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做内容可能是VR创业团队最好的选择


2013年黄庄带着家人去马尔代夫度假,度假期间他和妻子享受了潜水带来的乐趣。但遗憾的是,他的儿子和女儿由于年纪太小不敢潜水,无缘大海里面各种自然美丽的生态。于是,黄庄开始思考,如何能让千千万万的人看到这样的美景。

在探索中他发现了VR,他认为这种沉浸感的需求不只是潮流,更是用户的痛点。如何令原始的内容便捷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里,最后成为黄庄创业的主题。

脑穿越VR APP就是黄庄和他的团队践行的成果。脑穿越VR专为手机用户提供VR内容一站式体验的内容聚合服务,可以观看VR视频,下载VR游戏,实现全沉浸式操作控制和观影。

 

VR是和梦想相关的新事物 

VR内容创业者带来的启示:返璞归真才能做好VR

黄庄虽然是70后,但是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般老成持重,他是一个喜欢搞创意追求新奇的人。他自己的经历也十分丰富,先是在硬件方面积累了经验,曾经在华硕电脑做产品经理,随后在戴尔成为亚太区产品总监。这之后他开始在互联网驰骋,首先加入了创新工场担任点心团队首席运营官,然后进入百度做移动云事业部副总经理。

在硬件方面和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经验为黄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13年马尔代夫之行开始,黄庄就开始对虚拟现实的研究和摸索,希望能通过虚拟现实把趋近于真实的体验分享给大家。

创业的准备期非常长,他不止在理论上进行论证,还一直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黄庄在一次会议上结识了坐在他身旁的游戏开发者陈曦,两人兴趣相投,一拍即合。此后,陈曦作为一个独立游戏开发者,两个人一起讨论VR。黄庄说:“常常是晚上十二点还在通话,他分享他的屏幕给我,我分享我的想法给他。”

秉持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创业理念,一直到2015年夏天,黄庄看到大环境的改变,一是unity开发平台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二是手机能力也越来越强,他成立了公司。团队最开始就是三位合伙人,黄庄笑称自己是“万金油“,陈曦负责编程和美术,另一位合伙人王文豪专注于产品和运营方面。

成立公司之后,最开始也非常懵懂,黄庄回忆到,当时不断地回顾一个新的产业产生的时候会遇到哪些状况,他们也纠结过做内容还是做硬件。但是过往对硬件的经验,让黄庄和他的团队意识到初创企业是无法承担硬件的高成本的,他们选择做内容。

黄庄说:“创业过程中我们告诉自己列出来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他们更清楚地定下来要去改善用户体验,因为他们发现戴着手机VR眼镜之后,每次看东西都会摁一下再放回来,这对用户体验上是一个很大的打扰,操作成本非常高。这个方向让黄庄意识到,这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业抱负。

目前整个团队成员接近四十人,黄庄表示大家自动加班,经常加班到凌晨。大家都在努力学习和创新,这是一个新的行业,做VR就是在创造新的不一样的东西。黄庄说每次面试都会问对方,你的梦想是什么?有的人是想去马德里的主场看一场球赛,有的人是想去斯坦福的图书馆坐一坐,每个人都有梦想,而VR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实现人的梦想。

 

做VR app要从精神上尊重用户

VR内容创业者带来的启示:返璞归真才能做好VR

黄庄和他的团队从很早就开始关注手机VR,并且意识到内容的缺乏,尤其是精致和优选内容。他们一开始也尝试过自己去做内容,但是现在做脑穿越VR大厅是希望把优质内容聚合起来,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早在1860年欧洲的贵妇就开始利用一种视窗眼镜去看立体图片了,黄庄说VR的基本原理其实人们很早就知道并且在利用了。用户能够体验美丽的东西,但是现在观看不便,心理和生理负担都很大。黄庄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了这样一款VR内容聚合APP的研发。

 

谈到研发过程,黄庄表示研发难度来源于三方面:

第一是精神上需要尊重用户。不能把以前手机端或是PC端上的设计理念直接转移到VR上面。VR有很强的沉浸感并且可以让你看到近乎于用自己的眼睛在真实世界看到的场景。VR比互联网还要以用户为中心。VR以用户为中心不只是说体验的一环,在物理上和生理上都必须以用户为中心。现在经常出现一些VR视频和游戏,里面的人是飘过去的,参与感很差,主动性没能发挥出来。VR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把视频放上去,而是要在精神上尊重用户,尊重看的人。

第二是交互方面需要改进加强。当用户通过VR看到美女,但是美女并没有理你的时候,就非常需要交互。现在VR最标准的做法就是视觉中心选择法,你关注他的三秒钟就进入视野。但是黄庄说:“这是一个最直接最方便的方法。我们一直也在致力于用什么更快的方法,其实三秒钟看着它进去并不代表真的要进去,或者说时间的延迟让用户觉得有点拖沓,我们也在琢磨怎么用更好的方法。”

第三是技术方面需要优化提高。现在利用手机来观看VR,卡顿情况比较严重。这是技术上非常大的难题,需要优化,不晕眩,从而产生更好的用户体验。不好的体验,经过优化变得非常顺畅,这是非常重要也需要坚持去做的一件事情。

第四是内容方面需要精选设计。脑穿越VR专注于从海量VR内容里挑选出精选内容。黄庄表示:“内容设计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的了解大环境和生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内容一定要找到一个度,让用户带上眼镜观看的时候不晕眩。考虑到目前手机屏幕的显示能力以及硬件的发展水平,做一个好的内容要把整个生态考虑进去。整个团队都在内容方面不断深挖,试错,去尝试。

 

今年一月脑穿越VR已经于各大应用商店正式上线,平台的游戏和视频总量接近上千个,刚刚起步用户量为十万级。脑穿越VR对手机全兼容,所以覆盖人群会更广。黄庄强调,目前内容来源主要还是国外。来自国内的内容近期也渐渐增多。做内容编辑尤其重要,选择内容的标准一为体验,也就是晕眩感,二为内容有趣程度。内容是核心的价值体现,戴这么重的眼镜需要看一个好的内容,才能够培养用户兴趣。

黄庄表示他们在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希望靠口碑能够把平台越做越大。从盈利模式方面来考虑,黄庄也谈到了这方面和互联网的模式类似,第一是广告,VR作为一个无屏概念,广告机会会更多;第二是增值服务,当用户积累一定数量时,用户就更愿意买单;第三是电商,在虚拟世界里可以交互产品,信息量丰富,能够享受到物品的功用。

 

VR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VR内容创业者带来的启示:返璞归真才能做好VR

黄庄曾经三次创业,第一次是在上世纪做网络电话和网络安全,第二次是在创新工场做点心的首席运营官,第三次就是做脑穿越项目。有多年互联网经验的他表示要对整个市场和生态要敬畏。真正做VR就是这两年的事情,没有专家,没有权威,没有标准,都是靠用户的体验和反馈来做。一切都还处在摸索阶段。

VR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刚刚开始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在研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现在有大量的手机没有陀螺仪,这样就没有办法实现交互。黄庄表示之后会不断在技术上进行优化,在美术交互上改进,花大量时间做内容的编辑和筛选。专注于产品,让用户来说明一切。

做VR产品除了要有以往的互联网思维,更要用全新的思路去思考VR的设计。因为之前看到的平面手机电影和视频,从自然的状态翻过来变成有摄影、有长焦、有蒙太奇,有所谓的黄金分割这些方法去做视觉上的冲击,修饰了画面。但是当回到了VR的时候,虚拟现实的沉浸感画面反而返璞归真了。

谈到对VR未来发展的看法,黄庄斩钉截铁地说,VR基于移动端,今后会无处不在。这是和手机一样的东西。AR是以周遭的环境作为基础,VR是在虚拟的环境中做添加,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他们可能跟现实环境做交互,也可能需要穿越到另一个空间去做一些事。从信息的角度来讲,AR是对信息的扩散,实现实时交流,尤其是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会有很多的帮助,VR则是令穿越时间和空间,提供不同的信息量。当然这二者不是互斥的,而是相融的。

黄庄的团队是基于对VR的兴趣而存在的。这样一群因为兴趣而聚在一起创业的人,为创业付出了很多。黄庄一直强调创业要做减法,诱惑很多,但是要专注于一个方向。不要为创业而创业,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源头。创业的过程是辛苦的,并且不被重视的。创业的过程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中国的环境对创业者的要求更多,除了创业本身核心业务之外还需要具备很多其他能力:商务的能力,谈判的能力,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等。最后黄庄表示创业需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有了靠谱的团队才能做出靠谱的事情。黄庄感概到,创业就是这么一件“穷着累着痛苦着还是笑着睡着”的事情。

 


【责任编辑:张祥光】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