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流感疫苗一针难求?别急,整个流行季都可接种

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

“各位家长,流感疫苗都已打完,下次来苗会再通知。”山东省青岛市民郭女士原本打算带着一岁半的女儿这两天去青岛市浮新社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流感疫苗,结果这条微信群公告,却率先到来。

“去年不需要预约直接去打疫苗就行,但今年预约了也未必能打上,不知道是不是要等到明年了。”郭女士说。

在江苏省南京市某社区医院,自9月底至10月16日,已经有约400人接种了流感疫苗,而该院去年秋冬季接种的3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仅为600人左右。

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显示,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

700多支流感疫苗4个下午打完

“今年有接种流感疫苗意向的居民明显多了。我们社区居民大约有8万多人,往年接种疫苗的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大约在500—700人,但今年从9月底第一批流感疫苗到位后,已经有40多名3岁以下的儿童和300名左右3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接种了疫苗,现在还有不少居民在预约。”南京建邺区某社区医院的一位计免科主任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自己从事流感疫苗接种的十多年里,今年“蓬勃”的接种需求并不多见。

往年需求平平的流感疫苗,今年成为“宠儿”,让不少社区接种点猝不及防。记者走访青岛市某社区预防接种门诊时,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成人流感疫苗仅接种了1000多人,还有一些疫苗没有用完又交还上级部门,但今年8月底首批成人流感疫苗到货后,700多支仅用了4个下午便接种完,目前预约的居民还有1000多人。

在8月30日的2020年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分会场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张辉在提及今年的流感疫苗供应时表示,2019年签发了6家企业生产的2种流感疫苗,共计3078.42万瓶(支),相比2018年增加90.6%。“今年到现在为止,已经签发了3000多万人份,到下个月流感季来临前,估计将达到5000万人份。”

目前,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并不高,从近年来的批签发数量估算,接种率约为2%左右,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主任医师许可表示,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流感不是很严重的疾病,甚至分不清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还有人对流感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认知误区。同时,流感疫苗属于自费接种的二类疫苗,也没有医保支持,导致部分民众接种意愿不高。

但是,今年人们的预防意识提高以及部分专家的呼吁、科普,所以流感疫苗需求旺盛。“不过,企业一般会根据前一年的采购量制定下一年的生产计划,而企业的生产线相对固定,增加新生产线需要提前1年左右布局,这就造成了供需错位。”一位业内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接种了疫苗仍要提防感染风险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同时导致29万—65万相关呼吸道疾病引起的死亡。

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四价灭活流感疫苗和三价减毒活疫苗。三价疫苗可以预防甲型H1N1、H3N2和乙型BV三个型别的流感病毒,四价疫苗在此基础上还包含有BY型的流感病毒免疫抗原。

接种流感疫苗后,还会患流感吗?许可介绍,有研究显示,灭活流感疫苗在健康成人中免疫原性良好,在健康成人中,根据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估计,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可预防部分确诊流感;当疫苗株和流行株匹配时,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可减少部分流感样病例。

“但接种了流感疫苗也要提防感染流感的风险。”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军说,如果接种后不久就感染了流感病毒,而那时身体还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就有可能“中招”而成为流感患者。另外,接种疫苗后虽然产生了抗体,但如果接触的流感病毒量太大,超过其抗体的保护能力,也有被感染的风险。此外,如果接种的流感疫苗中所涉及的毒株未覆盖当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毒株,也会影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不过,接种流感疫苗仍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李军说。

李军说,流感病毒通常几年一小变,十几年一大变,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会推荐疫苗组份,供各国制备疫苗。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全球流感监测网络,负责监测全球最新传播的流感毒株。“每年,世卫组织会根据‘当季流行’的毒株预测下个流行季可能流行的毒株种类,并选择2个甲型流感病毒株和1个乙型流感病毒株,供各国制备三价疫苗做参考。近年来,世卫组织又开始推荐2个乙型流感病毒株,为制备四价疫苗提供参考。”许可告诉记者,与去年相比,今年世卫组织推荐的三价流感疫苗组份中,甲型H1N1亚型、A(H3N2)亚型和B型(Victoria系)病毒均更换了毒株。

急性疾病期应暂缓接种

我国幅员辽阔,流感暴发的高峰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2013年,一项针对我国不同区域流感季节性的研究显示,我国A型流感的年度周期性随纬度增加而增强,且呈多样化的空间模式和季节性特征,其中,北纬33度以北的北方省份,在每年1—2月迎来高峰;北纬27度以南的最南方省份,每年4—6月迎来高峰;两者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每年1—2月和6—8月是流感暴发高峰;而B型流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单一冬季高发。

“江苏的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从11月开始上升,在12月底至次年1月初达到流行高峰,4月后逐渐降至低流行水平。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一般流行季开始前一个月前接种为宜。因此建议每年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但10月底前未接种的,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接种。”许可说,今年4月至10月10日,江苏疾控部门共检测常规监测样本1.6万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份,低于历年非流感流行季1%—2%的低值。这意味着还没有进入流感流行期,所以还没有注射流感疫苗的公众也不必恐慌。

《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提示,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各地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免疫服务。

目前,通过肌肉注射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许可提醒,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禁止接种。此外,近期有发热或者不发热症状的急性疾病,例如正在发烧、感冒,或者感染了某病原的患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而没能接种流感疫苗的人,又该如何防护?许可表示,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首先要做好手卫生和呼吸道隔离,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密闭场所,出门的时候必须注意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勤洗手;如果出现发烧、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应当及时就医,不提倡带病工作学习;对于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如有明确的流感暴露史,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预防流感。记者 金 凤

【责任编辑:欧阳雪】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