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Note7召回重创三星 韩媒称问题电池来自中国

据日本经济新闻9月5日报道,全球召回250万部Note7给三星挽回市场份额的攻势浇了一头冷水,也势必给原本逐渐复苏的业绩带来不良影响。由于中国等新兴制造商的兴起,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本次大规模召回可能会导致三星手机整体行情低迷,甚至影响到向三星供应零件的日本厂商。

三星Note7智能手机(资料图)

9月2日的记者会上,三星电子移动事业部负责人高东真并未明确透露召回相关费用的具体数额,仅表示“数额之大令人痛心疾首”。

韩国SK证券分析称,仅召回费用就将达到10亿美元,2016年7-9月Note7的销售量可能会从预计的500万部下降到300万部左右。

对三星而言,智能手机等IT设备业务是盈利的主力军。2016年4-6月三星的合并销售利润达8.14万亿韩元,智能手机等业务占其中一半以上。由于减少机型等降低成本的措施奏效,利润同比增加近6成。虽然销售数量增长迟缓,但3月发售的Galaxy S7销售状况良好,使三星市场份额的下降维持在较小幅度。

Note7原本是为保持这种势头而推出的战略机型,采用了智能手机中最大的5.7英寸有机EL屏幕,并引入了虹膜认证这一尖端技术,是一款在韩国直营店售价达到108.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508元)的高档机型。

三星十分担忧这次的问题会损伤其品牌影响力。8月下旬,多名用户将烧毁的手机的照片发到网上,称“充电时发生爆炸”,但在9月2日的记者会上,高东真强调“无人受伤”。

关于三星延迟了一段时间才宣布召回,他解释称“只有先查明根本原因,才能重新获得信赖”。

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华为推出了功能接近于三星尖端机型的高档手机,市场份额正在增加。出货数量仅次于三星居于第二的苹果2016年以来陷入苦战,预计近期将发布新产品,以期卷土重来。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召回将给三星带来巨大打击。

不仅是Note7,一旦三星品牌形象恶化、智能手机整体销量低迷,可能会影响到日本的电子零件厂商。据悉三星的半导体和显示器由内部生产,智能手机零件则由日本的村田制作所、TDK、阿尔卑斯电气等供应。

另据新浪美股9月5日报道,三星电子召回数百万支最新旗舰大屏智能手机Note7,代价相当高昂。

报道指出,三星决定召回两周前才上市的250万支Note7手机,召回成本可能多达10亿美元(约合66.8亿元人民币)。

网易科技5日在报道中称,约有三十多部Note7手机被发现出现电池着火和爆炸问题。

在这个时间点发生如此重大的负面事件,其影响难以挽回。三星电子原本一帆风顺,在旗舰机Galaxy S7大卖的推动下,公司股价上个月创下纪录高点,单季利润冲到2年来最高。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趋缓的情况下,三星交出这样亮丽的成绩单实属难得。Note7手机旨在壮大产品阵容,与苹果公司本周将发布的新款iPhone一较高下。作为亚洲安卓系统手机的市场龙头,三星电子很难承受品牌形象恶化的损失。

经过与苹果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之后,三星一直努力通过率先推出大屏设备和弧形屏设备来重塑质量和创新信誉。Note7一经推出,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上市初期充分抓住了新款iPhone尚未推出带来的机会。如今,该款手机在10个国家停售。

虽然召回成本可能高达10亿美元,但预估损失不到三星电子今年估计净利润206亿美元的5%。部分费用是否由三星电子附属电池生产商三星SDI负担,目前还不清楚。三星电子尚未透露Note7的供应商,而电池生产商可能也需要负担部分召回成本。据韩国《经济日报》报道,三星SDI供应70%电池给三星电子,剩下的30%由中国电池制造商新能源科技提供。

驱动之家9月3日报道,受爆炸事件影响,三星官方已经宣布全球召回Note7手机,但三星中国表示,国行Note7所用电池并无风险,因此不在召回之列。另一方面,美国四大运营商已经纷纷采取措施,对此事作出迅速回应。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AT&T、T-Mobile、Verizon和Sprint已经暂停销售Note7,并和三星合作处理召回事宜,同时对已经购买该机的用户做出妥善安排。

另据韩国中央日报(日文版)2日消息,发生爆炸的三星手机内的电池疑为中国制造,还称此消息的最初来源为“朝鲜Biz”。朝鲜Biz报道指出,可以证实在韩国发售的三星Galaxy Note7手机内使用了中国产电池。中央日报(日文版)据此认为,韩国版三星Galaxy Note7手机发生过热、燃烧不能说与中国电池毫无关系。根据拆机照片,相当多的中国产电池来自中国一家名为Dongguan ITM Electronics(东莞ITM电子)的公司。报道指,拆机后发现问题电池表面有MADE IN CHINA字样,生产日期为7月29日。而中央日报(英文版)在2日的报道中指出,该机型有一半电池来自三星SDI,另有两到三家中国工厂生产了另一半电池。中央日报(英文版)报道指出,“问题电池的来源还无法确定”。

据观察者网查询,东莞的确有一家名为ITM的韩国独资、生产手机用电池的公司,客户主要为三星电子等著名手机制造商。不过其英文名称为ITM semiconductor Co.Ltd(ITM半导体有限公司),其总部在韩国清州市。

澎湃新闻在2日的报道中提到,2日晚间,三星中国发布声明称,三星note7国行版会正常发售,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至于中国国行版本采用哪家电池供应商,三星以“出于对供应商的保护”为由,不对外公开。

【责任编辑:张慈】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