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魏伯勤 通讯员 孙丽 代梦迪 宋燕军)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上,富含有机质的广袤黑土孕育着“土中宝藏”马铃薯。作为垦区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克山农场牢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使命,聚焦马铃薯大基地、大企业建设目标,抢抓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窗口期,赋智马铃薯种植链条,为“产业公司+基地”一体化发展增添动力。

智慧农机大显身手
7月11日,在克山农场第五管理区一块700亩的马铃薯地上,水肥一体化滴灌管正在根据马铃薯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灌溉量和施肥量,实现马铃薯种植全程精准化管理。这背后离不开现代化农机的“帮忙”,早在4月份,这个农场的动力中耕机在开展追肥作业时就同步对该地块一次性铺设滴灌管,为中耕期间水肥一体化管理做足了准备。

去年,克山农场引进了全国首台马铃薯智能巡田机器人。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顶级科研院所的智慧“结晶”。巡田期间,通过全身20多个高清摄像头对马铃薯叶龄、病害、虫害作出最精准的判断、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在这样一个“田管家”的帮助下,为农场适时开展马铃薯病害防治、精准施用药肥提供了科学指导。
吹响向现代农业进军的号角、开拓马铃薯产业振兴的版图需要一批现代农机装备的加持。作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场,克山农场近年来引进了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马铃薯种管收机械、推动一系列农机技术落地、实现天地空一体化农机装备集成应用。从马铃薯自走式收获机、动力中耕机到航化飞机、无人机,再到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巡田机器人,现代化农机装备在马铃薯播种、田管、收获和整地过程中大显身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作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农场,目前克山农场拥有马铃薯种管收机械超过350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8%。依托现代化的农机装备,从2020年到2022年,克山农场种植马铃薯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100元以上,全年作业时间仅需20天。

科技措施赋智赋能
有着近20年马铃薯种植历史的克山农场在种植管理过程中积累下品种选育、田间耕作的经验技巧,提炼出优种薯、优栽培、优防控、优耕作和全程标准化管理的“四优一管”栽培技术,推动马铃薯品种不断优化、产量不断增长、种植效益不断攀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淀粉含量高低决定着马铃薯的经济价值。从2020年起,克山农场和薯业集团种薯研发中心合力选育高淀粉、高产种薯,淀粉含量从13%上升到15%,到2023年实现18%,平均亩产也从1.4吨逐步上升到2.5吨。
同时,这个农场向标准化要效益、向规模化要价值。每年种植的6-7万亩马铃薯均坚持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机械耕作、统一农艺措施、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获等“九统一”标准,将标准化管理应用到马铃薯种植全程,并建立了马铃薯管理团队、科技团队、服务团队和一支以高素质种植户为主体的施工团队“四大梯队”,为马铃薯种植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克山农场与东北农大、八一农大等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用领域深度合作,在实践中总结出马铃薯黑痣病防治、微生物制剂拌种及土壤沟施处理、“药肥一体化”等10多项农艺措施,建立多个高产高淀粉品种选育示范区、高产栽培示范区和科技引领示范带相结合的马铃薯科技示范体系,通过示范引领带动逐步推广,给马铃薯种植插上“科技的翅膀”。

智慧农场初具规模
在被北大荒集团建设“三大一航母”的棋盘上,伴随着“产业公司+基地”一体化改革在克山农场“落子”,大企业连接大基地、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初步构建,借助薯业集团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克山农场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马铃薯智慧农场初具规模。
2022-2024年,为期三年的马铃薯智慧农场项目在克山农场落地,项目主要围绕“感知-分析-决策-示范”创新链条开展智慧农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打造我国首个马铃薯规模化农场的“智慧样板”。去年,这个农场建成智慧农业中心,通过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网将辖区内马铃薯种植面积、农机保有量等数据上传到中心内服务平台,并在智慧感知、智慧生产、智慧植保和智慧服务四个功能模块建立数据库,形成生产要素管理“一张网”。
今年,这个农场继续对智慧农业指挥中心进行升级,将马铃薯智慧生产面积从去年的1000亩扩大到2000亩,在田间建立田间气象站、虫情检测灯、孢子捕捉仪等智能装备,链接智慧农业指挥中心电子大屏,工作人员在室内一键即可了解田间作物长势、气象预警信息和农机作业轨迹,对马铃薯长势及病害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和科学决策,及时作出病虫害防治指令、制定精准的栽培措施,形成分析决策“一键通”。
据了解,这个农场正在推动10余项智慧农业技术及装备落地,促进马铃薯智慧农业平台、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应用示范,带动全面积马铃薯数字化种植,并在3至5年时间将智慧农业覆盖全场42.51万亩耕地,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