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千元机市场萎缩,国产手机挺进高端胜算几何?



132001132.jpg


4000元以上,一直被认为是国产手机禁区的价位,如今正逐渐被解禁。

继华为之后,vivo近日发布了最新旗舰机型Xplay5,杀入4000元以上智能手机市场。国产手机频频发力高端市场引发业界高度关注,一方面大家担忧国产手机胜算究竟有多大,另一方面认为此举或将引发行业新一轮变局。

来自多个调研机构的预测显示,国产手机目前从产品配置、品牌溢价等能力上可以承载高价格的产品,2016上半年会有更多中高端产品发布和上市,三星、苹果等高端市场的位置将受到一定冲击。

专注于科技行业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对腾讯科技表示,从整体看,做高溢价的高端品牌是厂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出路,所以很多厂商跟进。但是不是所有品牌都适合做高端产品。只有品牌支持,产品支撑,渠道承载,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做好高端产品。

 

千元机市场萎缩

千元智能手机曾经风靡一时,尤其是运营商补贴定制的产品,国产手机厂商获益的同时,运营商也获取了用户、流量并加速了3G、4G的普及。

网络的更新加快促使内容度日益丰富,原有千元机的配置已无法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待机、流畅、显示、外观等,对于智能手机的极致体验已上升到国产手机厂商战略核心位置。其次,运营商对千元智能手机的补贴逐年下降,在同质化的竞争下利润越来越少。

从腾讯科技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智能手机渗透率已超过90%,甚至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市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正进入换机市场的“饱和”阶段,而换机用户通常都会选择更高端的机型。

vivo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冯磊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表示,当下的消费者都至少使用过3台以上的智能手机,他们对手机性能、体验以及品牌等方面的需求已经非常明确,而且他们也已经过了买纯性价比产品的时代,愿意为手机的价值买单。

冯磊称,在手机价格区间上,千元以下的市场已经在萎缩。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千元智能手机所占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从去年同期的20%,下降到当下的15%,且呈现出未来继续下滑的趋势。

推出性价比机型让很多国产手机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在竞争剧烈的千元机市场中,由于过度强度性价比,导致产品的利润率降低,除非产品做到较大的量级,否则便会临难以盈利的困境。

“2015年已经被行业认为是换机之年,进入2016年,手机市场则更是成为了一个明显的存量市场。相反,2000元至3000元、3000元至4000元档位的市场则在增长,因此作为vivo的旗舰产品,Xplay5的定价超过4000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冯磊说。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国产手机就开始不断提升产品价位以获取更多利润。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华为、中兴、小米、酷派,以及新互联网手机品牌乐视、奇酷等在内的本土手机厂商,推出的售价在3000元以及40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已有近10款之多。

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去年国产手机在2000元以上的市场得到越来越多认可。其中,2000元至3000元档位,国产机占比从2014年的28%提升到2015年的88%;3000元至4000元档位国产机占比从8%提升到77%;4000元以上手机出货量国产手机占比为1.6%。

 

胜算有几何?

一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大部分利润被三星、苹果两家所瓜分。据市场咨询公司Canaccord Genuity的数据显示,从截至目前各个手机品牌公布的数据来看,2015年全年三星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23.9%,苹果占17.2%。再之后则是华为、联想、小米、LG、中兴等品牌公司。

从利润来看,91%的利润都进入了苹果的口袋,三星公司虽然份额最大,但是利润只占14%,两家的利润竟达到了105%。可以现象,国产手机的利润微乎其微,甚至亏损。

去年华为Mate系列大获成功后,国产手机尝到了高端价位带来的丰厚利润,于是各家品牌纷纷向上试探。如魅族PRO5、中兴AXON天机、乐视乐Max、OPPO R7Plus、金立天鉴、360奇酷旗舰版等,定价时均达到了2500以上,部分已超过3500元。

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此前对腾讯科技表示,国产手机之前主要多以走量为主,但真正产生利润的则是在高端机型上,华为手机现在是盈利的,但不便透露具体数额。

报告显示,华为去年提高了中国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平均售价。华为2015年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53%至6290万部,并将其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提高至213美元。

但也并不是所有手机品牌都能一帆风顺,毕竟在国内多数用户的印象中,高性价比已是国产手机的代名词。据腾讯科技从相关渠道获悉,相比高性价比的360奇酷青春版,上市已5个月的旗舰版销量不尽人意,加上两月前发布的旗舰极客版,总销量不足30万部。

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曾对腾讯科技表示,性价比是危险的。因为性价比只可以解决性能和价格的问题,而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品牌和服务体验。如果产品不够高端和服务不够好,就不能支撑销量,而只有将高端产品做好,才能获得毛利。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在微博上透露,去年华为、OPPO和vivo三家手机利润都超过10亿美元(约64亿元人民币),特别是华为手机利润将超过100亿元。

“产品功能能否体现价值。渠道,尤其是线下渠道能否快速铺货给零售渠道,并且控制好渠道节奏和秩序。” 闫占孟说。

如果说华为打进高端市场靠的是技术,那么vivo靠的就是渠道。众所周知,这家线下渠道占90%以上出货量的国产品牌,去年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按照vivo的规划,由于产品定位的变化,在渠道方面,其将会发力一线城市,目前已在城市地铁等公共场所进行传播。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此之前,国产品牌HTC始终坚守高端市场,目前处于有价无市。从中可以汲取经验的是,国产手机冲击高端市场是未来必然趋势,但胜算关键在于品牌溢价、渠道以及市场营销等整体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从去年开始,华为、中兴、小米等也已开始加大线下渠道的投入,这并非各家对外所言线上、线下渠道同等重要,而是过去几年线上渠道的红利正在枯竭。目前,vivo国内拥有约18万个终端零售网点,超5万个导购员。vivo下一步重点是要提高线下渠道的效率。

此外,一些洋品牌的衰落也给了国产手机冲击高端市场的机会。2015年,三星、索尼、LG在中国市场的高端机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有些甚至处于亏损的窘境。

某手机厂商高管对腾讯科技表示,这些智能手机厂商营收下滑亏损的背后,都不约而同的将缘由指向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崛起,国产手机进入高端市场,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些品牌留下的市场空间,并向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渗透。

综合来看,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的胜算不是没有,仍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在渠道和品牌修炼上需要加大投入。

从目前的发展情形来看,传统手机品牌的希望会更大,如华为、中兴、vivo、OPPO、金立等,其在渠道、营销、品牌溢价上已有一定基础。

互联网手机品牌则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毕竟产品定位决定了价格区间难以跨越性价比,所以小米手机始终很难进入高端市场,类似的还有荣耀、努比亚、ZUK等。(腾讯科技 郭晓峰)




【责任编辑:雨蝶】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