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 6月26日房县讯 (屈伟林 通讯员张继耀 胡先锋)房县西关印象,肇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全长1680米。现存建筑大多属于明清风格,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从西向东依次分为小西关、中西关、下西关,处于“武当山-房县-神农架”三点一线旅游发展核心区,曾是一条贯通鄂豫川陕的古盐道,繁华热闹的古商埠,富绅巨贾云集,名人雅士辈出。

我们来到西关街的刹那间,一种辉煌与壮丽扑面而来,一大片中国古典建筑,雕塑般呈现在眼前,让你目不暇接,你不知那是建筑之美还是雕塑之美。当一种审美情感匾仄而来时,由内心“哗然”而出的全是超越预期的惊诧和喜悦:天哪,这就是房州西关街?
镂刻着千年古典艺术的百戏楼,你仿佛能听到房州人人会唱的《诗经》之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正从戏台上传出;旋转身,你突然发现自己就置身在“鹿鸣广场”,你会情不自禁诵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三苹”。广场周边,种上了《诗经》中的各种植物:皤蒿、荇菜、芦茅、芩。这个“中国诗经文化之乡”在复建西关街时,把对诗经文化的传承、弘扬置放在整个建筑的大格局中,房县人的这种文明坚守,令人感慨不已。
穿越1500余米长的西关街,你亦步亦趋地往前走,不一会儿就迷失在了一座汉唐建筑的迷宫,各种零售工坊、丝弦古琴弹唱、二层三层的雕花木窗、一街的木板铺面、青石板铺路、粉墙黛瓦、高墙深院……街两旁一溪清水潺潺流动,据说说,这叫“银线穿珠”,一溪淸水串起千年老街的魂魄。

各种美食小吃店铺:老街黄酒坊、臊子面、郧阳三合汤、宫廷卷卷、关中粘糕、凉皮肉夹馍、桂花乌梅汁、铁板鸭肠、烤面筋、一根面……当你大叫一声“北京‘东来顺’、‘老舍茶馆’也来西关街开店啦?”你的大惊小怪,不是《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也胜似“刘姥姥进大观园”了!正是早餐之际,人们坐在热干面、米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店享受着飘香的美味。
在西关老街,一座雄浑的建筑,沉稳厚重地挡在老街正中,有千军万马难逾之势;又如一白发千丈的老翁,盘坐在那里向你讲述老街千年的故事,千年的坚守。这便是西关老街地标性建筑之一——土城门。老西关自古便是通往川陕的必由之路,四川大宁厂的盐和神农架的山珍土产也都由此进入,再一路向东,直抵汉口,历史上被誉为“川陕锁钥”。今日重建,既是房县千年文化传承的一大盛事,又是对数百年西关历史记忆的更大尊重。
西关老街按照“修旧、饰旧、保旧”的原则,融入文化、历史、商业、旅游等诸多元素,西关印象以“诗经文化”、“黄酒文化”、“忠孝文化”和“茶马文化”等房县特色文化为地标,围绕着“城市会客厅”和“全域旅游集散地”两个核心布局打造,规划有包括“诗韵九雅、房陵十八馆、五大文化广场、十大文化驿站、常态演艺”等内容,打造一条业态丰富多彩、旅游体验深刻、商业生机勃勃的全国棚改创新示范区“西关印象”。

据了解,自西关印象2020年9月27日开街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00万,线上主题宣传超1000万。2021年五一小长假,西关印象累计接待游客量超过40万。

目前项目建设已吸纳周边群众5000多人就近就业,景区安保、保洁招工先使用贫困劳动力,带动50多户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促进了商贸物流、旅游交通、农产品等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增加税收近亿元。同时,西关印象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以及节日节庆活动,赋予老街灵魂,成为吸引客流的关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