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专访小米总裁林斌:小米5正在爬坡 2月内量产

经历19个月的磨砺与沉淀后,小米年度旗舰小米5昨日正式面世。小米总裁林斌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透露,小米5已经爬坡有1个月时间,可能还需要1到2个月时间完全量产。

小米今年的产品主要会以小米5为主。相比以往发布小米3、小米4等旗舰产品,小米5最大的特点是,一开始就是大规模上量,使得小米真正意义上的告别了“饥饿营销”。

小米上两次不使用“饥饿营销”策略的时候是红米Note2、红米Note3发售。当时,林斌对腾讯科技表示,红米Note系列一上来就备足现货,获得了很好的用户体验,不需要抢单。

这是小米过去半年策略的延续——在挤掉三星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后,小米模式进入到2.0模式——常态化,不再搞“饥饿营销”,而是开放购买,逐渐变身为常态电商。

常态电商下的小米更注重产品质量。林斌表示,如果产品不成熟就开卖,对用户是伤害。在设计小米5时,小米首先考虑产品品质和稳定性,其次是在稳定质量前提下,量产爬坡。

当前,小米5共有三个版本。其中,尊享版小米5配备4GB内存+128GB闪存,定价2699元。标配版小米5配备3GB内存+32GB闪存,定价1999元。

专访小米总裁林斌:小米5正在爬坡 2月内量产

这次小米5的口号跟以往有不同,除了主打“快”的口号外,小米5另两主打口号是“优雅”和“黑科技”。这跟小米过去一味宣称跟同类手机相比拥有最高性价比的策略有很大不同。

自雷军(微博)于2016年初的小米年会上提出“大胆探索,开心就好”的新年目标来,“探索黑科技”逐渐成小米在2016年的重点发展方向。

随着小米5发布,“探索黑科技”已成与小米“为发烧而生”同等重要的品牌理念,小米品牌已完成从“发烧”到“探索”的内核升维,伴随着黎万强(微博)的回归,小米迎来不错的开局。

随之而来的是,小米更注重线下体验。林斌对腾讯科技表示,贵的手机大家肯定会想,我为什么要买2699的手机,华为也2000多。“线下体验很重要,要让用户能看得到,摸得到。”

据悉,2015年9月,北京小米之家商城店开业,入驻北京海淀当代商城6层,最近小米之家第二家商城店也正式在小米总部附近开放,未来小米还会在更多城市开更多类似零售店。

以下是专访小米总裁林斌实录:

腾讯科技:小米5等待了19个月,这次时间非常长,为什么这次会等这么长时间?

林斌:这次手机我们想把它做好,这也是为什么会比原来的一年发多等了4、5个月。

如,雷总(注:雷军)讲的要做前置指纹识别,还要兼顾美观,就是屏占比,上下位置大小,还有光学防抖相机能做平,这些环节都要考虑到,其实我们在工程上做了非常多改进。

雷总没有机会讲的是我们内部做了什么改进,这个屏后面是一个电路板,电路板会长出来3公分,如果底下没有指纹识别的模块,可能这3公分就长在下面,但要加这个指纹识别,3公分就会往上顶,一顶的话,这个地方就顶出了3公分。

所以为什么三星手机这三个元器件都在往上顶,就是被底下的电路板顶上去了。苹果也是一样的,苹果就把它做大,上下两个都做大,屏占比就比较差。

我们为了做这个技术,把电路板重新设计,所以在电路板上的设计就完全不一样,这是定制化的,之前没有一家公司是这样干的。

米5发布延迟并非仅受高通影响

腾讯科技:我听说小米5这次拖延发布最大的原因就是高通芯片发布延迟,到底高通芯片对国内手机厂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林斌:高通芯片也是几个原因之一,不能说是唯一的原因。因为我们这次手机,包括我们自己的相机要调好,这些功能还是挺费时间的。

高通820是第一次用第二代技术,也是在810技术上做出了很大进步,对高通来说也是巨大的研发投入,小米要跟高通一起把芯片做稳定,尤其是功耗、性能做稳定,还需很长时间。

米5正在爬坡中 完全量产还需2月

腾讯科技:小米5一下子上这么大的量不会担心库存的压力吗?

林斌:所有公司在新产品上都会全力做好几个事,第一个是产品的品质和产品稳定性,因为你要用一个新的芯片或是新的手机,各个方面的工程做不好,你会有问题的,对用户的体验影响会非常大,口碑也会有影响,这是最重要的。产品如果不成熟就开卖,对用户是个伤害。

当然我们从来没有宣布小米5的发售时间,只是大家期望我们时间早一些,后来我们多花了几个月,由于指纹、相机、屏幕等的原因,我们的屏幕也是定制的,我觉得研发要做好。

第二个是在稳定质量的前提下,量产爬坡,量产爬坡也需要时间的,过去我们要3个月的时间,甚至有时候4、5个月都爬不起来,现在爬坡已经起来了。

小米5在发布前已经爬了有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可能还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全爬起来,现在正在爬坡中。但至少我们的量第一次还是不错的。

小米去年推的产品发布晚 影响销量

腾讯科技:2015年一年小米都没有旗舰机,应该对小米销量有很大影响吧?今年米5发布出来,对小米手机的销量也应该有很大拉升作用吧?

林斌:雷总发布会上也讲了小米2015年做得很好,在中国智能手机还是第一位。有没有旗舰机,我自己分析不见得是主要原因。

我觉得2015年是受中国手机市场的大环境影响,这个市场在萎缩。第二个是我们产品的节奏,尤其是智能金属的手机出来的时间比较晚,我们有一两款手机出来得都偏晚。

小米没有旗舰机,也是因为晚了几个月。今年小米5对我们也很重要。所以小米5在这次发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市场,全力做小米5的生产、销售工作,我们对今年有信心。

腾讯科技:2015年小米和华为的PK显得特别明显,会不会很有压力?

林斌:我觉得2015年最核心的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2015年的用户在手机金属指纹的功能点上的接受度明显比往年要高,小米推出的金属指纹产品比别人都晚。

如果我早出6个月,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其实就是小米的一两款产品出晚了,其实跟小米5还真没关系,你要这么想。

对小米5销量没有预期

腾讯科技:您说产品发布晚,那怎么能加快速度,加快速度,又不能很好保证产品质量吧?

林斌:我觉得这是一个矛盾点。如果我真的要选,没有办法两全,我要选择两全,肯定是产品质量又好,时间又很早,但如果我只能选一个,我肯定要选质量好,因为手机质量有问题了,那就完了。所以我觉得这是过去这一年的感觉。

我觉得小米5虽然大家感觉晚了一些,但是只要小米5的产品品质没问题,就没问题。

腾讯科技:小米内部今年对米5的预期有多高?

林斌:没预期,2015年一些场合我们讲了一些预测,我们没有特别高的预期,顺其自然。

腾讯科技:2016年最关注的还是什么问题?

林斌:还是产品。我觉得小米5之后我们未来还有很不错的产品。所以一代一代的产品发出来,只要我们一直在做,就行了,销量自然就有了。

腾讯科技:魅族最近也在融资,要融很多钱,还要上市,您怎么看今年手机市场的竞争?

林斌:魅族需要钱,这个也不奇怪,反正小米是不太需要钱,我们的现金还是蛮充足的。

小米将更重视手机线下体验

腾讯科技:您个人现在最关心小米哪些方面?

林斌:最关注用户对小米5的接受度,因为我主要负责销售还有售后服务这块,从销售的角度看,销售永远是依托在产品品质上的,只要品质有了,销售自然就会好了。这是第一。

第二,从销售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在更多的地方,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买到,电商是我们过去一直在主推的,之后又开了京东和天猫旗舰店,2015年开始我们在加大力度布局线下。

比如和苏宁的合作就是很特别的,我们在探讨,这个和苏宁合作的模式走得很成功,对小米也是一个很新的尝试,以前从来没做过,这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

我自己今年主要精力还会花在这上面,摸出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

贵的手机大家肯定会想,2699,我为什么买这个,别人的手机2000多,都能买到,OPPO也2000多,华为也2000多,我觉得线下体验很重要,要让用户能看得到,摸得到。

今年产品以米5为主

腾讯科技:2015年小米手机销售中线下占了多大的比重?

林斌:小米和运营商的合约机这一块占比一直在25%-30%左右。过去的现象是小米和运营商合作,做定制机,未来小米可能会尝试线下有零售店,也包括和国美(微博)、苏宁加强合作。

腾讯科技:小米6今年会发布吗?

林斌:这个我还真没法告诉你。我觉得今年的产品还是米5为主。


【责任编辑:李文博】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