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环境

近几年,网上学习已经成为青少年熟悉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一部分平台忽视社会责任,发布过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危害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

许多读者认为,除了严格监管,优化技术手段排查过滤不良信息,还应当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增强信息检索、信息甄别等能力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增强网络素养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

■生产有益内容

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的创作与传播,鼓励和支持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适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点的网络技术、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加强监督检查

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制止网络欺凌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孩子在读初中,上网已经非常熟练。他在网上听课、查资料,对学习有所帮助。不过,现在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他没事就拿着平板电脑,我很担心会受影响。”上海读者宋冉在来信中述说了自己的担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深受互联网影响,网络对于他们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有46%的未成年网民曾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炫富、色情、血腥暴力等类型的不良信息。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部分在线教育平台存在违规信息,使青少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孩子上课都改为线上,互联网成了学习的刚需。不过,我发现,在一些教辅平台上存在大量与学习无关的广告,甚至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赌博、诈骗等不良信息。”来自甘肃的读者张磊说,近几年,在线教育快速发展,网上学习已经成为青少年熟悉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一部分平台忽视社会责任,发布过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危害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湖南衡阳市读者左亚斌曾给读初二的孩子下载过一款作业辅导类手机程序。这款程序看来与正常辅导程序没什么区别,“课后习题解析”“模拟考试”等功能一应俱全,但当左亚斌点开功能分区时却发现,手机上一下子弹出好几条广告。“什么‘超值好物’‘精彩游戏’等,都是推广游戏、视频和购物网站的广告,跟学习没有一点关系。孩子使用这样的手机程序,不光得不到有效辅导,还会严重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左亚斌说。

有些在线教育软件还开设了社交板块,添加好友后可以分享文字和图片,功能类似微信朋友圈。学生们常常在其中分享自己的作文、板报、绘画作品等,还在评论区讨论交流。然而,在一些平台,这项功能却被用来传播低俗小说和色情图片。江西九江市读者杨菲说,她的儿子曾使用过一款作文素材软件,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在软件的“作文素材分享区”中,竟然夹杂着一些低俗的内容。“在作文素材中夹杂不良信息,肯定是平台对内容的审核把关不严,但也不排除有些平台故意利用不良信息吸引青少年关注,从而达到扩大流量、获取利益的目的。”杨菲说。

此外,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一些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开设的在线学习频道中,存在不少娱乐综艺、恋爱技巧、网络游戏等方面的内容。

一些网站推送信息时没有区分用户,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除了网上学习,逛论坛、看视频、读新闻等都是青少年上网时经常从事的活动。有读者反映,有些网站或手机程序推送的信息并没有区分用户,并不适合推荐给青少年浏览;还有些网站在显著位置投放网络游戏广告,或是软色情广告等,也不适合青少年群体。

河南卫辉市读者冯凯说:“现在搜索引擎一般会推荐一些热门文章,其中有不少是娱乐圈的花边新闻,或者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未成年人并不适合浏览这类文章。而且,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我儿子还在读高中,却被推送过相亲网站广告。”冯凯认为,一些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推测用户喜好,推送相应内容,固然能起到吸引受众的效果,但这种做法还需要对用户进行精准区分,“青少年的价值观尚未定型,相比于迎合他们的喜好,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正确引导”。

安徽绩溪县读者张成龙曾在手机浏览器推荐的“趣味视频”中,看到过一段近距离射杀动物的短视频,“这对孩子来说,太血腥、太残忍。网站设计者和运营方在设计网页板块和投放内容时,应考虑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不宜青少年浏览的信息不应在显著位置呈现,点击时也应当有所提示”。

部分网站及常用工具的恶意弹窗也让家长颇为担忧。山东临沂市读者曹柯蒙表示,有的弹窗关闭按钮不明显,还设计了多个“迷惑选项”,难以一键关闭,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上网;还有的弹窗推广低俗庸俗、导向不良、格调不高的小说、游戏等,甚至故意诱导青少年点击淫秽色情、赌博诈骗等有害页面。面对弹窗广告骗局,青少年自制力相对较差,又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近年来,青少年看到弹窗广告后被骗的新闻屡屡见诸媒体。

广告法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湖北宜昌市读者张力文认为,对那些利用弹窗广告骗取钱财的行为,应依法坚决惩处,还应增强对违法弹窗广告的处罚力度,形成震慑。

既要大力治理有害信息,也要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为清理各类网络平台的低俗有害信息,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全国“扫黄打非”办开展的“护苗2020”专项行动,在2020年上半年,共查删处置了淫秽色情、恐怖暴力、低俗恶俗等不良信息603万余条。同年8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开展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沉迷网络游戏、低俗有害信息、不良网络文化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期间,共计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3942家,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578万个,排查未成年人网课平台1.3万余家,查删各类违法违规信息165万余条。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相关部门、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各方主体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应承担的责任,其中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许多读者提出,在线教育平台和各类网站,应当充分尽到内容审核把关的责任,及时阻止不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打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不只是为了帮助青少年远离不良信息的危害,更是要帮助他们掌握好互联网工具,不断认识世界、提升自我。辽宁锦州市读者朱启航来信表示,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具备技术优势,应当鼓励他们研发适合青少年使用的网络产品,使用信息技术过滤不良信息。有些网络浏览器推出青少年模式,没有搜索栏和搜索引擎,只能浏览默认的特定网站。朱启航认为,这种模式固然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但这也让青少年失去了接触海量有益信息的机会,使他们失去上网学习的乐趣。

在持续优化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等手段精准排查过滤不良信息的同时,还应当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增强信息检索、信息甄别等能力。河南开封市读者胡思强建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家长及其他监护人也要提升网络素养,让自身能够肩负起引导青少年正确用网的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沈童睿

【责任编辑:欧阳雪】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