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9月18日齐齐哈尔讯(魏伯勤 通讯员 杨杨 鄂洪波)初秋的达乡,到处翻滚着金色的麦浪。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土房子村一块稻田里,900亩水稻随风摇曳,拔节孕穗,一只只螃蟹趴在岸边吐着泡泡,或左右横行寻找着食物……稻农董国斌一直在稻田里忙碌着。

看到每天收获满满的螃蟹,董国彬脸上乐开了花,六月初他在自家的900亩稻田里放了近2000斤的蟹苗,经过三个月的自然生长,每只螃蟹基本都长到了一两以上,九月初就开始收获销售,“看长势,咱家‘稻田蟹’中秋节前夕就能大量上市了。”董国彬正在自家的稻田地头与村支部书记刘志武乐呵呵地交谈。

说起稻田蟹种养殖,多年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董国斌颇为踌躇,眼见水稻收益降低,为了增加收入,董国斌积极与外地稻农沟通交流,今年下定决心进行了试养,投入3万余元购入蟹苗,并安装防护围栏。眼下到了收获的季节,自家每天能收40斤左右的螃蟹,每天能卖1000元左右,这900亩地内的“稻田蟹”预计可以增加收入13万元。

达呼店镇土房子村稻农 董国斌说:“我今年试验一下,看着还行还挺好。我寻思光种稻子挣不了多少钱,养螃蟹可以一块地两个收入,我寻思明年多养点,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想办法多收入点。”
董国彬养殖稻田蟹为土房子村农业发展提供了思路,连续两年的内涝让土房子村“两委”看到农业发展的瓶颈,听说董国彬养螃蟹挣了钱,村“两委”大力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全方位为其提供帮助。此外,村里受稻田蟹的启发,积极鼓励村民广开思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
达呼店镇土房子村党支部书记 刘志武说:“今年我村稻农董国彬养了一些螃蟹,在900亩稻田地放养,我们打开了思路,我村未来的发展思路不能是单一种植,养螃蟹也是一条增收的途径。下一步,要按照梅里斯区委、区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把土房子村将由原来的玉米、黄豆、水稻种植向高精端品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让老百姓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