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9月27日海南三亚讯(闫晓亮)今天,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观摩交流会在三亚市天涯区西瓜、芒果片区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召开。来自全省建筑行业约70名代表通过现场观摩的方式,全方位了解了中铁建设集团自主研发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式IRF体系的施工流程和对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西瓜、芒果片区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是三亚当地重要的民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将为区域发展建设1所幼儿园、1所小学,安置千余户居民,是中铁建设推行装配式IRF体系的示范项目,也是海南首个实现了竖向构件的全装配、全现浇的工程项目。

装配式IRF体系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中国铁建的重大专项,由中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该体系的研发与运用旨在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的革新。体系综合采用永久模板技术和钢筋成型安装技术,将模板和钢筋制作成一体化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整体吊装。该体系于2015年正式立项,2018年首期示范项目在北京通过验收。2019年,在天津葛沽镇进行第二期示范。2020年,该体系的海南特色产业园开始规划,2021年在三亚的示范项目开工建设。经过近6年的研发与实践,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成为海南省住建厅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推进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进行新技术推广的典型代表。
“吊装过程仅需要2名小工,配备2名校正调直工人和1名堆场挂钩人员,5人可在2天时间内完成传统现浇结构17位木工和18位钢筋工的工作量。”观摩现场,中铁建设的建设者向来宾介绍道。

应用该体系能够实现竖向构件全装配、全现浇,兼具装配式建造工艺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优势,且无需在现场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通过示范项目的实践证明,与现浇结构相比,运用该体系,现场施工作业人员需求量和劳动强度将大幅降低,钢筋损耗预计能降低3%,模板用量减少90%,建筑垃圾能减少近40%,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有益探索。
由于构件材料除强度高以外,还具有免振捣、自流平、制备简单等特点,为此构件墙面平整光滑,实现免抹灰效果,且其重量只有普通PC构件的1/4至1/3,能够大幅降低构件运输的费用,利于在行业内普遍推广使用。
为实现对IRF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随时调拨查看构件的质量状况和进度,提高施工管理的精度和效率,每一块构件均印有二维码,施工人员扫码即可联通全产业链智能建造平台,了解构件的相关信息。

为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海南省正积极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布局。中铁建设积极响应号召,依托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式IRF体系,于年初在临高县投资建设了年产10万立方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预计11月份正式投产,未来将成为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学、研”示范基地。

海南省住建厅副厅长刘联伟表示,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式IRF体系符合海南省自然环境特点,也具备了推广应用条件。目前省住建厅正在为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标准修改征集意见,主要方向是:一是推动使用新型竖向构件;二是采用“不出筋”等水平构件;三是推进装配式装修。海南省对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而且要求标准将会不断提升,下一步将会尽快推出全新的海南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中经广角”“走进自贸港”“海口市苏中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