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坵演村35年蝶变:山顶林戴帽 山中果缠腰 山下吨粮田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陈金新 通讯员 钟博清)福州永泰坵演村曾经闭塞、落后,是个与世隔绝的深山贫困乡村。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靠山吃山”,为了发展菌菇产业,他们把大树砍倒碎粉后,套上塑料袋制成菇筒种植香菇和黑木耳,换来一沓沓钞票。村民的生活是变好了,但山头坡地也被剃了个精光,变成了“光头山”。虽有着广阔的山场,山上有繁茂的树木,却因过度消耗林木资源,到头来不仅没有让村民富裕起来,反而导致生态失衡。随着年轻人不断外出谋生,村子的发展一度陷入瓶颈期。

 20241101永泰1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如今,山头坡地再次长出了“新发”,这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1990年5月19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坵演村调研万亩林场千亩果园,勉励坵演村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造林种果下真功”,并擘画了“山顶林戴帽、山中果缠腰、山下吨粮田”的农业综合立体开发蓝图,为坵演村擘画了绿色发展方向。

 20241101永泰2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35年来,坵演村始终牢记嘱托,坚持生态富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文旅融合、农旅互促”乡村文旅新业态。如今坵演村坐拥3万亩生态林,2019年入选“国家森林乡村”,以“山林绿、产业火、村民增收”成效实现了从“贫困乡村”到“富美乡村”的蝶变,用“生态美”与“百姓富”向习近平总书记交上亮眼答卷。

山顶林戴帽

逐绿而行,坵演村一手传承革命历史之“红”,一手托举生态经济发展之“绿”。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意识到毁林生财将坐吃山空的坵演村牢决心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按照每亩林地26元的标准对村民进行生态补偿,持之以恒推进植树造林,保护好绿水青山,将“绿色金库”变现。

挖掘芹菜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芹菜湖自然村是革命老区基地村,1943年至1949年间,芹菜湖自然村通往后溪村的多条村道成为中共福建省委的重要联络点、游击区。这里有上千亩原始森林,南有南门石柱,北有天柱奇峰,险峻幽美。游客可在此瞻仰革命遗址,同时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0241101永泰3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保护芹菜湖千年古茶树。2014年,芹菜湖自然村古茶群被发现,并经省市专家实地考察调研,确定最大古茶树树龄在2500年左右,始于春秋时期,是福建省树龄最老的古茶树。2020年,古茶群被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福建省茶树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区。永泰法院对芹菜湖古茶树设立司法保护联络点,开展“生态环境司法+保险”之“古茶树保护+保险”,首次为古茶树投保财产损失险。四是发展芹菜湖林下经济。芹菜湖最高海拔1302米,高山之巅常年长风浩荡、云雾缭绕,随处可见野生金线莲、七叶一枝花、肉桂、山杜仲以及岩席草、山竹、红豆杉等珍稀植物。在好的环境下种植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中草药,走出一条生态产业致富新路子,真正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山中果缠腰

向新而兴,坵演村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带领村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吸引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坵演村牵头成立安狮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加入合作社,全面改种500余亩茶油树园、300多亩橄榄园等经济作物,发展中蜂养殖260箱,开辟百香果种植基地230亩,着力打造集种植示范、生态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提供就业岗位近20个,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2.8万元。

农产品精深加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近年来村里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起了多个初级农产品加工厂,仅橄榄加工厂每年就能为村民带来2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20241101永泰4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培育优质芙蓉李品种。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在山腰处建立10亩芙蓉李示范基地,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人工除草等生态管理方式,让李果口感更加原生态。通过示范推广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注重宣传引导等逐步让技术植根农民心中。

山下吨粮田

向“质”而行,坵演村做足“绿美”文章,全面整理与挖掘本地乡土文化资源,借助乡村振兴机遇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大樟溪沿岸第一块现代化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和红色研学产业,成为新思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成为永泰“樟溪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连接点,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2023 年村集体收入达100万元。

创新乡村振兴模式。一是高质量发展。坵演村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服务队+工作组+合作社”工作机制,实施“村党支部+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构建“支部引领、村干带头、党员齐心”工作格局,践行“两山”理念,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建设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更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二是高水平治理。全村划分7个单元网格,实施“网格化”管理,覆盖641户2228人,建立“网格化+小微群”工作机制,及时为村民提供所需服务;通过开展文明积分制试点工作,采取“省市补助+政府投入+乡贤捐赠+村民缴交”方式,发动村民以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缴交农村保洁费,实现垃圾治理长效常态,推动村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打开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三是高品质生活。在演溪宫因地制宜打造1000㎡集文艺演出、休闲娱乐、健身活动于一体的特色党建文化休闲广场,将党的关怀传递到至百姓家门口。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一是改善村容村貌。为使村容村貌与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协调,坵演村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对村庄规划设计进行重新修订完善和提升,全面实施新房美化、裸房整治、古厝修缮、违建拆除、搭盖清理“五项工程”,拆除村道沿线临时搭建36处,建成污水处理站1座、生态停车场2000多平方米,完成弱电网管下地、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村植千树”绿化行动等项目,积极开展自然景观提升,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二是治理水系生态。实施总投资约1200万元大樟溪白杜至坵演段生态水系治理项目,打造集生态河道、防洪堤坝为一体的精美河段,并配套建设网红慢行步道,丰富了百姓日常生活的需求。三是建桥修路,打通致富“经络”。

 20241101永泰5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要致富,先修路。”1990年5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坵演村考察时,看到两岸村民靠小木船来往,作出了指示。2004年,长140米、宽3.7米的坵演大桥在村部附近建成,正式吹响了坵演村蝶变的冲锋号。坵演大桥是“交通大动脉”,一条条村道则是“毛细血管”。2013年,通过上级拨款、村民集资,坵演村通往潭头自然村、坵演厝自然村、上岭自然村的多条村道完工,为村里丰富的物产资源走出大山按下“快进键”。现在203省道穿村而过,坵演高速服务区也已设立,一条条村道直通村民家门口,不时有满载农用物资和农产品的货车穿梭而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彻底成为历史。

 20241101永泰6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20241101永泰7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20241101永泰8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注重农文旅深度融合。一是谋划“红色品牌”建设。建成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党建书屋、初心馆、乡村振兴展示馆、青少年红色文化孵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廉政建设宣教基地,全力打造红色教育示范点。

 20241101永泰9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20241101永泰10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20241101永泰11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二是谋划文旅项目建设。通过“国企注资、村民参与、专业运营团队运营”三方合作共建模式,发挥乡村文旅融合“1+1+1>3”整体效能,投资约1亿元流转耕地约500亩,建成“永泰·城投好农场”、福州城投·梧桐外度假区、房家·泰谷里露营基地等文旅项目,预计年均接待游客可超10万人次,营收可达600万元。

 20241101永泰12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三是谋划创新种养结合农业模式。利用抛荒、撂荒、闲置耕地45亩,推行稻田养鱼综合种养技术,创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的“稻鱼共生”循环农业模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割稻谷、捕稻鱼,体验农趣,每年增加村财2万元。

 20241101永泰13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四是谋划“矩阵”宣传聚人气。注重古厝活化聚人气,发展“庄寨+文化+产业”模式,成功在坵演村小坪寨举办首届乡村振兴民间论坛和2024年中国乡宴·坵演村站活动;注重举办活动引人流,成功举办了第九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2023年福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2023年福州市美丽乡村旅游季启动仪式、福建省供销后备箱经济直播活动、2024年乡村人才振兴民间研讨会和“国庆七天乐”直播活动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坵演、走进了坵演。

 20241101永泰14 (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坵演乡村振兴实践经验的哲学思考

坚持系统性工作思维。牢记嘱托,坚持遵循“山顶林戴帽、山中果缠腰、山下吨粮田”的系统性思维开发综合立体农业,坚持统筹谋划党建、产业、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之路。

秉持“抓而准”的实干定力。一是抓住主要矛盾,抓准乡村振兴所需“人、钱、地”三要素,打造“硬核支撑”,即:培育“三种人”,发挥“领头雁、千里马、老黄牛”作用,打破人才单向流入城市格局;用好“三个钱”,汇聚政府的钱、企业的钱、农民/村集体的钱,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激活“三块地”,合理利用承包地、荒地、集体建设用地等闲置土地;二是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具体指“五抓”,即:“抓”机遇,谋乡村振兴,主动融入“樟溪画廊”示范带;“抓”村委,强劲“火车头”,高开高走“打头炮”;“抓”模式,抱团谋发展,高举高打“拔头筹”;“抓”生态,夯实“动力源”,高位高进“抢头彩”;“抓”农文旅,培育“增长极”,改天换地谱新篇。

印象坵演,一溪穿村、绿满山川、上风上水,呈现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新图,已成了别人口中的“诗与远方”。幸福是最终的目的。幸福,蕴含着情感、寄托着追求。坵演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乡村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思想,让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完美呈现。而这一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近年来,坵演村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州市乡村振兴五星级村等荣誉。

我们都是“追梦人”,梦想在心中点燃,未来在手上掌握,道路在脚下延伸,历史将在我们手中延续,未来将在我们手中创造。“现在,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村里就热闹起来,农场里、采摘园、露营地里全是游客。很多人也回来做农家乐,生意很好呢,没想到我们坵演村也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坵演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掌平感叹道。

【责任编辑:崔岳莺】

住建部部长倪虹:四维发力,擘画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11月21日,安徽芜湖——在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掷地有声地指出:“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必须从规划、资金、运营、治理四方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路径,以‘绣花功夫’激活城市存量价值。”这场由住建部主导的全国性会议,为“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行动定下基调,释放出以存量变革引领增量突破的强烈信号。规划引领:从“体

益阳市多措并举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锚定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统筹抓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移动污染源和扬尘污染防治、黑臭水体和畜禽粪污治理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方面,益阳市通过引进新型农机、推广秸秆还田和综

广东茂名“农文旅体+”激活县域经济

荔枝林变身体育赛场,废弃矿坑成网红民宿,罗非鱼游上文旅餐桌,茂名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融合革命唤醒县域经济新动能。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在万亩荔枝林边开打。全省21支“村BA”冠军队在此上演巅峰对决,吸引数万游客驻足观看。赛场外,荔枝冰淇淋、罗非鱼烧烤等特色小吃供不应求,柏桥服务区开业首月吸引超143万人次游客,形成“高速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吉林黑土地崛起“绿色粮仓”,亩均增收500元的生态密码

秸秆覆盖的土地宛若一层厚被,稻蟹共生的水田里鱼儿游动,这些绿色生产场景正成为吉林粮食增产的新奥秘。今年秋收时节,吉林省产粮区的农民们迎来了一场丰收。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里,玉米收割机在覆盖着秸秆的土地上穿梭。种粮大户杨青魁抓起一把黑土用力一攥,土壤松软油润:“有了这层‘秸秆被’,土壤能多蓄水40毫米,相当于额外下了一场透雨。”吉林保护性耕作面

河北省启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发布河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和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力促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并签署京津冀共建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议。为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

“小巨人”企业激增至1.76万家!我国中小企业总量突破6000万,创新能力跃居全球前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4日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不足4万家猛增至14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从5000余家突破至1.76万家,中小企业总量超6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链支撑作用凸显“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超350%,“小巨人”企业增幅达252%。超六成“小巨

「农垦享购」亮相第22届农产品交易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助力健康中国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2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津举办。农垦享购作为聚焦银发群体的营养滋补品团购超市受邀,在中国农垦展区系统展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智慧服务”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展会期间,农垦享购展位备受全国农产品采购商的关注,所展现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黑龙江“十五五”规划蓝图揭晓:锚定“五转变一迈进”战略 部署十二项振兴任务

擘画未来五年高质量振兴发展路径。作为黑龙江重振雄风关键期的战略指引,该《建议》以“五转变一迈进”为核心战略框架,系统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行动纲领。《建议》创新提出“五个转变”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产业层级

邵东药膳香溢廉桥:以膳为媒 共探中医药产业新未来

一批遵循古法、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药膳,还有融合现代创意、契合多元口味的新式养生佳肴供嘉宾、现场观众参观品鉴。玉竹三丝、玉竹黄精坛香肉、玉竹西芹炒虾仁,一道道廉桥玉竹为食材的膳食色香味俱全

福建低空经济:山海联动创新局 产业融合绘新篇

以“应用需求牵引、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共赢”为核心理念,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据福建省发改委最新数据,全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已集聚企业703家,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5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千亿大关。政策先行筑牢发展根基福建在全国率先构建“1+N”政策体系,以《福建省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为统领,福州、厦门、漳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全免进入倒计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护航下狂飙十余年后,即将迎来首个重大的财税政策转折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明确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目前的全部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

标准化引领新产业,四方面发力助推新型工业化

标准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石,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话语权。在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工信部明确了强化标准引领的四大发力点。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标准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表示。未来工信部将紧密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重点从四个方面主动发力,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基础性

全球产业革命激荡中的中国破局之道

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全球化深刻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的历史性关口,世界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立足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系统剖析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内核,揭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转型挑战,重点阐述中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重构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破局路径。一、全球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与战略博弈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启幕:共筑蓝色经济新未来

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本届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海洋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及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海洋治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新路径。高层领导致辞 共绘海洋发展蓝图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以及联合国粮食

硬制造、软服务双轮驱动!天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动能

以创新为翼、以融合为舵,孕育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与新路径,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据天津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分别达21.8%和14.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中试平台激活创新链,科技成果加速“变现”在天津滨海新区,中石

全球首发潮涌!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引爆行业新风向

461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低空经济、AI医疗成焦点。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进博会以“开放、创新、合作”为主题,汇聚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4108家境外企业集中展示461项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历史新

醴陵双骄登榜全国百强 陶瓷花炮铸就产业金名片

近年来,醴陵通过瓷博会、花炮博览会等国际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捡瓷器玩烟花"文旅场景,推动"陶瓷+烟花+文旅"深度融合。两大传统产业不仅成为城市核心名片,更通过产业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大科技助力小茶果 攸县油茶香飘世界

10月26日,在油茶林最动人的丰收时节,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在攸县拉开盛大序幕,全国136户企业齐聚一堂,现场签约总金额达3.51亿元,攸县红土地孕育了800余年的“小油果”,在科技的助力下,正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第二届湖南省油茶节开幕式现场“全国每10株油苗就有7株产自攸县。”现在的攸县油茶苗凭借其果皮薄、果实大、出籽率高的特点牢牢占据全国市场的70%。攸县税务局成立专项

上海试点“标地营造”土地开发新模式,复兴岛大吴淞率先启动

黄浦江畔,一场关于土地开发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海悄然展开,而复兴岛将成为这场变革的首要试验田。记者近日从“上海标地营造专家咨询会”上获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率先推出了土地储备改革创新机制——“标地营造”,将在试点片区探索系统构建动态匹配、跨周期平衡、持续增值的城市建设运营新模式。这一改革将彻底改变以往局限于“通、平”要求的土地交付标准,转向更注重规划引领、空

德州市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3年培育300家规上标杆企业

营业收入、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指标,成为德州市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的导航图。近日,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启动“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计划”,同时创新建立“小微工业企业进阶攀升重点培育库”。根据这一计划,德州将在三年内推动至少3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质量领先、效益突出的规上标杆企业。该计划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将入库企业科学划分为“启航期”“成长期”“跃升期”三个梯队,通过线上培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