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2017年诺贝尔奖得主、“引力波”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Barry C. Barish 教授出任上海拉德钫斯首席客座科学家签约仪式在上海总部隆重举行。

Barry C. Barish 教授、上海拉德钫斯董事长鲁南女士、拉德钫斯首席医学专家马立新博士、拉德钫斯技术总监霍思维博士等嘉宾出席了仪式。
Barish教授引领了引力波探测的全球合作,组织建设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引力波探测器LIGO,并因而在国际上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现象。
另一方面,Barish教授对于新型粒子加速器的开发和建设也有大量经验,看好粒子加速器的医疗用途,在欧洲、中国和印度有多个粒子加速器合作项目。

会谈期间,宾主双方探讨了引力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对于医疗用加速器的开发进行了深入交流。粒子加速器曾一度仅用于物理学研究,比如原子核结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化工、食品、环保等行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
Barish教授表示,他愿意与拉德钫斯合作,将他的专业技能融入到医疗技术之中,并使用到拉德钫斯即将建设的医疗项目中。
近年来,质子加速器和重离子加速器的小型化,更是开启了肿瘤精准放疗的时代。Barish教授介绍到,传统放疗技术中的射线因为无法控制射程,对浅层组织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大。而作为肿瘤精准放疗的“质子刀”新技术,它的原理是将加速器射出的高能质子束瞄准肿瘤组织,质子进入人体后会穿过浅层的正常组织,只在到达肿瘤组织时才会迅速释放全部能量(布拉格峰现象),从而实现掠过正常组织、精准打击肿瘤组织的目标。脑部和脊髓肿瘤以及眼部病变这些传统放疗的禁区,对于“质子刀”治疗却是可行的。

Barish教授表示,国际上目前还在开发中子加速器在肿瘤精准放疗中的应用。“中子刀”将会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精准放疗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
交流会结束后,鲁南董事长代表拉德钫斯与Barish教授签订聘用协议,并为Barish教授颁发聘用证书。
上海拉德钫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生物细胞研究、技术转化、预防医学研究、系统生命学研究、基因检测、健康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生物科研平台。

本次Barish教授签约拉德钫斯特批专家,标志着上海拉德钫斯在肿瘤康复治疗、慢病管理的研究工作将会更进一步。拉德钫斯将持续扩大公司国际化专业人才对接,为国内细胞研发、治疗免疫性疾病、肿瘤康复治疗、慢病管理、骨关节病治疗等学科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Barry C. Barish 教授,加州理工大学林德物理学教授,曾任美国高能物理顾问小组共同主席,该机构为美国能源部与国家科学院的常设咨询委员会,为美国高能物理学制定了长期计划。
Barry C. Barish 教授作为美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于2017年,因对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的观测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与Rainer Weiss,Kip Thorne教授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Barry C. Barish 教授是引力波的领先专家,在LIGO扮演着开创性和领导性角色,直接探测引力波,为宇宙打开一扇新窗口。
背景资料:
引力波:在广义相对论里,引力波是时空本身的涟漪,是由带质量物体的加速度运动所生成。由于广义相对论限制了引力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因此会产生引力波的现象。相反地说,牛顿重力理论中的相互作用是以无限的速度传播,所以在这一理论下并不存在引力波。
1916年 ,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1974年,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发现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这双星系统在互相公转时,由于不断发射引力波而失去能量,因此逐渐相互靠近,这现象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首个间接证据。
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团队与处女座干涉仪团队共同宣布人类对于引力波的首个直接探测结果,其所探测到的引力波是源自于双黑洞并合。
2017年,莱纳·魏斯、巴里·巴利许与基普·索恩因成功探测到引力波,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7年10月16日,全球数十家科学机构联合宣布,从约1.3亿光年外,科学家们首次探测到壮丽的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及其光学对应体。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InterferometerGravitational-WaveObservatory,缩写为LIGO)是美国分别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列文斯顿和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建造的两个引力波探测器。LIGO被用来寻找宇宙中的引力波,从而可以验证黑洞的存在和检验广义相对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