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士龙)刚刚过去的2022年,从重点项目招引到项目推进发展,从园区服务到园区建设,从产业布局到产业升级,辽宁海城经济开发区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如今,开发区项目建设火热、招商引资火爆,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据介绍,海城经济开发区在过去的一年大胆改革、全面创新,重新改组国有公司,由原来11个公司优化整合为4个公司、四大板块,“管委会+公司”创新模式正式开启,公司负责的园区建设、运营、管理、投融资、土地整理效果初显。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95亿元,同比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474万元,同比增长20.1%;域外资金完成27.06亿元,同比增长24.5%;外资调入3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2022年,海城经济开发区累计谋划项目36个,总投资近315亿元;累计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210.52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亿元以上项目25个,交出了一份提神、提气、提劲的亮眼答卷。
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推进产能置换,海城市为此出台《海城市菱镁企业产能置换指导意见》,要求全市范围内的菱镁矿浮选及镁砂制品企业制定产能置换方案。海城经济开发区下属单位海城菱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作为产能置换工作的主推手,对于减量置换、进园建设的企业,允许其以“建新拆旧”的方式新上项目,确保新建项目严格按照《辽宁省菱镁矿浮选及镁砂行业产能置换办法》进行减量置换、建新拆旧。所有新建项目完全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使用先进技术,使用清洁燃料,提升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在人才引进方面,海城经济开发区分别与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组建完成辽宁科技大学高硅菱镁矿综合利用研究院,辽宁工业大学海城研究院;与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举办了“线上、线下”菱镁产业人才招聘会,已有1800多名学生参加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90人;组建服务“企业用工联络站”,建立由菱镁企业人事专员和村(社区)主任及对口专业院校构成的“企业用工微信群”,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和岗位用工需求,为12家企业引入岗位需求300余人。这一系列举措,为菱镁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人才基础。
为积极响应“数字鞍山、智造强市”产业政策,海城经济开发区与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面向全国搭建菱镁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围绕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生态链、数字化园区、数字化物流网等方面,为菱镁企业及政府提供全面的数字化服务。目前入驻平台企业近百家,平台从运营管理、生产制造、物流跟踪、产业链打通等多维度,沉淀几十余种SAAS应用,在全市菱镁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中初见成效。

如今的海城经济开发区,已然成为一只腾飞的巨鸟,挑大梁、做先锋。“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三大重点,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新机遇、塑造新优势、赢得新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海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鹏飞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