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旅游+VR 是风口还是泡沫?

眼下,VR已经被认为是下一代的互联网和计算平台,在这时,VR技术和旅游业的结合则格外令人憧憬。近一年以来,不少企业纷纷试水VR。无论是传统旅游企业,还是连接技术的资源方,甚至看好市场的资本方无不希望能依靠旅游+VR分一杯羹。诚然,VR确实能为旅游衍生出新的思路,但也有声音认为VR热完全是在中国市场资本创造出来的风口。因此,VR之于旅游,是超现实零距离的新鲜体验,还是景区过度包装之外的皇帝新衣?成为当下热门话题。

业内纷纷试水VR

据悉,目前旅游业对VR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垂直领域。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杨彦锋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当前除了VR,还有AR和MR,合称为3R,在旅游领域都有应用的广阔前景。出行前的目的地虚拟体验、VR的游乐项目、旅游目的地VR辅助的景观重现、VR还原的特殊线路和视角及VR数字博物馆、VR酒店选房等都是已经有实际运用和发展的领域。”

事实上,VR技术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去年底,旅行网站赞那度宣布推出中国第一个旅行VR APP,用于让用户对旅游目的地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今年清明前,首都博物馆也推出了VR观展模式,游客可通过佩戴VR头盔切身感受考古、挖掘、整理的全过程。此外,澳大利亚旅游局与暴风科技集团正式宣布合作,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感受堪培拉、白天堂海滩、悉尼海港等澳洲风景名胜。

OTA方面,艺龙旅行网发布了OTA行业率先使用VR技术拍摄的景区+酒店体验视频,以古北水镇为例,主要运用VR技术对景区+酒店旅游生态进行展现,视频通过对第一视角的模拟,让观众享受沉浸式旅行预体验,同时拍摄中还大量使用无人机航拍,让观众体验到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上帝视角”。此外,去哪儿网也上线了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VR体验馆,让用户在体验景区之后直接在体验馆内下单购买景区门票,节约用户收集景区信息的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帮助景区尽快刺激用户做出购买决策,完成由体验到下单的营销闭环。8月31日,去哪儿网再次向VR发力,与互联网视频播放平台暴风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结合国内热门景区和目的地,联手推出全球首个VR旅行团产品,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从网上VR体验、随团VR观摩、VR体验馆互动等内容。据去哪儿网内部人士透露,这一产品目前正在景区沟通、选择和VR制作阶段。

去哪儿网目的地事业部营销副总刘墨非认为,2016年是VR爆发元年,“VR+旅游”是不可错过的营销机遇。去哪儿网将在手机客户端及PC网页上多方面呈现 VR技术,帮助景区实现立体场景展示,包括VR影像,CG景区等形式,力图颠覆传统图文静态推广或简单动画被动推广的交互模式。

体验效果成最大争议

除了旅游业内的试水,VR热还引起了资本的关注。然而,就“VR+旅游”是否能收获预期的效果,资本界莫衷一是。

据悉,目前我国旅游部分项目都面临着传统型难题,新技术、新体验确实能够提供新的思路,无论从观光客的角度还是从环境和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如果VR旅游能够提供足够好的体验,毫无疑问会成为多方受利的旅游新方式。当前消费者对“VR+旅游”的看好主要源自当前景区人多、路远、突发情况难以预料等问题,不能深层体验旅行,而目前资本界对“VR+旅游”的迟疑也大多针对于此。换句话来说,消费者是在为体验买单。

关于VR和旅游的关系,业内普遍认为VR肯定不会替代原有的旅游体验,VR营造的娱乐体验对旅游只是“加持”作用,而能否真正实现理想中的体验,VR技术占了很大的层面。北京赛欧必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赵宁曾表示,VR在售前或者行前展示环节的作用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但是VR本身的技术缺陷导致这个行业成熟度不高。由于VR视频是全景视频,对视频的处理方式和以前拍电影、拍视频不一样,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此外,传播技术也是“VR+旅游”发展的掣肘。歌诗达邮轮市场部经理张扬认为,VR视频需要下载播放器,4K、时长3分钟的视频很多电脑都无法运行。此外,现在VR视频也非常紧缺,针对旅游邮轮VR视频几乎没有。

空空旅行创始人杨舜翔曾直言不讳地表示VR对旅游是伪需求,“旅游的目是身临其境,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身临其境到这个地方,目前的VR技术只解决了视觉问题,剩下都没有解决。有的VR视频做得很美,但是实地体验很差。希望大家更多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VR技术怎么用,应该回到寻找事情本真上去,即旅游的目的是什么,想传达的意义又是什么。”

跨界可降低投资风险

而对于眼下“VR+旅游”的热度,国际旅游投资学会总干事王琪给予了肯定,他对本刊表示:“真正旅游业的发展的有效方式不是依靠行业自身,而是跨界,将其他产业成果的并入旅游,以此带动彼此的发展。”

王琪认为当前消费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文化旅游投资成为继房地产之后的又一个热点,但也蕴藏着一定的风险。就目前看,旅游投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目前只是起步阶段,还未见底,从投资到见效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当前只有早期少量的投资企业获得了部分回报。此外,目前投资旅游项目方大多不是业内企业,跟风现象也时有发生,从业经验、人才等方面的欠缺也加码了旅游投资的风险。从旅游本质层面来看,不少投资方将投资目标集中在主题公园和景区,把旅游当做标准化产品来做,这与人们不尽相同的个性化精神体验不吻合。

“旅游文化投资与其他投资有着很大不同,不是单纯的投入与产出的思路。”王琪告诉笔者,“以景区为例,作为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其所蕴藏的文化底蕴和知识产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需要长期积累。由于资本的介入,加快旅游目的地和项目的发展速度,其IP值无法与原生态内涵匹敌,这也是投资与旅游行业基础的矛盾。”

王琪表示,科技产物的介入可以为游客带来便利,消费者在一天的劳累之后回到家中,穿上VR装备,登录景区提供的VR资料系统中,选择自己想观看的视角和天候,如同身临其境般地“游览”各地名山大川;又或者从360度观看卢浮宫中的精美油画和雕塑,甚至可以从比到现场去更“近”的视角仔细揣摩画中的每一根线条、每一抹色彩。“除了科技、体育、医药等一切有助于旅游的加分产业都比纯粹投资文化旅游产业风险小得多。”王琪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杨彦锋对本刊表示,当前VR商用的应用已经很多,也很丰富。盲目追风有风险,但VR与旅游都是通过体验创造商业价值,VR领域的投资前景其实和泡沫本身没有关系,好的公司、好的项目和旅游很好地结合,转化成熟应用还是拥有一定的前景。


【责任编辑:孙晓曼】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