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山西焦煤: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经联播讯 2021年,山西焦煤完成科技投入42.05亿元,26项技术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山西焦煤技术中心在全国两年一度的评价排名中,位列174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第99位,全国煤炭行业第一位——

近年,山西焦煤将科技兴企嵌入集团顶层设计,引领技术创新工作快速推进,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智能开采、矸石回填、“110”工法……多项行业首创、国内领先的煤炭绿色开采关键核心技术的相继攻破和成果转化,赋能山西焦煤高质量发展。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两年一度的评价结果显示,山西焦煤技术中心位列174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第99位,全国煤炭行业第一位,科技创新实力得到国家认可,被誉为稀缺炼焦煤绿色开采的行业领航者、精采细采的行业领军者,可谓实至名归。


矿山变“聪明”了

3月10日,阳和启蛰,柳动草绿,西山煤电马兰矿18507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金戈铁马更是井然布阵、挥臂拓金,一派盎然生机。该智能工作面较传统工作面效率提高近70%,单班作业人员由原来12人减至5人。

360截图20220301101457167.jpg



同一天,在汾西矿业金辛达煤业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曾在井下一线工作多年的调度员一键启动远在200米井下202工作面的智能采煤设备,专注地盯着大屏幕上的各项运行数据,脑海里不由得回想起曾经在这个平均仅有1.05米的薄煤层工作面屈膝弯腰采煤的场景,质朴的脸庞溢满笑容。

也在同一天,山煤国际霍尔辛赫煤业主井绞车房内,只有偌大的智能提升设备上下运转,只见绞车抓斗每58秒就从井底将25吨原煤提升到地面洗煤车间,洗出的精煤经空中皮带走廓进入智能装车系统,乘火车奔赴大江南北慷慨保供。“这矿洁净如机场!不仅不见煤还很少看见工作人员。”

智能化、精益化、高端化“三化”牵引助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炼焦煤企业。2020年4月新焦煤组建起,就锚定这一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推动井下生产数字化和高效协同智能矿区建设,智能综采技术推进迅速,成效凸显。然而,智能综掘仍是制约企业安全高效发展的瓶颈,处于攻坚阶段。

瓶颈,须集中火力攻击。

山西焦煤本着实用、管用、适用原则,将重大技术攻关方向瞄准矿山智能化建设,尤其是智能综掘关键技术的攻克,引进了高、中、低不同配置的智能化设备,创新建成了不同煤层领域、各种地质赋存的智能掘进工作面——

汾西矿业贺西矿等矿井使用快速掘进装备,实现了截割一次成巷,单月最高进尺625米;马兰矿创新使用大型盾构机开凿岩巷,配合自动导向定位系统、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等技术,创造了岩巷施工4241米的年度纪录。

2021年6月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矿井综合掘进机器人”项目在山西焦煤落地,为实现掘进智能化再次助力提速。

各类机警灵动的机器人替代人工上岗作业,将作业环境差、安全没有绝对保障岗位上的矿工逐步解放出来。矿井变“聪明”了,矿工劳动更体面了。

“我们也等于是白领啦,坐在地面集控室点击鼠标就能采煤。”贺西矿综采二队弓剑自信的笑容溢满智慧的双眸。

05.jpg



截至2021年底,山西焦煤建成投用了32个智能综采工作面、35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和366个无人值守场景,5座矿井的综采工作面已全部实现智能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作业人员锐减半数之多。

如今,山西焦煤的智能化已应用于煤炭采、洗、配、销各环节,华晋焦煤沙曲选煤厂研发应用的“重介分选智能化研究与示范应用”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总精煤回收率提高0.6%以上,创造效益6000万元/年。


煤炭变“绿”了

“离层充填的吨煤成本为48.9元/吨,还不到其它充填方式成本的1/3。”西山煤电屯兰矿副总工程师王艾军充满自信地介绍着该矿22301工作面创新采用粉煤灰关键层充填技术的收效。

屯兰矿是山西焦煤古交循环经济园区的主力矿井,与同在该园区的西山煤电古交电厂毗邻,古交电厂是全国最大的坑口电厂,每年产生约150万吨发电固废粉煤灰。

04.jpg



眼看一车车倒进山谷的粉煤灰,经过反复现场勘察、研究调试,2020年10月,屯兰矿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应用“离层注浆充填开采”关键技术,将粉煤灰与矿井水混合配比成浆液,充填到地面与煤层之间的离层空隙中,凝固后不仅可有效防止地表塌陷,解决了煤矿“三下”煤的安全开采难题,屯兰矿还能延长开采年限12年以上。仅2021年,不仅多回采优质焦煤118万吨,还为古交电厂节省粉煤灰处置费2200余万元。

这只是山西焦煤能源绿色开采的一个缩影。

近年,针对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利用的“卡脖子”问题,山西焦煤集中火力各个击破,创新技术在所属矿井次第生花。

——西山煤电东曲矿反复论证、先行先试,成功建成了矸石回填系统,完美实现了产矸不见矸、矸石回井下的矿山良性生态循环,刷新了3项全国第一;山煤国际经坊煤业引进新技术将矸石制成了建筑用砖;西山煤电斜沟矿、霍州煤电庞庞塔矿矸石井下分选项目推进迅速,落成后每年每矿可处理矸石550余万吨。

——山西焦煤在21座矿井应用“三区联动立体式”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和工艺,将瓦斯发电变清洁能源,真正变害为宝、减排降碳。

——霍州煤电汾源煤业创新实施保水开采,目前已安全回采了3个工作面。

一揽子创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让黑色煤炭渐变“绿”色。


产品有“名”了

2021年12月,一册按产品属性和清洁高效利用指标等进行规范的、涵盖山西焦煤所有商品煤的《商品煤质量标准》在山西焦煤2022年订货会上揭开面纱。“山焦特强焦精1号、山焦中强肥焦2号……”该标准针对炼焦煤“秉性”对7大品种、40种细分规格进行标准化命名,开启了山西焦煤引领炼焦煤标准化命名的时代。

03.jpg



曾经,山西焦煤的产品是以矿井名称命名的。诸如屯兰煤、沙曲煤等,多是矿上挖出什么就卖什么,稀缺炼焦煤资源的价值效率效能和企业效益难以真正显现、释放,并因煤种多给用户使用造成困难。

山西焦煤的炼焦煤缘何被称为“世界瑰宝”?

怎样爱宝惜宝让不可再生稀缺瑰宝泽被整条产业链?

炼焦煤怎样配比效果最佳?成本更低、效益更大、管理更集约……

犹屈原“天问”般的炼焦煤之问,始终困扰着焦煤人,更激励焦煤人矢志不渝努力破题。

从统计数据中获悉,中国炼焦煤占世界炼焦煤查明储量的13%,而国内炼焦煤储量半数在山西,山西的炼焦煤储量半数在山西焦煤。

“对掠夺式开采的矿井一律严肃追责问责!”山西焦煤党委先知先觉、快速反应,迅疾在年初工作会上提出刚性要求。

“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作出部署。

加紧技术攻坚推进能源革命,刻不容缓——

“必须首先研究怎样配比标准煤、销售标准煤,让稀缺炼焦煤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用效能。”山西焦煤锚定突破口精准发力。

2021年7月,“炼焦煤智慧评价与高效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在山西焦煤挂牌,其研发平台日照智能炼焦煤配煤基地建成投用,标志着攻克该项技术进入了实质性研发突破、破茧成蝶关键时段。



山西省炼焦煤保护性开采与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稀缺炼焦煤保护性开采与清洁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一批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厚积薄发,研发成果不断应用推广。在山西焦煤所属28座矿井58个工作面创新应用“110”工法实施煤炭精采细采,截至2021年底,共采出压煤100万吨,价值近10亿元,成为山西省绿色低碳发展的优秀煤企代表。

“‘炼焦煤采洗配销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纳入了2022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范围。”山西焦煤技术中心主任杨彦群说,这使大家技术攻关的信心更足,深度挖掘山西焦煤炼焦煤的品质优势、快推“以客户为中心”和“采、洗、配、销”一体化营销模式的形成将指日可待。

如今,不仅山西焦煤的炼焦煤有了专属的名称,山西焦煤的品牌价值亦日臻提升,品牌影响力愈发播远。


管理变“精”了

“建立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整合技术研发资源,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一流的研发队伍,构建新技术研发推广运用科技创新体系……”2022年山西焦煤工作会上,对技术创新的部署字字铿锵。加之从制度保障到资金支持,从体系建设到体制创新,从平台建设到强化激励,一系列激发创新活力的真招实招加速落地,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科技创新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明确的研发方向和有的放矢的资金投入,引领科技创新步伐日益加快——

02.jpg



以安全、绿色、智能、低碳为牵引,以煤矿智能化、采洗配销一体化为主线,围绕“双碳”技术等六大方向,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研究。创新研发方向的进一步明晰,让创新资金投入更加放胆、更为精准。

2021年,山西焦煤完成科技投入42.05亿元,其中,研发经费28.69亿元。2022年研发投入将同比再增长20%。

“这是刚摸底整理出的2022年重点攻关的科研项目及资金投入预算明细,经山西焦煤领导统一审批后,统筹下达研发项目资金计划,指定各子公司技术中心根据侧重点不同分别进行技术攻关。”3月1日一早,杨彦群手持一沓表格对笔者说,山西焦煤规模大、层级多,体制机制特殊,只有通过集团引领、科学配置资源等精益化管理,才能集中人力财力将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各个击破,有效避免基层单位各自为阵重复投入开展研发的现象。

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机制和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规范和保障——

01.jpg



2021年10月,山西焦煤制订完善的研究开发项目和研发经费管理办法、科技揭榜制项目管理办法等技术创新制度、方法相继出台实施,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提供了规范、标准、保障和动力,新焦煤人汇聚创新力量开展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攻关的信心更足、热情更高涨。

建平台、砺队伍、重激励,创新春潮涌动——

山西焦煤先后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稀缺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与利用(行业)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8个,旨在通过搭建高端载体平台,聚焦优势科研资源,为培育一流科技人才提供“沃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1月21日,山西焦煤对2021年优秀奋斗者项目和优秀奋斗者进行隆重表彰,在被表彰的25个优秀奋斗者项目和586名优秀奋斗者中,约半数是科技创新方面的项目和个人,对技术创新个人的最高激励达30万元。“真没想到山西焦煤会对我们井下技术人员如此看重、如此重奖!”汾源煤业综放队队长孙华奇说。

产学研加强对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稳步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联合中国矿大等院校,借助“最强大脑”合力技术攻关。落地山西焦煤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矿井综合掘进机器人”研发项目正抓紧研发,将在马兰矿完成工程示范;一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技术研发项目正与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合力攻关。

“西汾柳矿区煤层气抽采技术集成与示范”“矿山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等国家重大科技研发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评价验收。2021年,山西焦煤共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6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6项;授权国家专利268项。

3月4日,山西焦煤与山西大学和大地控股签订合作协议,开启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的新篇章。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科技创新之树的长青,离不开持续培育创新土壤,打造良好创新环境。在多重创新机制保障下,在企业发展红利和创新奖励的激发下,山西焦煤处处涌动着技术创新春潮,企业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

信息来源:山西焦煤集团


【责任编辑:欧阳雪】

住建部部长倪虹:四维发力,擘画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11月21日,安徽芜湖——在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掷地有声地指出:“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必须从规划、资金、运营、治理四方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路径,以‘绣花功夫’激活城市存量价值。”这场由住建部主导的全国性会议,为“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行动定下基调,释放出以存量变革引领增量突破的强烈信号。规划引领:从“体

益阳市多措并举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锚定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统筹抓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移动污染源和扬尘污染防治、黑臭水体和畜禽粪污治理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方面,益阳市通过引进新型农机、推广秸秆还田和综

广东茂名“农文旅体+”激活县域经济

荔枝林变身体育赛场,废弃矿坑成网红民宿,罗非鱼游上文旅餐桌,茂名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融合革命唤醒县域经济新动能。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在万亩荔枝林边开打。全省21支“村BA”冠军队在此上演巅峰对决,吸引数万游客驻足观看。赛场外,荔枝冰淇淋、罗非鱼烧烤等特色小吃供不应求,柏桥服务区开业首月吸引超143万人次游客,形成“高速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吉林黑土地崛起“绿色粮仓”,亩均增收500元的生态密码

秸秆覆盖的土地宛若一层厚被,稻蟹共生的水田里鱼儿游动,这些绿色生产场景正成为吉林粮食增产的新奥秘。今年秋收时节,吉林省产粮区的农民们迎来了一场丰收。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里,玉米收割机在覆盖着秸秆的土地上穿梭。种粮大户杨青魁抓起一把黑土用力一攥,土壤松软油润:“有了这层‘秸秆被’,土壤能多蓄水40毫米,相当于额外下了一场透雨。”吉林保护性耕作面

河北省启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发布河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和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力促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并签署京津冀共建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议。为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

“小巨人”企业激增至1.76万家!我国中小企业总量突破6000万,创新能力跃居全球前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4日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不足4万家猛增至14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从5000余家突破至1.76万家,中小企业总量超6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链支撑作用凸显“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超350%,“小巨人”企业增幅达252%。超六成“小巨

「农垦享购」亮相第22届农产品交易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助力健康中国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2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津举办。农垦享购作为聚焦银发群体的营养滋补品团购超市受邀,在中国农垦展区系统展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展会期间,农垦享购展位备受全国农产品采购商的关注,所展现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黑龙江“十五五”规划蓝图揭晓:锚定“五转变一迈进”战略 部署十二项振兴任务

擘画未来五年高质量振兴发展路径。作为黑龙江重振雄风关键期的战略指引,该《建议》以“五转变一迈进”为核心战略框架,系统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行动纲领。《建议》创新提出“五个转变”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产业层级

邵东药膳香溢廉桥:以膳为媒 共探中医药产业新未来

一批遵循古法、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药膳,还有融合现代创意、契合多元口味的新式养生佳肴供嘉宾、现场观众参观品鉴。玉竹三丝、玉竹黄精坛香肉、玉竹西芹炒虾仁,一道道廉桥玉竹为食材的膳食色香味俱全

福建低空经济:山海联动创新局 产业融合绘新篇

以“应用需求牵引、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共赢”为核心理念,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据福建省发改委最新数据,全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已集聚企业703家,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5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千亿大关。政策先行筑牢发展根基福建在全国率先构建“1+N”政策体系,以《福建省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为统领,福州、厦门、漳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全免进入倒计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护航下狂飙十余年后,即将迎来首个重大的财税政策转折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明确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目前的全部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

标准化引领新产业,四方面发力助推新型工业化

标准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石,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话语权。在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工信部明确了强化标准引领的四大发力点。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标准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表示。未来工信部将紧密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重点从四个方面主动发力,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基础性

全球产业革命激荡中的中国破局之道

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全球化深刻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的历史性关口,世界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立足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系统剖析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内核,揭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转型挑战,重点阐述中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重构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破局路径。一、全球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与战略博弈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启幕:共筑蓝色经济新未来

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本届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海洋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及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海洋治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新路径。高层领导致辞 共绘海洋发展蓝图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以及联合国粮食

硬制造、软服务双轮驱动!天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动能

以创新为翼、以融合为舵,孕育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与新路径,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据天津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分别达21.8%和14.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中试平台激活创新链,科技成果加速“变现”在天津滨海新区,中石

全球首发潮涌!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引爆行业新风向

461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低空经济、AI医疗成焦点。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进博会以“开放、创新、合作”为主题,汇聚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4108家境外企业集中展示461项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历史新

醴陵双骄登榜全国百强 陶瓷花炮铸就产业金名片

近年来,醴陵通过瓷博会、花炮博览会等国际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捡瓷器玩烟花"文旅场景,推动"陶瓷+烟花+文旅"深度融合。两大传统产业不仅成为城市核心名片,更通过产业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大科技助力小茶果 攸县油茶香飘世界

10月26日,在油茶林最动人的丰收时节,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在攸县拉开盛大序幕,全国136户企业齐聚一堂,现场签约总金额达3.51亿元,攸县红土地孕育了800余年的“小油果”,在科技的助力下,正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开幕式现场“全国每10株油苗就有7株产自攸县。”现在的攸县油茶苗凭借其果皮薄、果实大、出籽率高的特点牢牢占据全国市场的70%。攸县税务局成立专项

上海试点“标地营造”土地开发新模式,复兴岛大吴淞率先启动

黄浦江畔,一场关于土地开发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海悄然展开,而复兴岛将成为这场变革的首要试验田。记者近日从“上海标地营造专家咨询会”上获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率先推出了土地储备改革创新机制——“标地营造”,将在试点片区探索系统构建动态匹配、跨周期平衡、持续增值的城市建设运营新模式。这一改革将彻底改变以往局限于“通、平”要求的土地交付标准,转向更注重规划引领、空

德州市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3年培育300家规上标杆企业

营业收入、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指标,成为德州市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的导航图。近日,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同时创新建立“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重点培育库”。根据这一计划,德州将在三年内推动至少3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质量领先、效益突出的规上标杆企业。该计划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将入库企业科学划分为“启航期”“成长期”“跃升期”三个梯队,通过线上培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