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5月22日海口讯(闫晓亮)5月21日,海南自贸港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海南鲷”品牌推介会在海南海口成功举行。本次推介会由海南省商务厅主办,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口海关、海南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协办。海南7家获得海南鲷认证的水产企业现场推介产品。海垦集团、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海航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餐饮企业及新闻媒体代表共150人参加。


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程瑗指出,2020年海南省水产品出口总量16.8万吨,31.6亿元,罗非鱼出口量14.5万吨,出口额达22.5亿元。近年来,罗非鱼的出口面临贸易摩擦、汇率变化和航运成本增加等带来的挑战。海南罗非鱼90%以上出口,美国市场又占出口市场的50%以上。2019年5月,美国宣布对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累计加征25%关税,罗非鱼也在征收之列。2020年海南罗非鱼出口数量和金额都有所增长,但企业的利润却大幅下降。高度依赖出口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稳定,给海南产业和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海南有十几万与罗非鱼产业相关的渔农和加工工人,产业出现风险将直接关系到这些农民兄弟的就业和生计。
海南罗非鱼内销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没有品牌,二是没有渠道。品牌方面,“罗非”的名字不讨国内消费者的喜,最初在引进这条鱼时取名为“罗非”,只考虑了它的引种来源,没有考虑到它日后作为商品的市场推广需要。渠道方面,海南罗非鱼出口企业专注于养殖和加工,境外销售渠道多是进口商在经营,转到内销市场后没有渠道经营能力,内销转型对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情况,一是给海南罗非鱼起一个新名字,就是“海南鲷”,海南有鱼,其名为鲷。2020年我们支持建立了“海南鲷”团体标准和认证体系,只有与出口欧美市场的在同样的池塘饲养、在相同车间加工厂、达到相同质量安全水平的罗非鱼产品才能认证为“海南鲷”,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是“海南鲷”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1年5月,省内已有7家出口企业产品获得海南鲷认证。二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帮助“海南鲷”积极对接国内市场。今年3月首场“海南鲷”发布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商务部外贸司、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司等部委领导、相关媒体和商业渠道代表等150余人参加;4月又陆续在昆明、重庆和昆明举办了三场推介会。已举办的四场推介会共有600余人参加,26家次媒体予以报道,30个商协会、99家餐饮企业、66家电商和商超企业参加;3家“海南鲷”生产企业共与省外4家餐饮连锁企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署采购意向协议7000万元。接下来我们还将在三亚举办推介会,将适合国内消费习惯的“海南鲷”产品尽快推向岛内市场。三是联合保险、银行等机构,“政银保”合作制定出台专项的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稳就业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我们对“海南鲷”内销市场的拓展非常有信心,是因为它有三个最大的优点,这些优点决定了它未来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一“海南鲷”主要是沙塘养殖,良好的水质使它的土腥味不明显,二“海南鲷”没有肌间刺,适合小朋友和老人食用,三是它具有与欧洲、美国市场相同的质量安全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要求。

海南勤富集团董事长周勤富(右)

据了解,海南是一个四面环海的热带岛屿,岛内气候温暖。海南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光秀丽,水质优良,具有地理和气候的双重优势,因而博得生态岛、健康岛的美誉。海南省年平均温度22.5-25.6度,四季如春,环境优雅,具有发展养殖“海南鲷”独一不二的优良环境。
一、产品出口历年位居全国第二
海南省是全国唯一能够全年养殖“海南鲷”的省份。目前,海南省年可提供的海南鲷加工原料35万吨。去年,海南鲷产品出口14.5万吨,出口值22.5亿元。产品畅销50多个国家各地区以及国内一线城市,“海南鲷”出口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80%以上。出口排名在全国沿海省区位居第二,是海南省历年来地产品出口的第一大产品。
二、养殖生产实行三级监管
海南省水库资源众多,目前,尚有可开发精养水面50多万亩,海南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空间潜力还很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和水库网箱养殖相结合。养殖饲料全部由专业饲料厂提供。
“海南鲷”从养殖到加工,实行全产业链监管和可追溯制度。养殖基地基本健全可追溯体系。多年来,海南省政府十分重视“海南鲷”养殖的质量安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各市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三级监管”措施,对全省“海南鲷”养殖基地进行例行监测、产地抽样和种苗抽样,创建了一批无公害水产养殖健康基地。农业农村部每年对“海南鲷”养殖基地监督抽查,养殖质量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合格率达99%以上。
三、“海南鲷”各项标准完善,技术要求严格
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海南鲷”的品质、营养和安全卫生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使“海南鲷”产品能够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生产的罗非鱼产品有所区别,海南水产加工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已经制定完善《海南鲷产品加工技术规范》,《海南鲷养殖技术规范》等团体标准,包括鱼苗种系的认证,养殖管理的认证和运销流程的认证以及产品加工生产规范认证。其“海南鲷”加工厂选址、人员培训、厂房车间、供、排水设施、消毒等技术规范均严格按照国标GB14881-2013相关规定执行,以确保海南鲷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去年,在省商务厅的指导下,海南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严格按照国家认证技术规范和要求,进一步完善“海南鲷”各项标准,并向国家认证认监委申请,“海南鲷”顺利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
四、加工设备先进,内外销产品实行“三同”
全省目前“海南鲷”专业加工厂13家,日加工生产能力达1500吨。所有的“海南鲷”加工企业全部通过HACCP认证,欧盟认证等相关国际认证标准,加工厂全部配备急速超低温冷冻及真空包装设备,所有工艺采用现代化作业流程,产品品质符合国际标准。产品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国内一线城市,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海南鲷”产品实行内销外销同线同质同标的“三同”标准,保证内销产品与出口产品同一个品质,既安全又营养,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评价。
五、“海南鲷”产品丰富,备受市场青睐
目前,“海南鲷”加工产品近百种,主要代表品种有:
(一)整尾条冻。即去鳞及去内脏后将整尾冷冻的鱼。
(二)鱼片。即将鱼的两边鱼肉切下,成为鱼片状。海南主要是以冷冻鱼片为主,鱼片经液态氮作急速超低温冷冻,并作真空包装,以确保鱼品的品质与卫生。高品质的鱼片,可以直接作为生鱼片食用。
(三)调味鱼。代表品种有酸菜鲷鱼片、孜然鲷鱼排、新奥尔良鲷鱼片、冬荫功鲷鱼片、松鼠鱼、剁椒鱼排等等……
由于“海南鲷”产品具有高蛋白、无骨无刺、营养丰富等特点,特别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20年尽管全球经济遭受新冠病毒影响,同时“海南鲷”产品出口还面临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关税增加,出口门槛提高,但“海南鲷”产品出口仍然逆势增长。全省去年“海南鲷”产品出口量和出口值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6%和7.14%。


推介会现场邀请了海垦集团、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海航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餐饮企业代表等品鉴以海南鲷作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如酸菜鱼、糟粕醋红鱼、小酥鱼,并针对海南鲷产品对接岛内市场提出意见和建议。品鉴单位指出,海南鲷产品肉质鲜嫩、鱼刺较少,适合老年人及小孩食用,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走进自贸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