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我国明年迈出商用第一步 5G后你的生活是这样的!

早晨醒来,智能家居自动开启你起床后需要用到的小家电程序;出门前,小区楼下的垃圾桶提示你还有空余的位置可以把垃圾捎上;离开家,你乘坐的是无人驾驶汽车,这样一来,你可以腾出精力下载几部电影、还可以查看一下你的快递目前在哪条路上;在抵达公司前,车联网系统向你显示停车场的空余位置……

这就是万众憧憬的5G时代,它已经在向我们走来。记者从第十九届高交会了解到,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将于2018年迈出5G商用第一步,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的大规模商用。

5G是怎样的5G?

从1G到4G,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5G将解决人与人之外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即万物互联。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丁海煜称,5G是一个全新的通讯技术,这种通讯技术未来跟人工智能、大数据紧密结合,将会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

记者了解到,5G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特性,这使得5G技术在物联网、智慧家居、远程服务、外场支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有了新的应用,更高的速率和更好的业务体验,真正实现移动信息化与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5G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和超低功耗、超低成本等特征,意味着未来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可能配有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技术也有望成为像电力一样的通用性技术。

与此相对应的,相关产业的适应性升级已经开始,中国利用5G机遇在国际通信领域弯道超车也体现在相关产业的布局上。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整个产业界的投入都比4G时代有了进一步提高,”丁海煜说,“包括华为、中兴这样的系统设备商,还有终端公司比如OPPO、VIVO这些公司,我们运营商都是和他们一起合作,争取在整个标准组织里面能够体现我们中国5G产业的引领作用。”

据悉,华为、中兴等系统设备商已经推出5G预商用产品及解决方案。在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上,华为展示了5G服务化核心网样机等,中兴推出了5G高低频系列化预商用产品。

此外,记者从本届高交会上了解到,一些智能家居、柔性显示厂商等,都已经为5G时代的到来研发了适应性产品。如利用5G技术弥补当前基于AI的视频分析中时延大、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会让5G网路更智能,5G的网路也能够让人工智能的应用更能够泛在。”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说。

5G时代到底什么时候来?

移动通信技术大规模商用的前提在于国际标准的制定及统一,一旦标准固定下来后,5G会逐步走入大众的生活中去。此外,5G也是全新的网络,面向整个垂直行业,需要各行各业融合创新,打造生态。

记者了解到,中国于2016年1月启动了5G技术试验,为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怀柔规划建设了30个站的5G外场。在5G第二阶段试验完成之后,第三阶段试验将于2017年底或2018年初启动;据预计,5G第一个标准版本将于2018年6月完成,完整版本或将于2019年9月完成,并有望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商用。

“从2016年到2018年,我国的5G基础研发测试是分为三个阶段的。”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总经理)王庆杨表示,“第一阶段是5G关联技术试验,第二阶段是5G技术方案验证,第三阶段是5G的系统验证。”

“目前,已经到了第三个阶段,”王庆杨说,“中国电信在前期深度参与了前两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中国电信参加工信部组织的测试,同时为了做好配合,进一步丰富场景,计划在6个城市开展更多相关试验。”

据悉,这些试验内容包括:5G技术与智慧城市的核心规划结合,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双创方面,借助5G的试验推动双创的工作;以及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方面,如何利用5G技术来助力;还有AR、VR等新的应用。

现阶段,三大运营商在5G商用步伐上都有了明确的时间表。“中国电信预期在2018年6月完成5G第一个商用版本(R15)。”王庆杨在第十九届高交会上透露。丁海煜也表示,“中国移动将全力保证5G第一版全新标准能在2018年按期成熟。”中国联通高级工程师冯毅预计,“中国联通2018年会开始通信云网络的商业试点部署。”

此外,5G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跨业合作。易芝玲透露,中国移动2016年年初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结合各个行业一起探讨未来技术的创新或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目前该中心的联创创新有超过100多个合作伙伴,有12个开放实验室在国内外成立。

5G贵不贵?

5G的流量之大,速度之快,都超乎想象。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5G时代的资费如何?

对此,有业内人士从技术角度作出了解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一代比一代的技术先进,提供的能力越来越强,在相同速率情况下成本是在降低的。”

“举个例子,4G跟3G相比,在同一个频谱带宽下,频谱效率提高了3倍,带宽也提升了,比如从原来WCDMA5M,现在是20M,提升了4倍。按照摩尔定律,在芯片相同的情况下,能提升10倍左右的处理能力,再加技术不断发展,在相同成本下,芯片处理能力也在增强。因此,5G能给用户提供更高的速率,成本并不会跟速率成等量提升。”该业内人士说。

“从单个流量包来讲,资费肯定是下降的,未来用户用于5G的开支占收入的比例应该会下降。”冯毅表示,这个下降的趋势大家都有切身体会,十年前每个月通讯的费用大概七八十块钱,占到个人收入的3%至5%,但现在资费差不多只占到个人收入的1%。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在享受更好通信技术的同时,资费开支占收入的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的。


【责任编辑:雨蝶】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