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日本PC企业抱团 VAIO、东芝和富士通拟合并业务

昨日有消息传出,刚刚从索尼拆分出来的PC品牌VAIO将与东芝、富士通达成协议,合并各自旗下的PC业务,与当前备受关注的夏普收购案一样,这其中都出现了神秘的日本基金机构。业内人士表示,日本的基金机构向来都有政府的参与,主要就是为了扶持这些处于下滑期的知名企业,但这些企业更需要的是重组的资金和完善的产业链,基金机构并不具备这些优势,所以他们扶持的“国家队”反而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合作协议有望3月出炉

据悉,合并后的新企业将占据日本PC市场份额的1/3左右,与目前日本市场的老大——NEC联想日本集团(联想和日本NEC公司的合资企业)相抗衡。

尽管还未透露新公司的名称及细节,但是VAIO的新持有者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公司(以下简称“JIP”)表示,这项合并协议将于3月底公布具体细节。JIP首席执行官Hidemi Moue表示,VAIO预计将在合并后的公司中拥有最多的股份,三方合并后将有助于这3家公司节约研发成本以及规模化生产。

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东芝(中国)与索尼(中国)相关负责人,两公司负责人均表示目前还没有官方消息。据了解,五年前,联想宣布合资NEC成立并控股NEC Lenovo。IDC数据显示,NEC在日本市场的份额高达29%,稳坐冠军宝座,而富士通、东芝仅为17%和12%。随着这次VAIO、东芝和富士通的合并,新的日本PC巨头将对联想、惠普和戴尔这三大PC传统巨头构成强有力的冲击。

神秘基金公司浮出水面

无独有偶,在日本的各大并购案中,总是出现一些政府参与的基金公司的身影,包括接收VAIO的JIP和现在竞购夏普的日本半官方基金“产业革新机构”。

奥维云网黑电事业部总经理董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按照日本的传统,一个完善的品牌一般都是由三部分组成:产业公司、财团和政府机构(组织或协会),可以说是一个传统的“铁三角”,人们熟知的三菱电梯和富士通都是这样的结构;另外,日本的消费电子品牌在过去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但近年来,日本工业和消费电子产业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经济形势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为了挽救这种颓势,日本便通过财团和基金机构的协助挽救这些产业。

以VAIO现在的持有者JIP为例,这是一家比较有名的日本PE基金公司,算是瑞穗银行的衍生公司,专门做日本市场(股权)分离,也就是日本大集团企业要剥离非核心业务时接手、做大再上市/卖掉。而现在备受关注的夏普收购案,富士康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日本半官方基金“产业革新机构”。

董敏指出,由于日系家电所擅长的硬件制造和品质优势正在失去,甚至显得冗余,日系家电企业逐渐陨落。以彩电为例,近年来国内家电厂商迅猛发展,创维、康佳、TCL等传统电视厂商和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发力。数据显示,在2014年全球彩电市场中,韩系品牌占40%,中国内地企业约占25%左右,日系品牌整体份额不超过25%,还有10%属于美国和中国台湾企业。

固守核心技术并非良策

企业将分离出的部门联合起来成立“国家队”这样的战略在日本并非首例。2011年,由于显示器业务不振,索尼、日立、东芝就将各自的显示器部门分离出来,组建了现在的日本显示器公司。

“日本通过政府和基金公司挽救企业,而不选择出售给国外企业,主要是因为包括索尼、夏普、东芝等公司在内的这些品牌,在当前市场中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也都还是具有议价能力的资产,为了保持自己的工业优势,日本通常把一些具备高精尖技术的企业留在国内,不愿放在发展中国家。”董敏坦言。

以夏普收购案为例,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富士康能成功收购的几率很小,因为夏普此次的出售计划包括十代线,这是现在全球最顶尖的面板技术,日本不愿让其他国家的竞争者获得。

但从实际来看,这种效果并不是很好。董敏表示,虽说有政府的扶持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但也要看所扶持的产业处在什么环境,如果是快速下滑期,政府的支持可能也会拖垮企业,因为企业在这个时期最需要的是高级的管理能力、大量的资金投入、可持续的发展愿景以及上下游的产业链优势,这些都不是政府所具备的,而且因为日本现在经济形势并不好,这些基金公司也要承担一部分风险。


【责任编辑:李文博】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