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网络互助平台暗藏信息泄露风险 平台自律力所不逮

明辨属性加强监管保障网络互助健康发展

网络互助平台暗藏销售误导及信息泄露等风险专家建议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众筹模式的“网络大病互助计划”,例如水滴互助、互助宝、相互宝、360互助、同心互助、美团互助等。据了解,这类“互助计划”一般采用会员捐赠型的众筹模式,即一人得病众人分摊。这类“互助计划”因价格低廉、购买快捷,一经推出就受到网民热捧。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支付宝相互宝和水滴互助的用户量已经先后突破8000万,且用户数量仍在快速增长。

注册加入门槛偏低

互助分摊费用不高

在某互助平台上,《法制日报》记者尝试注册后发现,注册流程比较简单,只需要填写电话号码,再填写手机验证码即可注册成功。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如果要加入会员,需要填写守护人姓名以及身份证号。在加入过程中需要同意一些条款,条款内容大概是互助不包括的疾病如肿瘤、脑梗、脑出血、肝炎、艾滋病等,而且明确不可带病加入,有90天等待期。

在同意相关条款后,需要选择缴费方式完成加入。一种是0元缴费,需要绑定信用卡和储值卡;一种是支付宝充值1元加入。如果用户选择前者,在互助事件发生后才需要分摊缴费,成为会员满1年互助金额可达50万元,互助范围包括100种重疾、30种轻疾以及身故,互助金额不会下降,可以一直延续到99岁,加入后首月分摊费用免减。

此外,《法制日报》记者发现,加入会员时对女性和儿童的要求比男性多。

在另一个互助平台,《法制日报》记者发现,加入互助有三类互助计划可以选择,一是健康人群抗癌互助计划,即出生28天至65周岁间健康时加入,患癌时可获助(少儿可保白血病等80种大病),最高可获30万元互助金;第二种是大爱互助计划,即出生28天至59周岁专为患病人群打造,身患轻疾(冠心病、糖尿病)可加入,最高可获10万元互助金;第二种是综合意外互助计划,即1岁至65周岁意外伤残、意外身故可获助,最高可获10万元互助金。

微信扫码关注此互助平台公众号即可加入,然后选择符合自己的互助计划,等待期为180天,等待期内不可申请,但需分摊,账户余额不得低于1元,之后需要填写姓名、身份证信息以及充值金额。最低充值9元,最高充值300元。同时,建议充值30元以上,以免余额不足失去受助资格。

《法制日报》记者拨打了某互助平台客服电话,据客服人员介绍,对于申请互助金的会员,平台会要求申请人上传其疾病的相关资料,看申请人所患疾病是否属于互助范围。如果符合,平台将进行进一步审核,根据申请人提交的资料走访患者住址、上班单位以及就诊医院核实相关治疗信息及医保信息。

客服人员说,证明材料必须是相关部门认证的二甲或二甲以上公立医院开具的,如果走访和材料都没问题,审核通过后会在每个月7号或21号对患者信息进行公示,如果公示3天没有问题,在每个月14号或28号会打款给患者。

对于资金使用问题,客服人员直言,目前没有办法监测,资金有可能直接用于患者的就医费用,也有可能用于其他。因为平台没有发票,只是一个互助产品。

“我比较相信大平台推出的互助计划。”北京某高校学生刘佳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她在支付宝推出相互宝后就加入了,操作简单,分摊费用明细清楚,扣款也不是很多。

网络互助意义深远

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互助是一种古老的风险分摊机制,但互助与互联网相结合而成的网络互助是新生事物,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无太多经验可以借鉴。当前网络互助计划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人们对低成本风险分散机制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的风险管理意识,起到了健康保障教育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副教授张俊岩说。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保险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自立看来,网络互助作为新生事物,确实有积极作用,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的重大疾病费用问题。

但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互助平台或产品是否存在一些风险呢?

对此,任自立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可能存在产品误导或者销售误导;二是可能擅自改变会员公约或者对加入者的承诺;三是加入人员的个人信息可能泄露。”

任自立说,第一种误导风险是指人们容易被产品的30万元或50元的互助金所吸引,而忽略了一些申请的限制条件,其实并非都是顶格的互助金额发放,和病种、花费或是年龄都有关系,但平台在宣传时都称为最大互助额,而不强调约束条件,这会让加入的人形成期待落差。

“目前来看,网络互助平台还缺少监督机构,外界监督不给力,个人信息有泄露风险。现在许多平台都号称拥有8000万以上的会员,如果这么多的个人信息被泄露,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任自立说。

张俊岩说,作为新生事物,网络互助在会员数据真实性、互助资金安全性、互助计划合理性、互助事件真实性、平台数据安全性以及互助平台退出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有完善的规范。早在2015年,原中国保监会就指出,部分“互助计划”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且个人信息保密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会员纠纷,存在潜在风险。

“例如,按照有些网络互助平台的声明,加入互助计划是单向的捐赠或捐助行为,会员并不能预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平台也不对互助申请人获得的互助金金额做出保证和承诺。再加上平台制定的互助申请审查机制,已经发生过会员申请互助时被不予互助处理的情况。再如,无论是预收费还是后付费模式,目前用户加入网络互助计划的成本很低,而遇到疾病或者意外时能够申请的互助金额相对较高,网络互助平台如何维持长期运营?从2016年至今,已经有多家网络互助平台退出市场。另外,由于对网络互助的性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监管缺失,也给网络互助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张俊岩说。

平台自律力所不逮

政府监管刻不容缓

任自立认为,网络互助平台在现行的政策下只能作一个定位,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对其监督目前主要是靠各个平台单独自律,是自我约束,还不是平台之间的行业性自律。

“对于平台而言,这种自我约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平台的出现和发展靠的是资本力量,而这种力量说明平台不可能永远做慈善、做公益,平台是要赚钱的,所以靠平台自我约束是靠不住的。”任自立说。

在张俊岩看来,按照保险法和目前的监管规定,网络互助不是商业保险。中国银保监会在《关于“互助计划”等类保险活动的风险提示》中已经明确指出,大多数“互助计划”只是简单收取小额捐助费用,与保险产品存在本质差异。目前国内保险行业有相互保险公司和相互保险社等,但“互助计划”与相互保险经营原理不同且其经营主体不具备相互保险经营资质。

“互助作为一种风险保障形式,在古埃及、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目前国内也有,比如全国总工会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等,但以往的互助机制大多是在一个特定的群体内部运行。当前互联网与互助的结合将这种风险保障的适用群体范围扩大了,也由此导致对网络互助性质的争议。性质不明确,就难以确定监管主体。”张俊岩说。

因此,张俊岩认为,加大对网络互助运作的法治约束,健全监管体系是促进网络互助健康发展的基础,但前提是将网络互助的属性分析清楚。在网络互助中,互联网平台的作用、职能、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和每一个互助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只有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网络互助才有可能健康有序发展。

在任自立看来,加强法治约束主要是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作为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民政部门是监管部门之一。此外,互助平台又卖保险,和银行也有关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其也有监管责任。(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姜 珊)

【责任编辑:欧阳雪】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