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微信支付宝“出海”难 或受当地同行抵制

中国女孩猫猫在日本留学,前几天她在京都高岛屋cpb专柜买了一套化妆品,尝试使用微信支付还打了9折。不仅在京都、东京,还有韩国首尔,越来越多境外百货连锁公司对微信支付的热情不断高涨。微信支付早前在东京举办首场微信支付境外开放大会,上线全新微信支付境外开放平台,并发布名为“WE Plan”的跨境支付产品智慧方案。


微信支付团队数据显示,日本6月单日交易额峰值是1月峰值的40倍;随着客单价的持续提高,半年间,日本接入微信支付的商户数上涨超过6倍,覆盖衣食住行娱旅行等方方面面。微信支付海外运营负责人殷洁表示,中国在“无现金化”和移动支付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微信支付希望跟随中国游客的脚步,帮助境外商户不断提升商业服务能力。

中国人到哪儿 哪就有移动支付

“有很多中国游客来四条逛街,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比较普遍。但在日本本土人中间,还不够普及,他们更习惯用现金。”猫猫说。虽然没有想象的容易,但也丝毫没影响中国移动支付巨头们打开日本市场的决心。

这种体验,爽的可能还真是自己人。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2.9万亿美元,四年增长了20倍。但随着本土增长红利正逐渐消失,移动支付平台先后拓展海外业务,更多是瞄准出境游的中国人。

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境外消费总额高达2610亿美元,较2015年增加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连续位居世界第一位。

因此,中国移动支付平台出走海外也是大势所趋。

业内人士分析,在海外业务上目前还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与当地银行以及商户合作;另一种方式是入股当地的支付公司。

作为第一个获得跨境在线支付牌照的支付平台,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早在2007年就开始布局海外业务。目前,在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26个国家和地区,支付宝已经接入了12万多家海外线下商户门店,范围涵盖餐饮、超市、百货、便利店、免税店、主题乐园、海外机场、退税等几乎所有吃喝玩乐消费场景。同时,支付宝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Uber和Grab打车服务,并且在23个国家提供消费退税服务。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介绍,支付宝布局跨境线下市场,主要以建立当地生态的方式展开。

出海之路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中国移动支付企业出海热度不减,但人大国际国币研究所所长助理曲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国支付企业出海依然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品牌接受程度。一些海外市场的支付体系已经很成熟,中国电子支付突然“闯入”,难免会产生信任问题。其次,在软件使用习惯、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恰恰是使用习惯的不同而影响推广。再者,“新贵野蛮人”突然敲门,多少会引起当地同行抵制,例如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约束、第三方支付渠道受阻等。

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例,出海最活跃的地区仍然是东南亚和日韩,曲强分析称:“这些国家有大量中国游客,为吸引中国游客消费,商家热衷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不足为奇,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

但曲强也表示,“在中国,为了促进电子支付发展,央行在风险拨备、准备金方面给予第三方支付企业很多优惠政策,这样开疆拓土的方式在国外未必行得通。”

此外,技术上的挑战也是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走出去的一道槛。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周旭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不同国家在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步调并不一致,跨境支付有可能涉及要用其他通道配合,为了适应国外的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这就对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模式和系统的更新与发展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

周旭亮认为,从长期来看,对于采取收购当地支付公司或与当地支付机构合作的模式开展业务并不是长久之策。“一是合规性问题,一般通过与具有支付资质的代理商合作来解决;二是欺诈风险防控问题,国内通用的很多防控手段在境外是失效的,需要探索出新的方案;三是盈利问题,相比境内支付,跨境支付业务量偏小,且涉及到代理商服务费、汇率折算等额外费用支出,短期内面临盈利难题;四是如何渗透当地主流消费场景和当地用户的难题。”

支付企业出海还能做点啥

除了提供支付服务,支付企业出海还能做点啥?

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尚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仅10%的人持有信用卡,有贷款需求的人中仅21%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在东盟国家,超过6.8亿人口中,其中3.6亿人口迄今无法获得基础的银行服务。

眼下,在印度街头,随处可见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当地人用手机在餐馆买单、在加油站加油、街头随便一个飞饼摊都挂着一个二维码……在蚂蚁金服技术输出的两年时间里,印度电子钱包企业Paytm用户数从不到3000万升至2.2亿,2017年4月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

除了到印度,Paytm的工程师也经常到杭州来,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资深专家吴晖说:“近期他们就新派来一批核心技术团队,我们会派不同领域的技术核心人员,当面教他们怎么写代码,怎么使用我们的系统。他们回去后,我们还会指定专职的技术核心成员长期跟着他们,直到全部都学会。”

寻求服务当地用户最佳模式,是技术输出重要一环。蚂蚁金服在印度推出“诊断”模式,根据每个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业务诉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合作方式。

在印度,大多数人用的智能手机都是廉价低端的那种,内存都很小,硬盘也很小,印度普通人对流量也非常在意,不到非用不可的时候,不会轻易打开应用,很多人不用手机的时候,甚至会关掉蜂窝移动网络,印度的移动互联网远不像中国那么成熟稳定和流畅。吴晖说,因此Paytm的应用不能做得很大,耗费的流量越小越好。Paytm的负责人专门调研过,用户操作Paytm的流程每增加一个步骤,就意味着交易量会减少10%。

“针对合作伙伴的短板,我们会做某个垂直的、具体领域的技术支持,比如它的风控不行,那我们就去帮助他们做风控;反洗钱能力不行,我们就去帮合作伙伴在他们的技术体系内补这个短板。”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是目前全球移动支付发展得最好的国家。得益于中国强劲的出境购物需求,移动支付也借机走出国门,向海外市场拓张。

近半年,韩国微信支付日均交易笔数和门店数增长都超过5倍。“在国内,已经有了场景布置、中国商家也玩得炉火纯青,但在海外的市场还没有实际饱和,还没有开始深度运营。”微信支付运营总监黄丽说。微信正在计划向海外商户开放一些用户的数据画像和特征,来帮他们做运营。比如目前,很多韩国免税店有线上商城,之前通过微信支付的中国游客,就可以网上下单,去机场提货。


【责任编辑:孙晓曼】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