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隐私难设防:APP爬取个人信息手段多样

数据收集边界不明 技术日益隐蔽 处罚威慑力低

隐私难设防:APP爬取个人信息手段多样

专家建议: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加快法律法规更新频率强化监管

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智能化、大数据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去年,猎豹浏览器默认开通监听用户外拨电话;华住旗下5亿条酒店用户个人信息疑似泄露……今年,“抖音”因涉嫌私自调取用户隐私数据,被其他互联网平台取消第三方登录授权;央视“315”曝光“社保掌上通”App通过获取用户授权,肆意收集用户隐私信息……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隐私到底还剩多少?

获取用户隐私手法隐蔽

根据用户反馈的情况,第三方研究机构IDF实验室检测发现,与“抖音”同属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字节跳动”)的资讯类APP“今日头条”,在技术上采取了至少两个“非正常”操作,使其获取了微信用户的好友信息。

近日,一篇名为《法学博士生维权:我为什么起诉抖音、多闪侵犯我的隐私权?》的文章出现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

该博主经过比对发现,在通讯录未包含任何信息,他个人也没有明确同意它们收集使用通讯录的情况下,“字节跳动”旗下产品“抖音”和“多闪”两款APP仍然向他推荐很多微信好友。而且,在未经明确同意下,“抖音”就向“多闪”提供了博主在抖音上的个人信息。

博主凌先生在文章中写到,抖音用户规模多达上亿,收集和使用的用户信息量巨大,为牟取自身产品利益,擅自泄露和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让人不寒而栗。

对此,“字节跳动”回应称,“抖音”“多闪”产品在运营过程中,合规合法,一直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收集、使用、共享个人信息。

“字节跳动”还表示,“推荐好友”功能是“抖音”的基本功能之一,“抖音”相关页面上出现的被推荐人,是基于用户明确授权上传的通讯录信息、粉丝、关注、共同好友等信息,向用户推荐的好友或可能认识的人,与微信好友毫无关系。

然而,记者采访了多位“抖音”用户,他们均表示遇到过凌先生所反映的情况。北京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当用户使用微信号授权登录“抖音”后,其微信好友会陆续出现在“抖音”推荐的“可能认识的人”里,随后用户手机通讯录中的好友也陆续出现在“抖音”的产品推荐中。“抖音”甚至会将用户微信的“二度好友”,即好友的好友,也推荐给用户。

今年1月,白帽黑客专家、IDF实验室联合创始人万涛指出,通过模拟用户分享环境运用抓包工具监测发现,如果用户甲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条来自“今日头条”的新闻,当甲的微信好友乙和丙都打开看过这条新闻后,“今日头条”就悄悄记录下乙和丙都是甲的好友,进而将这组社交关系分享给本公司的“抖音”等APP平台,使乙和丙出现在“抖音”推荐的“可能认识的人”里。

“其违规原理在于,正常的软件在设置cookie(网站为辨别用户身份进行数据追踪的数值设定)参数时一般仅为5至7天,而‘今日头条’将这一数值设定为10年,这一隐蔽的设定使其可以长期更新关注用户的好友关系变动情况。”万涛说。

与此类似,此前两款社交软件“陌陌”“脉脉”也曾因侵犯用户隐私数据而被告上法庭,尽管法院最终判决两家企业侵权。然而,技术与监管漏洞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治”。

权责不明维权举报难

去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其中常见情形为推销电话、短信骚扰、诈骗电话、垃圾邮件。而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统计,去年上半年,电商、社交软件等平台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现象已成投诉新热点。

不仅是“抖音”“陌陌”等APP有涉嫌爬取用户隐私的行为。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一种以WiFi探针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广告营销设备“悄然兴起”。不少手机用户喜欢使用各种免费WiFi,常常开着WiFi搜索附近可用的网络,而此类设备会搜寻附近设备的Mac地址盗窃用户信息,并通过大数据生成用户图像,为随后的电话推广、骚扰做铺垫。有些设备甚至可以强制用户手机弹窗,并冒充已连接WiFi在微信置顶界面投放无法消除的“狗皮膏药式”广告。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不明确的边界、日益隐蔽的技术和低威慑力的罚单,正成为互联网用户隐私“攻防战”的三大新型难题。

隐私保护的权利与义务权责不明,管理的主体责任不清。“数据是互联网公司的重要资产,平台有责任维护自己的数据安全,也有权利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指出,保护的权利和责任非常明确,而相应的法理边界又十分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侵权者模糊事实的“保护伞”。

今年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声,要求APP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对于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需依法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等。

在重拳整治的同时,部分业内人士仍对侵权技术手段日趋隐蔽的问题表示担忧。万涛认为,虽然大多数资深代码工程师都可以通过抓包软件发现上述违规侵权的参数,然而类似的修改可能藏在数以万计的程序代码中,正常的监测流程根本无法发现。而这一类明显违规的窃取行为,即使发现也难以直接定性为“违法违规”,仅仅能被认为“非常规”,因为大多数违法行为实际运用逻辑和判定参数都只存在于侵权方的内部系统中,外部工程师无法全部获取相关侵权证据的线索,因此维权和举报都十分困难。

高投入维护与低成本侵权矛盾日趋激化。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用户隐私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同时,相关技术需要不断对抗升级,法律风险日趋扩大。而另一方面,侵权方在快速获取数据后可以产生无法计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等条件下的违法成本又微乎其微。

界定模糊 制度建设需加速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最高院在2011年颁布的《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情节严重的,甚至构成刑事犯罪。对于非法获取数据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在媒体曝光“社保掌上通”和WiFi探针等产业链后,3月16日,工信部刊文表示,已第一时间责令基础电信企业即刻关停报道中企业拨打骚扰电话的语音专线,停止违规号码透传,加强通信资源规范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表示,为防范各类通信资源被用于电话扰民,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清理,严格规范语音专线管理,严查利用透传技术虚拟主叫号码的违规行为,对未通过鉴权的呼叫一律拦截。

此外,为加强手机APP个人信息保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配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做好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采取日常技术检测和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监管,加大对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置和曝光力度,积极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切实规范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行为。

尽管如此,仍有专家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涉及专业技术的问题在法律法规中尚存在界定不清晰的情况,导致相关法律法规在执行层面面临不少困难。

以此次微信与“抖音”和“今日头条”的事件为例,微信公众号“新闻实验室”创始人方可成认为,“抖音”和微信关于好友关系获取的争议核心在于cookie这个记录了用户数据的技术元素。“今日头条”将微信浏览器的cookie值设置为10年,这是一个非正常的时间范围,不仅如此,今日头条还通过将用户cookie值及分享者的信息回传到自己的服务器,从而留存用户信息。

“事实上,开放接口不应允许回传cookie。在我所参与的技术开发工作中,从来没有这样的操作。”译言网创始人、曾任美国甲骨文公司工程师赵嘉敏说。

“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相关公开透明的隐私提醒制度,例如要求企业公布上述提示信息,以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知情权,同时加快法律法规的更新频率和加强依法监管,确保维权申诉渠道畅通无阻。”方可成说。

长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王长勇建议,“支付宝”“微信”“微博”等作为互联网的数据平台企业,应对下游企业“设置准入管制”或者“设置准入权”,从而使平台成为一个“自律监管者”,进而强化数据安全的可靠性地位。(记者 张玉洁)


【责任编辑:欧阳雪】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