村旅游好光景

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品牌示范效应逐渐显现——

乡村旅游好光景(一线调查·乡村振兴 关键在人)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消费热点,有力带动了各地村民致富增收。一方面,乡村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乡村吸引力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各类乡村旅游品牌不断涌现,一幅幅火热生动的乡村旅游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用好绿色资源,带动致富增收

春日午后,在贵州遵义永安镇田坝村,远处松林茶园星罗棋布,翠绿嫩芽抽立叶尖,游客身背篓筐体验采茶。

孙德礼是当地茶产业带头人,自小长在田坝村,虽然70岁了,身体仍然硬朗。无论多忙,他每天都要泡上一壶茶,看嫩芽徐徐舒展,如水中芭蕾,上下翻飞。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对于人才与乡村旅游的关系,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李天翼认为:“乡村人才是乡村文化载体,民间技艺、习俗活动、饮食文化等传承人,传递着乡愁与文化底蕴;乡村人才是引领乡村前进的重要力量,一批批懂市场、善经营的人才,不断发挥着示范作用。”

孙德礼种茶,在当地广为人知。曾经的田坝缺水干旱,孙德礼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一步步成为林业大户。担任乡长后,他带领大家,想办法盘活当地自然资源。

孙德礼挖了山土,带到贵阳去做化验,结果显示土壤呈酸性,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适宜种茶,但推广起来,难度不小。“饭都吃不饱,还种茶?”一些村民不理解,孙德礼就挨个走访,耐心做工作,“乡亲们不富裕,还不是缺钱?钱从哪来?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

说干就干,孙德礼辞去乡长,将承包的荒山种上茶,一心扑在种茶上。待到采摘后,他带着茶叶再赴贵阳,一检测,果然富含锌、硒,这便是凤冈锌硒茶。

“大伙儿只管种,销售我来托底。”货不翻山不赚钱,孙德礼决意拉到省外卖,结果价格翻几番。孙德礼顺势成立了公司,以“公司+合作社+社员”模式,将种茶发展成产业,惠及更多老百姓。如今,整个田坝有近3万亩茶园,茶叶加工场已达74家。

同样情景,在云南曲靖师宗县五龙乡也在上演。路稠、板江、腊门、江龙、牛尾……五河交汇之地,便是五龙乡。层层叠水的瀑布,明亮翠绿的湖泊,百果争香的园林……依山傍水的五龙,如今风光无限。

近年来,五龙乡大力发展刺绣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扶贫示范乡。“大家在一起,同祝样样好……”伴着踩踏织布机和缝纫机的嗡嗡声,一曲民歌小调飞扬在乡里的刺绣工作室,五龙乡水寨村村民余晶凤,正带领大家飞针走线。一幅幅刺绣在五彩丝线、绒线、金线的相互交织下,成为特色旅游产品。

50多岁的余晶凤是当地刺绣产业带头人。“乡里,大伙都擅长刺绣,衣服都是自己做。”余晶凤指着身上的绣片说,“服饰以绿蓝为底,代表的便是五龙的山山水水”。

余晶凤告诉记者,工作室如今有绣娘90多名,有些是固定上班的专业工,也有务农闲暇时计件工作的村民。

助推地方经济,传承历史文化

“游客大老远过来,为的就是看不一样的文化,产品只有做出文化味,才能吸引更多人来。”余晶凤思路清晰。

乡村旅游火了,绣品更受青睐。“有了互联网和快递后,产品更好卖。”余晶凤说,服饰、织锦、流苏小包、桌布……订单和产品不断增多。如今,工作室每年销售刺绣服饰多达上万件。

在工作室,余晶凤还分隔出作业区、产品展示区和体验区,“要增加更多刺绣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到更多乐趣。”余晶凤说。

远隔千里的甘肃天水麦积区,因为融入了文化元素,旅游生意也越做越火。

走进一间陶瓷作坊,女工的刻刀划过陶胎,沙沙作响。“她们在给陶胎‘美容’呢!”天水汉唐麦积山艺术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天平说,陶胎出模,略有瑕疵,或是合缝不平,或是纹饰不显,得经过一番打磨才能入炉烧制。

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2014年作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项目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依托麦积山石窟旅游资源,当地乡村游得到快速发展,陶瓷制品成了特色旅游产品。

李天翼认为,中西部地区曾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但因乡村类型多、自然风光独特、地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在助推地方经济、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大作用。

生长于斯的方天平本行是土木工程,转型做文化产业,对他来说着实不易,光陶土就试了一年多。“不知道烧陶的土还分酸碱。”他四处找土不断调配,偏酸性了粘模具,偏碱性了一烧就裂。“还有做模具,要精雕细琢,一点都不能着急。”方天平说。

第一批产品出炉,已是4年后。当窑炉开启、陶胎器身挺拔,方天平乐得合不拢嘴。可高兴没两天,又愁上眉头:卖给谁?方天平说,看的人都说好,就是没人买。“不能砸手里呀!”方天平雇一辆大卡车,进京展览。“惊艳全场,一售而空。做好文化宣传,不愁没有销路。”方天平说。

延伸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

如今,凡有展览,方天平就参加。方天平说:“多跑多看,对旅游文创才有新认识。”

方天平的陶器观众喜欢,百看不厌,想买却嫌大。方天平转念一想,得做出适合普通游客购买的产品。方天平决定再转型,找专家请师傅,着手制作微缩版产品。

公司随即开发了高30厘米左右的产品,大受欢迎,销量走高,用工也增加了。“工人大都是附近村民。”方天平说,最多时用工50多人。

孙德礼也考虑转型。“卖茶也要卖风景,搞茶旅一体!”伴随茶叶规模扩大,当地逐渐形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特色景区。

随后几年,孙德礼建起了民宿,还带动许多老百姓也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据统计,田坝村今年一季度共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23万元。

因为爱茶,孙德礼的儿子孙亮民也学成返乡,子承父业做茶产业。“得一代一代干下去。”孙亮民接连创新,先后推出采茶、制茶、识茶、学茶等板块,新增研学内容,让茶旅一体化更立体。

从过去的穷乡僻壤到现在旅游特色小镇,家乡变化让余晶凤赞不绝口。“叠水瀑布、五洛湖、百果园、刺绣、糯米饭……让客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专业人士分析,乡村旅游链条长,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吸纳就业人数多,进入门槛低,收入可观;同时,也是污染较少的行业,有助于山水林田湖的保护。“另外,乡村文化蕴含社会治理要素,尤其体现在乡风文明构建等方面,用好这些智慧,就能助力乡村振兴。”李天翼说。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苏 滨 李茂颖 王锦涛

【责任编辑:欧阳雪】

住建部部长倪虹:四维发力,擘画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11月21日,安徽芜湖——在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掷地有声地指出:“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必须从规划、资金、运营、治理四方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路径,以‘绣花功夫’激活城市存量价值。”这场由住建部主导的全国性会议,为“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行动定下基调,释放出以存量变革引领增量突破的强烈信号。规划引领:从“体

益阳市多措并举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锚定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统筹抓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移动污染源和扬尘污染防治、黑臭水体和畜禽粪污治理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方面,益阳市通过引进新型农机、推广秸秆还田和综

广东茂名“农文旅体+”激活县域经济

荔枝林变身体育赛场,废弃矿坑成网红民宿,罗非鱼游上文旅餐桌,茂名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融合革命唤醒县域经济新动能。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在万亩荔枝林边开打。全省21支“村BA”冠军队在此上演巅峰对决,吸引数万游客驻足观看。赛场外,荔枝冰淇淋、罗非鱼烧烤等特色小吃供不应求,柏桥服务区开业首月吸引超143万人次游客,形成“高速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吉林黑土地崛起“绿色粮仓”,亩均增收500元的生态密码

秸秆覆盖的土地宛若一层厚被,稻蟹共生的水田里鱼儿游动,这些绿色生产场景正成为吉林粮食增产的新奥秘。今年秋收时节,吉林省产粮区的农民们迎来了一场丰收。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里,玉米收割机在覆盖着秸秆的土地上穿梭。种粮大户杨青魁抓起一把黑土用力一攥,土壤松软油润:“有了这层‘秸秆被’,土壤能多蓄水40毫米,相当于额外下了一场透雨。”吉林保护性耕作面

河北省启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发布河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和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力促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并签署京津冀共建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议。为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

“小巨人”企业激增至1.76万家!我国中小企业总量突破6000万,创新能力跃居全球前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4日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不足4万家猛增至14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从5000余家突破至1.76万家,中小企业总量超6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链支撑作用凸显“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超350%,“小巨人”企业增幅达252%。超六成“小巨

「农垦享购」亮相第22届农产品交易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助力健康中国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2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津举办。农垦享购作为聚焦银发群体的营养滋补品团购超市受邀,在中国农垦展区系统展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展会期间,农垦享购展位备受全国农产品采购商的关注,所展现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黑龙江“十五五”规划蓝图揭晓:锚定“五转变一迈进”战略 部署十二项振兴任务

擘画未来五年高质量振兴发展路径。作为黑龙江重振雄风关键期的战略指引,该《建议》以“五转变一迈进”为核心战略框架,系统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行动纲领。《建议》创新提出“五个转变”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产业层级

邵东药膳香溢廉桥:以膳为媒 共探中医药产业新未来

一批遵循古法、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药膳,还有融合现代创意、契合多元口味的新式养生佳肴供嘉宾、现场观众参观品鉴。玉竹三丝、玉竹黄精坛香肉、玉竹西芹炒虾仁,一道道廉桥玉竹为食材的膳食色香味俱全

福建低空经济:山海联动创新局 产业融合绘新篇

以“应用需求牵引、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共赢”为核心理念,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据福建省发改委最新数据,全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已集聚企业703家,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5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千亿大关。政策先行筑牢发展根基福建在全国率先构建“1+N”政策体系,以《福建省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为统领,福州、厦门、漳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全免进入倒计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护航下狂飙十余年后,即将迎来首个重大的财税政策转折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明确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目前的全部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

标准化引领新产业,四方面发力助推新型工业化

标准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石,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话语权。在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工信部明确了强化标准引领的四大发力点。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标准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表示。未来工信部将紧密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重点从四个方面主动发力,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基础性

全球产业革命激荡中的中国破局之道

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全球化深刻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的历史性关口,世界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立足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系统剖析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内核,揭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转型挑战,重点阐述中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重构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破局路径。一、全球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与战略博弈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启幕:共筑蓝色经济新未来

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本届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海洋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及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海洋治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新路径。高层领导致辞 共绘海洋发展蓝图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以及联合国粮食

硬制造、软服务双轮驱动!天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动能

以创新为翼、以融合为舵,孕育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与新路径,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据天津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分别达21.8%和14.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中试平台激活创新链,科技成果加速“变现”在天津滨海新区,中石

全球首发潮涌!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引爆行业新风向

461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低空经济、AI医疗成焦点。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进博会以“开放、创新、合作”为主题,汇聚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4108家境外企业集中展示461项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历史新

醴陵双骄登榜全国百强 陶瓷花炮铸就产业金名片

近年来,醴陵通过瓷博会、花炮博览会等国际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捡瓷器玩烟花"文旅场景,推动"陶瓷+烟花+文旅"深度融合。两大传统产业不仅成为城市核心名片,更通过产业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大科技助力小茶果 攸县油茶香飘世界

10月26日,在油茶林最动人的丰收时节,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在攸县拉开盛大序幕,全国136户企业齐聚一堂,现场签约总金额达3.51亿元,攸县红土地孕育了800余年的“小油果”,在科技的助力下,正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开幕式现场“全国每10株油苗就有7株产自攸县。”现在的攸县油茶苗凭借其果皮薄、果实大、出籽率高的特点牢牢占据全国市场的70%。攸县税务局成立专项

上海试点“标地营造”土地开发新模式,复兴岛大吴淞率先启动

黄浦江畔,一场关于土地开发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海悄然展开,而复兴岛将成为这场变革的首要试验田。记者近日从“上海标地营造专家咨询会”上获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率先推出了土地储备改革创新机制——“标地营造”,将在试点片区探索系统构建动态匹配、跨周期平衡、持续增值的城市建设运营新模式。这一改革将彻底改变以往局限于“通、平”要求的土地交付标准,转向更注重规划引领、空

德州市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3年培育300家规上标杆企业

营业收入、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指标,成为德州市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的导航图。近日,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同时创新建立“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重点培育库”。根据这一计划,德州将在三年内推动至少3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质量领先、效益突出的规上标杆企业。该计划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将入库企业科学划分为“启航期”“成长期”“跃升期”三个梯队,通过线上培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