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移动支付领域数据之争:或成全球趋势 中国已领跑

支付宝海外吃香 中国领跑移动支付

近日,日本几家银行宣布,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前推出一种新型数字货币,该货币暂名“J币”。J币由瑞穗金融集团和日本邮政银行牵头的银行财团发起,目前已获得日本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

按照构想,J币不仅可以实现和日元的等值交换,还可与银行账户绑定。用户通过手机APP从自己的银行账户上提钱,就可以直接转换成J币,在便利店或餐厅结账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个人之间的转账不会产生手续费。

业内人士认为,日本金融此举是为了应对阿里巴巴在移动支付领域对于其本土机构构成的威胁。

据支付宝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使用支付宝在境外消费的笔数是去年同期的8倍多,人均消费金额也大幅提升了近50%。

阿里巴巴表示, 2018年春季还将在日本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子结算服务,力争3年内赢得1000万名用户。除了日本,支付宝和微信等还在世界多地布局,近期巴黎老佛爷百货也上线了微信支付,并且以较低的汇率吸引消费者支付。

移动支付领域的数据之争

“支付之争实质上是数据之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日本金融机构推出J币,维护金融安全是首要考虑。移动支付能够收集大量宏观数据,对于政府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经济发展来看,欧阳日辉表示,移动支付数据的分析能够深度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场景和模式,有利于企业进行精准营销。基于支付技术演化出的例如互联网理财等众多金融科技模式,市场规模巨大,为了维护本国金融企业发展,也是推出J币的原因之一。

此前日本金融机构也表示,J币的管理公司会将用户购物和转账的记录收集在大数据之中。然后将其加工成匿名数据,与其他企业和银行共享,并应用到商品开发和价格战略当中。

欧阳日辉介绍,J币实质上是日元数字化的一种形式,J币直接与日元挂钩,可以实现J币与日元自由兑换,进而赋予了J币价值,避免因为市场供求变化而导致的类似于比特币式价值的过度波动,提供了J币的可信度。

“由日本多家大型银行共同主导,并得到日本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中央银行的支持,使得J币能够有国家信用做担保。”欧阳日辉认为,J币支持线上线下各种支付场景,实行无手续费跨行转账,流通成本低、使用场景优于支付宝和微信、流通性强于传统纸币。

“在日本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欧阳日辉表示,J币与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竞争还要取决多方因素。目前支付宝和微信具备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完整的支付生态,其技术和服务已经具有相当的优势。而国外法律法规、支付习惯、金融基础设施、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差异是移动支付海外发展需要克服的。

中国移动支付全球领跑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中显示:移动支付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中的渗透率迅速增长,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2016年,中国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倍。

“中国移动支付已经全球领跑。”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

李勇坚介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移动支付不但应用于线上,而且已全面向线下渗透。以美国的PayPal为例,PayPal虽然可以在多个国家使用,全球超过1.53亿用户。但其主要用于线上支付,线下支持商户有限。在美国,手机付款额仅占店内付款总额的3.0%。移动支付在日本利用率也仅为6.0%,远低于中国的水平。

“这一点,经常出国的人最有感触。”英国牛津大学东西方战略研究中心顾问高连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政策的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让中国在信息科技领域具备了弯道超车的条件,我国社交媒体、电商的发展是促进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

欧阳日辉表示,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主要由支付宝和微信组成,其他移动支付企业规模较小。支付宝模式主要是依托完善的电商生态,从线上支付到线下支付,其实质是支付场景的线下扩展。微信模式,依托社交平台庞大的用户规模,其终端覆盖率和场景渗透率极高。

李勇坚介绍,我国在支付方面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我国的信用卡支付虽然有较快增长,但由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一直未能占据主导地位。而移动支付相比信用卡,便捷性更高,同时对物理设备的依赖性低,使中国有机会跳过信用卡支付阶段,直接到移动支付阶段。

“相比于NFC技术,二维码胜出的关键在于用户的使用和教育成本。”李勇坚介绍,虽然二维码的技术性和便捷性不如NFC,但是推动二维码的整体成本要低得多,并且二维码技术不依赖于硬件设备,具有跨平台的特征。

移动支付或成全球趋势

今年3月,调查机构World Pay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支付市场中,替代性支付方式,即无需信用卡和借记卡,用手机进行支付的方法,占比达30%。

多位专家表示,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全球支付的趋势之一。据拓墣产业研究院预测,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78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25.8%。美国苹果公司也在今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其即时通信软件中增加支付功能。

欧阳日辉介绍,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进一步增加,移动支付终端的进一步普及,以及全球虚拟货币的快速发展,未来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不过,同时他指出,其他国家较难复制中国的移动支付模式。发达国家本身传统金融较为发达,银行与商家对于数据的重视使得发达国家第三支付发展较为艰难。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

“中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有其独特的发展环境。”欧阳日辉认为,一方面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线上支付规模庞大,线上支付向线下渗透成为必然;另一方面传统国有网上银行操作繁琐、信用卡市场欠发达等环境共同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

延伸阅读

中国创新经济激发世界新动能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支付宝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伐,让出国旅游的中国人尽享价格优惠和便捷服务,海外商家也乐开了怀。在中国,基于技术和模式创新的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正蓬勃发展。受益于企业探索与实践,政策鼓励和引导,中国已成为世界创新经济的领军者之一,并通过“共享共赢”激发世界发展的新动能。

据新华社报道,著有《中国超级消费者》一书的美国汤普金斯国际咨询公司副总裁迈克尔·扎库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创新和互联网经济的主要大国之一。中国培育了诸多创新、有活力的领军企业,它们正在参与改变世界沟通、消费和娱乐的方式。

“在淘宝网,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将各国企业与全球买家联系在一起。德国汉高和阿尔迪等知名企业,已通过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市场;澳大利亚柯蓝集团的保健品和化妆品,通过在“天猫”上开设的旗舰店来到中国消费者手中。阿根廷邮政部门派送的居民网购包裹中,约80%来自中国。

墨西哥自治技术学院经济学家豪尔赫·特略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壮大和网络技术提升,极大促进了本土电商行业发展,同时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的货物和资金流动。

肯尼亚的基马尼也想在非洲打造自己的阿里巴巴。他在2010年成立了一家电商公司,目前业务已经拓展到七个国家。他说:“非洲许多小企业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帮助下成长起来。”

今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合作,在未来5年为200名非洲青年创业者提供支持。阿里巴巴希望经过3到5年的经验积累,向世界全面推广国际电商模式。

可以看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得益于创新,中国与世界的商业互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诞生在中国的摩拜、ofo小黄车共享单车,目前已出现在全球不少城市。这不仅带来更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而且使很多城市的交通资源得到更好利用。据《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当地共享单车企业LimeBike和Spin等,从技术到模式都有着模仿中国共享单车的痕迹。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评价说,中国公司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方面正在引领全球趋势,特别是在超级计算机、智慧交通、数字支付等领域。“中国式”综合创新成果不断输出,正在改变世界的面貌。

有“印度版支付宝”之称的印度最大移动支付平台Paytm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用户数达2.2亿。该公司创始人维杰·夏尔马就多次前往中国杭州“取经”。在他看来,除了覆盖理财、银行、保险以及信贷的宽泛业务模式值得借鉴外,支付宝“简单、安全、快速”“一站式服务”“知托付”等商业理念也很值得研究。(本报记者 翟冬冬)


【责任编辑:雨蝶】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