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归来,工作人员在将其回收至“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上。
当地时间6月1日16时43分(北京时间1日14时43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载着3名潜航人员从马里亚纳海沟深渊回到水面。17时12分,“蛟龙”号回收至“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甲板,标志着“蛟龙”号今年马里亚纳海沟的最后一潜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的最后一潜,也是“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从2012年海试以来进行的第20潜。
据央视网9月10日报道,记者日前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正在执行中国大洋48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上,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海龙11000”ROV(无人缆控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完成6000米级大深度试验潜次,最大下潜深度5630米,创造了我国ROV深潜纪录。

据了解,在深潜中,“海龙11000”利用机械手近底释放了标识物,开展了4个小时的近底高清观测,完成5次共320米的船舶—ROV联动移位,水下工作时间长达13个小时,圆满完成了本航段试验任务。本次试验,验证了“海龙11000”装备系统的功能、耐压与水密性、系统稳定性,具备良好的深海观测探测能力,可以支持在大洋科考船上常用的万米铠装光电缆上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母船适应性。

【责任编辑:刘思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