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近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再传捷报,多项重点工程和项目取得显著进展,标志着长株潭城市群在迈向全国重要增长极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自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紧密协作,通力合作,在产业融合、空间融城、民生融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株潭融城干道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据官方消息,长沙新韶山南路至湘潭昭山大道段已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两地居民的出行。此外,白庭路、白云路等融城干道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将于年底前陆续完工。这些融城干道的建设,将进一步拉近长株潭三市的“时空距离”,加速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公共服务领域,长株潭一体化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近期,长株潭城际铁路与地铁票制正式融通,实现了全国首创的公交通勤模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三市间的公交通勤更加便利,也为全国其他城市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长郡中学新校区已落户南部融城片区并完成选址,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也全面封顶,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延伸覆盖,将进一步提升长株潭区域的教育水平,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长株潭三市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湘江干流长株潭段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新修订的《湖南省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从立法层面为生态绿心的保护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依据。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长株潭三市依托各自优势产业,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长沙的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株洲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及湘潭的精品钢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等,均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未来,长株潭三市将继续深化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集群向更高水平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还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和支持。近年来,长株潭都市圈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四个国家级都市圈,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深入实施,长株潭三市将在产业创新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11月22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常务副市长联席会议在长沙召开,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华松主持会议,株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阳望平,湘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新华出席。(祝林灿摄)
会议听取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4年重点合作事项完成情况汇报,部署推动第六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筹备工作,审议讨论下阶段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包括2025年三市合作事项和拟签署协议清单等。
会议指出,三市要锚定“把长株潭作为一个城市来打造”的目标,坚持以重点改革为牵引,聚焦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制度创新,共促要素顺畅流动。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契机,提质升级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4+6”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实现更大突破,共创产业发展高地。要以基础设施为纽带,围绕交通、能源、信息等重大项目,抓紧建设长株潭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长株潭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等项目,共建高效联动网络。要以公共服务为基础,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不断扩容“民生幸福圈”,共同增进民生福祉。要以绿色发展为支撑,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改革,利用好国家支持创建绿色转型示范区的契机,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绿心中央公园建设等方面发力,共绘美好生态画卷。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推进,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国其他城市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未来,随着各项重点工程的陆续完工和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必将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展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