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20.jpg

图为智博会现场。

不用钻出被窝,语音遥控打开窗帘、开启电视,起床以后,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已经就绪;关上家门,不需要的电源也随之关闭;在无人值守自助办税厅,刷脸办税、活体识别、语音交互、无人值守,95%以上涉税业务均能全程自助;在智能就业展厅,基于大数据库的就业定制服务、人岗精准匹配……

8月23日至25日,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新产品和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工作生活的未来场景,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趋势,从短短3天中,就能窥见一二。

智能技术,日常生活好帮手

在学校,智能设备能代劳枯燥的阅卷工作,精准判定主观题得分。大数据分析后,每个学生都拿到了针对性的定制作业。在医院,医生有了智医助理来帮忙,这名机器人在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里拿到456分,比合格线高了近100分。

智能产业,已经逐渐步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智能技术已经实现广泛应用。国内有1500万师生使用我们的教学系统,减负增效效果很好。超过2000间法庭采用了智能设备,庭审时间缩短30%以上。在医疗方面有机器人帮忙,许多医生能从枯燥的重复性劳动中腾出手来……”科大讯飞西南总部总裁娄超介绍。

智能化浪潮中,送外卖,也能送出科技感。美团点评的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在0.05秒内计算出97%的最优配送路线,让外卖配送时间缩至28分钟以内。配合无人配送车,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在不断推动传统餐饮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美团联合创始人穆荣均说,“无人配送车自动规划路线,还能躲避障碍物。3月,我们已经完成了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商户端测试运营。”

不仅如此,智能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也有了新发展。在金山科技展厅,参展观众吞下了一枚AI智能胶囊机器人。胶囊拍摄人体内部场景,实时传回到现场大屏幕,胃部的皱褶和黏膜清晰可见。

“还真不疼,基本没啥感觉。”面对提问,参与实验的观众说,“都说做胃镜挺难受的,我以后要有需要,肯定要选这种方式。”据介绍,这款智能胶囊机器人已经在重庆的5家医院投入使用。

智能制造,企业发展添动力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你见过吗?

“实现无人驾驶以后,我们可能就不再需要方向盘了。这个日子已经不远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谭本宏介绍,“2年后,在符合条件的路网上,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到了2025年,无人驾驶技术将进一步成熟,甚至上下班的路上都能应用。”

“汽车生产模式,也将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发生很大变化。比如我们的研究系统,将有40%的研究人员从事软件研究,以后甚至会增长到60%,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可以预见的是,智能网联汽车必将拉动上下游一系列产业的智能化步伐与高质量发展。”谭本宏说。

智能制造,是此次重庆机电集团的一大招牌。在智博会现场,一条模拟生产线环状运行,大大小小的机器臂配合默契,货物的加工搬运如行云流水一般,让许多参展观众看直了眼。

“焊接机器人、智能仓储系统、‘智眼’视觉监管平台、机床齿轮制造数字化车间监控与管理系统、水电站远程智能预警及诊断系统等,都是我们展示的拳头产品。”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质量发展是工业企业的当务之急,机电集团能为企业打造可视的数字化工厂,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可追溯能力,并推动精细化生产,最大程度减少生产浪费。

传统农业,也正在迎接智能化带来的改变。智博会上,聚土网带来为农村农业定制的大数据系统。“现在,有3.5亿亩土地挂在聚土网流转,已有4892万亩成功签约。”聚土网CEO田靖隆说,“不只是流转土地,通过大数据手段,农产品有了精准定向订单,种植管理也能智能决策。”

“在重庆,传统产业占比达70%。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智能化手段的供给,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路径。”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介绍,已有200家重庆企业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三成以上。

智能产业,市场广阔正发力

智博会期间,501个重大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约6120亿元。签约项目覆盖了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汽车、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多个智能化应用关键领域。

“今天的重庆人,不是在智博会,就是在去智博会的路上。”据统计,3天智博会期间,接待超过50万人次,其中13%为重庆市外观众,部分展厅还应群众呼声延期。满目的前沿科技、智能产品,参观者们不只是看“稀奇”,更看到了更美好生活的希望。

对重庆市而言,智博会更带来了大量利好。腾讯西南区域总部、科大讯飞西南总部、阿里巴巴西部客户体验中心基地、百亿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连连落户。区县也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华为重庆DevCloud创业中心在渝北区仙桃数据谷揭牌;江津区与阿里云签约建设智能交通大数据学院;北碚区先后与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依托西永微电园、大学城等平台,沙坪坝区加速培育软件服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

针对大数据智能产业、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重庆市今年将予以重点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流程也进一步优化,企业申报30天内即可办结。据介绍,重庆还将梳理重点研发项目等资金,预计将80%以上都投入智能化相关产业。

“智博会是一个标志,现在,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机器自主学习和大数据广泛应用,智能产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娄超说。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技术应用效果好,开拓了市场,市场需求愈发强烈,又刺激了技术进步,智能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和成果井喷期。


【责任编辑:祁飞】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