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朱淑英 香港商报记者张晓磊)黑龙江省海伦市今年研究制定了生物经济发展方案,将重点推进“全生物质”智慧开发。生物经济起步较早的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到2024年,预计全县生物经济产业链供应链规上企业达到8户以上,总体规模突破20亿元……前不久,《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及《黑龙江省关于支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发布,在这条新赛道上,全省各地市明确目标,提速竞跑,你追我赶拥抱生物经济时代。

黑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芦玉春表示,到2025年全省生物经济总规模将达到42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
发展生物经济,黑龙江底气何在?农业生物质资源全国第一,汇集了一批生物技术领域的顶尖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哈兽研专业研究全国领先。具备深厚的生物产业基础,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拥有全国最大生物发酵氨基酸和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具备发展生物经济的资源、创新、产业、应用场景等优势,拥有雄厚的发展基础和极大的发展潜力。

谋划9个产业链 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无中生有、有中生优。”黑龙江省深入研究“无”如何“招鸾引凤”,“有”怎样“锦上添花”,系统谋划了生物经济发展方向和任务,着力规划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推动生物经济实现新跨越。
全省将围绕打造千亿级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寒地龙药和特医食品产业链。聚焦做大做强千亿级国际领先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生物发酵、生物基材料、合成生物产业链。立足构建千亿级龙江特色生物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生物育种、兽用生物制品和黑土地生物保护产业链。围绕建设百亿级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示范基地,同步谋划了生物燃料、水污染生物治理、生物诊疗设备等9个产业链。

“一极两区一带”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为统筹推进全省生物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一极、两区、一带”生物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一极”就是哈尔滨生物产业引领极。重点建设千亿级哈尔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和百亿级哈兽研国际生物谷,做强做优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示范区,将哈尔滨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东北亚区域带动力的生物经济新高地。
“两区”就是松嫩平原生物产业核心区和泛三江平原生物产业示范区。要立足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地生物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精品生物园区,建设松嫩平原生物产业核心区。要聚焦牡丹江、佳木斯和四煤城在中药材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中药材特优区,建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产业基地。
“一带”就是林区寒地生物产业带。以大小兴安岭林区为重点,加快中药材、生物林业和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把“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

“真金白银”扶持 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据了解,黑龙江在支持开展科技创新、壮大产业集群、培育市场主体、强化基础保障、优化产业生态五个方面制定了20条具体支持政策,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帮助创业者、开拓者干事兴业。
支持开展科技创新。对国家级创新平台及其分支机构、省级创新平台和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分别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对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明确给予奖励。
支持壮大产业集群。对建立的国家级、省级生物产业战略联盟给予资金支持。对取得生物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首次在黑龙江省生产,或盘活省内闲置品种的企业,以及以黑龙江省道地大宗药材为主要原料的新投产项目明确了奖励标准。
支持培育市场主体。对到黑龙江省设立总部的头部企业,明确了奖励金额和奖励时限。对于进入“独角兽”和“瞪羚”的企业给予特殊奖励。对开展产业链招商、存量企业扩大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等分别给予激励政策。
支持强化基础保障。要利用专项资金和政府债券支持生物产业园区建设,对租用园区厂房的在租金上给予灵活政策,还在生产要素保障和多元化融资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安排。
支持优化产业生态。对鼓励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支持省内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推动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建设国际科研平台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