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虚拟互动时代家中逛商场 VR重新定义电商购物

买家具,市场里看着挺好,运回家一摆就是另一个样,闹心。日前,国内首家AR(增强现实)购物体验技术低调上线,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APP,就可以把虚拟的3D商品“摆放”到自家房间的任意位置,还能随意移动、替换颜色,看效果如何,再决定是否购买。

不光是家具,服饰、玩具等多个领域也已被各家AR、VR(虚拟现实)技术企业抢滩。用手机“摆量”家具,用眼睛“试穿”衣服,用户在家中就可以直观看到1:1大小的商品模型、查看细节、甚至模拟试穿试戴。业内认为,AR、VR等技术实现的虚拟互动购物,或将解决网购痛点,重新定义电子商务。

体验:

家具还没买,就能“放”进家

不用往返奔波于各家卖场,不用担心堵车停车,坐在自家沙发上,用手机对着房间的一个位置,在手机APP里选择想要购买的家具,当即就可以感受这件家具是不是摆得下,摆下之后效果是不是漂亮。

同时,家具的样式、尺寸、材质还可以自由选择切换,摆放的位置也可以360度旋转。如果不确定,还可以随手发给亲友征求建议,这样足不出户就可以把中意的家具“搬回”家,告别了测量、估算、拉回家又不满意的购物尴尬。

这就是电商“必要商城”低调上线的AR购物体验技术,成为国内首家将AR技术应用到网购中的电商平台。

与阿里即将推出的VR购物体验不同的是,在必要商城使用AR技术购物,消费者不需要VR眼镜或头盔等特殊的硬件设备,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把虚拟商品叠加进现实世界。

VR和AR有什么区别?VR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AR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单区分来说,VR看到的场景和人物全部都是假的,是把人的意识代入到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而AR看到的场景和人物一部分是真一部分是假,是把虚拟的信息带入到现实世界中。

更直白来说,就是在肉眼所见之时,AR技术依据客观物体使用智能设备补充更多的相关信息,主要包含语音和图像。此前火热一时的Google眼镜就是AR技术的应用结果之一。

“AR技术最根本的独特之处,是把用户购物带入了空间感。以前消费者不知道这个沙发摆在家里是否适合自家风格,现在可以通过手机来直观感受。”必要商城CEO毕胜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而对于这个沙发的大小是否适合我的房间,这种具体物品和空间尺寸的关系问题,预计在今年三季度新算法升级完成后得以解决。”

接下来,AR购物技术还将实现自动测量功能,即消费者用手机摄像头对着自家房间拍一圈,房间的长宽高等数据就会自动测量得出。

据了解,必要商城此次上线的AR购物体验技术,目前只覆盖必要商城的家具和灯具品类,也就是涉及到空间摆放的产品,而商城其余的品类商品计划在今年8月份完成全部覆盖。

突破:

网购终于也能“试穿、试戴”了

网购的优点是方便、快捷,性价比高,但因为网购商品呈现出的大多为图片信息,不可感知触摸,这样网购就有一个难以解决的痛点,那就是消费者只能靠想象来判断网上的衣物穿戴在自己身上是否合适,效果如何。

正因为此,多数消费者只能跑到实体店里试穿试戴,真实体验一番后,再到网上找到相同的型号商品,下单购买。然而,VR和AR的互动技术,或将解决这一网购痛点。

“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逼真的虚拟环境,通过各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沉浸在该环境中,让虚拟的网上商品和用户之间实现感知交互,让原本呆板的商品展示变得可触可碰。”曾供职于法国科学院Limsi实验室虚拟现实组的研究员陈维亚介绍说。

不久前,阿里透露了其VR购物体验,戴上VR设备、打开BUY+,消费者躺在自家沙发上,就能一秒钟“穿越”到世界各地的商场集市,自由挑选逛街了。据了解,BUY+还利用了三维动作捕捉技术捕捉消费者的动作,并触发虚拟环境的反馈,实现虚拟现实中的互动。比如,利用带有动作捕捉的VR设备,你眼前的香蕉、书籍在BUY+中可以化身为衣帽,雨伞,架子鼓,让消费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这是不是跟之前推出的360度虚拟试衣有些相似呢?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早在去年,淘宝与优衣库在官网上推出了类似3D试衣间计划,消费者在输入自己的性别、身高、腰围等十几项数据后,可以选择一个跟自己体型相近的模特,然后只需点击模特的各个部位,就可以“换上”试穿不同款式的衣服。但是未来BUY+的体验会有很大不同,而是更有亲自感受的感觉。

前行:

重新定义电商购物?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各大互联网公司动作频频。扎克伯格宣布成立VR社交团队。谷歌与《纽约时报》合作,向超过100万订阅用户赠送纸板VR眼镜。早先英国《金融时报》也曝出苹果正秘密组建VR研究团队。

据腾讯日前发布的全球首份AR行业报告预测,到2017年,AR市场将增长至52亿美元,年增长率竟逼近100%。随着大量资金注入AR项目,随着谷歌、佳能、高通、微软等大公司入场,AR有望成为消费、医疗、移动、汽车以及制造市场中的“下一件大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VR打造封闭式虚拟现实不同,AR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增强用户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因此,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比VR高一个数量级,技术实现难度更大。业内普遍预计AR产业爆发时间至少比VR晚5年左右。

上个月,阿里聚划算联合宝洁在世贸天阶上演“AR购物秀”,随意走进一扇门,消费者就会被投影至大屏幕中的国外购物场景中,在虚拟与现实的穿越中了解这个国家的“尖货”。去年9月,玛莎百货在传统展厅中也加入了VR体验馆,通过使用Oculus Rift 和Leap Motion虚拟眼镜,帮助消费者在不同的商品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随着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和电商企业入局,线上和线下购物的界限也将愈发模糊。移动互联网最注重“场景”应用,从购物前的品牌和样式挑选,到购物中的换装、试衣,再到购买后的“相似品推荐”,VR、AR技术有望在多个场景中发力。(范晓)



【责任编辑:刘晶晶】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