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4月24日,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举办“降香黄檀大苗在城市园林与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座谈会,探讨加快降香黄檀树苗在城市与乡村的推广,藏富于林、藏富于未来。
温州市生态园管委会、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温州设计集团、温州市部分县市区(鹿城、龙湾、瓯海、乐清、瑞安、平阳和苍南)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公园管理处(科、中心)、市政绿化设计公司、园林工程企业等负责人和代表出席座谈会。
温州市人大农资委原主任徐顺东主持座谈会。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效文博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近年来对降香黄檀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降香黄檀的物种特性、容器大苗培育、在城郊四旁种植的独特优势和种植抚育技术,并现场向温瑞塘河和市民代表进行了苗木赠送。带领参会代表参观了在温州种植成功的47年树龄降香黄檀母树林生长、8年幼龄林抚育现状和容器大苗的培育情况。

几位已种植降香黄檀数年的代表,交流了在当地的生长现状和相关种植经验。
基地培植树苗
降香黄檀(海南花梨木)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栽植后7至8年后开始形成心材。心材红褐色,致密硬重,纹理细密美观,诡异的“鬼脸”更是难得的精品,是制作高级家具、工艺品、乐器和雕刻、镶嵌、美工装饰用材的上等木料,且可入中药。降香黄檀全身是宝,嫩叶可制成“降香红茶”,花期养蜂取蜜,在林分郁闭的前后不同阶段林下种植金银花、郁金香、百合、多花黄精等中药材,拓展“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应用场景模式。
位于温州市景山的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是主要从事亚热带经济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的区域性综合型研究所。1976年引种降香黄檀,从室外越冬、落种繁育和心材累积等看,温州为文献报道引种成功的最北缘地区。多年来,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针对降香黄檀在浙江省种植前景不明、耐寒良种缺乏、造林地选择盲目和幼林抚育技术欠缺等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授权国家专利5件,选育可耐-4℃、国内唯一的省级审定良种,发布地方标准3项,繁育优良容器苗18.5万株,推广造林15.58万余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加快降香黄檀树苗在城市园林与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对推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栽种的降香黄檀横断面图片
(李效文 陈光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