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六安市裕安区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重大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显著增多,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政治必修课,坚决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多次在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区委全会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会议上传达学习。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全区中心工作,对事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在历届区委全会上,都将生态环保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安排部署,写入工作报告,确定了“建设新时代绿色振兴美好裕安”的发展目标。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年多次听取生态环境工作情况汇报,区人大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区政协深入基层组织开展生态环保专题调研,确保党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注重依靠制度保障,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印发《裕安区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规定(试行)》,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制定《裕安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强化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最严格的问责追责制度,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红线。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区年度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充分发挥了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有效延伸环境监察最后一公里,开展环保大检查、危险废物安全排查、“散乱污”企业清查等专项行动,坚决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这十年,我们坚持做到常抓不懈,全力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
组织实施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六个专项行动”为抓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2021年,PM2.5年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全市并列第一,同比下降18.9%。全年优良天数比例为88.4%,同比提高2.8%。10蒸吨/时、35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完成全面淘汰,辖区内暂无燃煤锅炉,主城区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完成停售低于国六标准的车用乙醇汽油、车用柴油。完成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调整)和规范化建设。率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23个入河排污口整改并规范化建设,通过了省、市验收。累计投入约5亿元,建设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17座,合计处理能力34370吨/天,已建污水管网162.39公里,实现了乡镇所在地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建成208个农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污水横流的旧貌得到改善。全面完成秸秆综合利用,实现源头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2017年、2018年、2021年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我区群众举报信访件分别是22件、33.5件和67件,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2017年、2019年、2021年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我区信访件分别是17件、117.5件和33件,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借力中央、省环保督察契机,对全区所有涉高耗能高污染和散乱污企业进行整改,累计排查“散乱污”企业157家,其中关停取缔127家,整顿规范30家。
统筹协调管控措施,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格局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12.87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1.16%,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划定了生态环境管控单元10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5个,重点管控单元4个,一般管控单元1个。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74223.11公顷,实行永久保护,2020年实施新增耕地项目17个,实现新增耕地面积113.327公顷。编制了《裕安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确定了我区林地保护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林长制,按要求开展巡林,层层压实林长制责任,确保不突破省下达给我区的森林资源总消耗量。全面推进河长制,编制10条河流《一河一策实施方案》与1处湖泊《一湖一策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巡河。“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投资16.8亿元,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八小”改造提升项目,完成淠河治理52.8KM,中小河流治理16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5KM2,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人口32.4万人,全区农田有效灌溉率达80%以上。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培育生态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推进光伏、生物质、垃圾发电等项目建设,建成80MW商业光伏电站、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电厂、5000KW水力发电项目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处,招商引资300MW风电项目1个。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率100%,施工执行率100%。结合垃圾清运设施建设,同步完善村、乡镇资源回收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取得成效。完成城市公交一体化,同时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不断完善和改进配套设施设备,全区退出燃油农客243台,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14台,目前,所有乡镇交通枢纽站已全面投入运行。
着力实施标本兼治,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周边环境
制定了《裕安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一体化推进“三大革命”,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实施全域垃圾PPP项目化管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印发了《裕安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已达91%。成功申报省级生态乡镇9个、生态村14个和市级生态村80个,创成省级文明城区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成功创建第四届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立足“一谷一带一岭”市级绿色发展平台,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打造4个4A级、3个3A级风景区,全区列入首批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跻身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2个。美丽乡村建设连续四年获全省先进,受到表彰。
充分发挥宣传优势,积极营造生态环境保护浓厚氛围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城区设置生态保护公益广告宣传牌,在裕安政府信息公开网设置环保法律法规解读栏目,通过裕安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实现从“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的方向转变。结合“六·五”环境日、江淮普法行等系列活动,开展环保法律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理念、宣传生态文明。利用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把群众请进来,实地了解污水处理工艺,环境监测设备,使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显著提升。针对环保污染问题,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裕安区将继续保持生态文明战略定力,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 保卫战,狠抓“十四五”规划的各项工作落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裕安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黄传荣)
信息来源:六安市裕安区生态环境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